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韩作珍 《理论月刊》2012,(10):146-149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满足各自的欲望,并依靠长老统治,服膺传统规则,遵守礼治秩序,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2.
社会潜规则是指那种暗地里通行、起到实际作用但又见不得阳光、上不了台面的行为规则。社会潜规则具有隐蔽性、不正当性、排他性、伸缩性等特点。社会潜规则破坏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导致主体道德人格扭曲。人情伦理的负面效应、制度伦理的缺失以及道德建设严重滞后是社会潜规则盛行的伦理根源。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培养和完善公民道德人格是治理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彭海霞  李金和 《前沿》2014,(9):122-125
社会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民主化、平等化为内在要件的现代社会,社会秩序建设必须也必然由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跟进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的社会治理伦理趋向,社会治理需要从主体和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其伦理路径:主体层面,加强对政治公众人物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诚信考核,增进社会成员诚信建设的自觉性,提升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制度层面,深化制度的伦理性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优化社会治理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任学丽 《长白学刊》2013,(5):127-132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这种转型的推进,传统“熟人社会”长期沿用的“亲近性伦理”日渐式微,但“陌生人社会”的新式“陌生人伦理”尚未建立,造成新旧两种伦理规范衔接不够紧密,引发社会伦理失序。必须在辩证扬弃“亲近性伦理”的同时,积极构建“陌生人伦理”,并使二者之间有机融通、相互取长补短,以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人情社会与理性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情社会转变为理性社会是传统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制度理性着手,构建法理型的制度体系.法理型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来自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由竞争和交换,在其中,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非人格化的权利义务关系.传统人情社会本质上注重忠诚、亲疏远近等人格化的情感关系.与人情社会相比,理性社会具有开放性、进取性和革命性,而人情社会则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传统性.只有法理型的制度理性扬弃了人情社会的制度非理性,才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制度目标,和谐社会也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唐成努 《求索》2008,(8):106-108
制度伦理就是以社会基本制度、结构和秩序的伦理维度为中心主题的社会性伦理文化、伦理规范和公民道德体系。制度伦理所蕴涵的价值原则包括生命、自由、公正平等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不仅具有理论的合法性,而且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老年问题不仅是严重的人口社会问题,而且也是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伦理问题。构建农村老年伦理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借鉴传统孝道文化,从制度保障、舆论引导以及个人自律三个方面积极构建农村老年伦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是支撑该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也须与之同步。我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基本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国的节俭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节俭伦理仍然是一笔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过去时代所形成的节俭伦理,包括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经由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价值转换,构建出与现代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基础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是一个伦理-道德的社会体系,社会伦理法则作为制约人的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伦理实质与伦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如果说伦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礼法制度,那么,道德则是对社会礼法制度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1.
王友良 《求索》2012,(1):95-97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忠孝相通和整体主义的特征,造成了公共生活伦理的"家庭化"、"专制化"、"工具化"。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实质上是一个批判与继承的问题。要实现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必须历史主义地对待、科学地扬弃、与现实生活对接。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现代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伦理及其价值观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富 《理论月刊》2006,(10):122-124
现代环境伦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何良安 《湖湘论坛》2001,14(5):82-83
制度伦理是相对于德性伦理而言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结构上是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从伦理道德上讲则是一个由德性伦理为主向制度伦理为主的转化过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未完成时期,各种新旧伦理观念相互冲突,善恶界限模糊,当来自宗教伦理及传统的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约束减弱,信仰危机日益加深,个人陷入精神的焦虑的情形下,在社会伦理的调适方面,更加注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现实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一 制度伦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制度伦理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制度中的伦理即存在于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14.
杨玉成  孙峰 《桂海论丛》2005,21(4):28-30
经济制度伦理对于促进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要充分发挥经济制度伦理的功能作用,必须注重经济伦理的制度建设。要从制度出发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公平竞争环境;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利益结构,建立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与机制,以建设一个公正、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究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路径,需按照“一核多元”的思路,重构新时代人情和面子的文化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力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傅鹤鸣 《求索》2005,(11):50-53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乡土社会、家国同构社会,这大抵为学界所公认首肯。在此种特质的社会中,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礼法文化表征为无讼,重调解、轻判决,礼法相融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养成全赖于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思维。从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法之表征及本体论之证明三个方面透视传统中国法文化便是本文致思对象。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祖坟的内涵非常丰富,同传统中国人的孝义观念、风水观念、祖产观念和宗法观念密切关联.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伦理传统也随即让位于西方的近代文明,然而传统文化观念并未完全断裂,祖坟观念依然遗存于民众的观念世界.河南周口地区的“平坟事件”所折射的文化逻辑就是典型的例证.在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正视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努力挖掘优秀的文化传统,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的政治定位与政治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湖湘论坛》2003,16(6):89-91
政治伦理指政治主体 (包括政府、政党、官员、公民等 )在政治活动、政治行为中所信奉和实践的伦理精神 ,具体涉及到政治家伦理、公务员伦理、制度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政治伦理的功能在于它可以作用于社会制度的选择和评估 ,提供社会诉求和利益集团的合法性依据 ,树立官员的服务观念 ,并促成公众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形成。政治伦理并不探讨具体政治主体的动机是否道德的问题 ,而主要考察他们的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所表现出的道德价值。公民社会的政治已经成为了公共事务 ,政治伦理也就成为了一种角色要求。一、政治在公共生活中的“定位”政治…  相似文献   

19.
赵波 《前沿》2008,(6):82-84
制度安排的伦理原则关乎制度的正义、公正与否的伦理评价,涉及制度的最起码的公共理性。制度安排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或者是唯一的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它是由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所构成的伦理评价标准体系。制度的选择应遵循公正、效率、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变革有:等级制度被打破,人们突破了生活中的诸多条条框框;伦理观念由“务虚”转向“务实”。人们开始重“功绩”,轻“祖荫”,礼仪形式由“繁”化“简“,人们的观念由维护“礼仪”转向维护个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