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的理念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其理念可以包括:民法的精神理念、民法的形式理念、民法的全息理念、民法的适域理念、民法的权利分类理念。由此居于母体地位民法理念所决定,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确立如下六项基本原则:主体平等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权利保护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利滥用禁止原则,各项民法基本原则都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依存。民事法律规范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并贯彻民法基本原则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民法的相关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使民法的理念得到弘扬,最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持下,完成民法理念的终极关怀。民法理念的高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民法理念相缺失的现象。因此,发扬和培育民法之中人格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满足法治建设之中的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3.
民法理念及民法的完善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应通过民法的人本、民本理念、平等理念、自由与秩序理念、诚实信用理念以及公平理念的养成,切实发挥民法的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民法而言,发展最快的是西方国家,以私权神圣、私法自治为理念的民法进程早已经发展成熟。目前我国的民法理念很多来源于西方国家,然而,我国并不是生搬硬套、照搬照抄,因为我国民法的传统始终影响着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念的弘扬不能离开我国的国情,尽管我国的民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随着民法典的酝酿,物权法草案的公布等一系列的法律活动,我国民法理念的价值逐步地具体化在各种制度中,但是民法理念的弘扬和价值实现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有关民法的概念、内涵及价值分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法是现代法制的基础,本身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丈气息。民法理念是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表现。民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本质上是正义的体现,具有私权神圣、私法自治和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民法是私法,它以规范私主体、私权利、私行为、私责任和自力救济为主要特征;民法随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特征,作为私法传统民法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已经被大大地修正。现代民法实质上是已经商法化、甚至公法化的民法。但是,由于中国缺失民法传统。因而尽管世界民法已经走向现代民法.但是,中国的民法仍然应当坚持公私法的划分,在民法是私法理念上建构中国的民法,同时在确立民事主体地位、明确民事权利的基础上,建立限制权利行使,规范主体行为的商法、经济法体系。这样的定位对于中国法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法的基本准则始终是被民法的基本原则包含的效力所贯穿的,这种民法基本原则是具有一定的宣誓意义的。民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原则,并且占有民法基本原则的"主心骨"的地位和作用,公平的理念和公平的运作构成了公平原则的根本,保证了整个民法中处处都体现了公平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分析近些年来的民法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民法所具有的的价值方向主要是呈现出安定性和稳妥性的普遍特性,其中公平原则就是最基本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胜利 《法制与社会》2011,(29):265-265
民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国引入的民法理念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弘扬民法理念和完善民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民法理念的内涵,民法理念的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的民法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均对民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而民法指向的目标也即民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逐步向和平、人权、社会正义、民主主义、国际交流等方向发展。把握世界民法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无疑有助于我们的民事立法及民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诚信·公平·权利——“民法人”教学新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结合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需要对“民法人”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探索和阐释。民法人的素质或品质可以定义为:民法人是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民法人是具有平等价值观和公平观念的人,民法人是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的人,民法人是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人,民法人是具有义务观和责任感的人,民法人是系统掌握和精通民法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11.
徐柳 《法制与社会》2010,(29):296-296
从16世纪开始,经17、18世纪孕育,成熟于19世纪的近代民法为权利本位时期,这一时期民法的传统理念形成发展并成熟。本文详细阐述了传统民法理念及其产生的基础,并分析了传统民法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马俊驹 《中国法学》2020,(1):106-125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数次编纂民法典的曲折而艰辛经历,印证了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近现代民法的理性依据,以及中西法律文化整合的历史必然性。从性善与性恶、整体与个体、契约与身份、人情与法律、社会转型与弘扬传统美德等相互排斥又相互关联的法律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维度看,民法是保护善意人之法、聚个体间合作之法,民法不能忽视对身份关系的调整,具有辩证的情法观,道德精神是民法内在价值的根基。实现民法和传统文化、民法和现代文明的良性整合,需寻求他们之间的共通处和结合点,建立既尊重人性、彰显权利,又崇尚社会公益、弘扬社会公德的民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杨佩尧 《法制与社会》2010,(11):290-290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的要义之一,也是连接民法精神与具体民法规则的纽带,但不同的民法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亦有可能存在冲突,这些现实冲突则是法律职业者所无法避及、更是民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各民法基本原则进行位阶分析,具体确定各个基本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先后顺序或目优先效力。  相似文献   

14.
论民法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具体表现为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其形成有着经济与人文基础。由于长期的封建历史传统、商品经济不发达、公法优位、泛道德主义与重刑主义严重等原因,我国没有形成私法传统,缺失民法理念。民法理念对于引导民法典的制定、培育私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具体表现为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其形成有着经济与人文基础。民法理念对于引导民法典的制定、培育私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极度动荡、急剧变化的、各种矛盾冲突空前激化和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极不稳定的世纪。规模浩大的民主运动、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频繁发生。新的历史条件对民法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人们变革法律思想和观念,探寻更为合理的民法制度和民法体系,因此引发了民法现代化的问题。本文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康明凤 《法制与社会》2011,(19):297-297
民法的理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形成了民法的性格,从而造就了民法在一个国家的命运。本文从民法所产生的社会基础考察起,探讨民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法、私法和权利法是民法的主要性质体现。调整法律地位平等者之间关系是民法本质属性所在,是民法体系的逻辑起点。研究民法性质对于把握民法基本理念、推动民事立法和司法完善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法调整对象学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调整对象,就是指民法这一法律部门所要规范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对象问题,一直是民法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课题,不仅在我国民法学界,在前苏联以及受前苏联影响的其他国家也不例外。民法调整对象之学说在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发展演变有其历史背景,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民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3,21(5):47-49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性、人权等都存有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 民法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 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 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