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9,(10):11-12
2010年度《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喜迎国庆6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8月份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的背景下举行的。下面,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中国司法》做好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扩大《中国司法》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吴爱英 《中国司法》2013,(12):I0001-I0001
今年是《中国司法》杂志创刊30周年。在此,我代表司法部,并以我个人名义,对《中国司法》杂志创刊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7,(10):13-14
这次《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既是发行工作动员会,也是贯彻落实合肥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加强理论研究精神的会议。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在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及法制宣传方面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2,(10):113
司法部办公厅司办通[2012]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局:《中国司法》杂志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应用理论刊物,是总结、宣传和推广司法行政理论成果及各地司法行政工作经验的主阵地,在司法行政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司法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5,(12):1-1
自从2004年第1期改版至今,《中国司法》杂志已经改版整整两年。为适应司法行政改革事业对司法行政理论宣传指导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司法》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理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2003年底司法部党组郑重决定将《中国司法》由工作指导类刊物改版为应用法学类理论刊物。作为目前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的综合性理论期刊,改版两年来《中国司法》始终坚持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刊物定位和“推进司法行政理论建设、关注司法行政实践探索、传播司法行政先进理念”的办刊宗旨,充分发挥了《中国司法》杂志的理论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3,(9):95
《中国司法》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司法理论刊物。《中国司法》以打造一流应用司法理论期刊品牌为目标,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遵循司法行政工作规律,彰显机关理论刊物宣传特色,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及司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在法律界法学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杂志目前设有"卷首语"、"言论广角"、"特稿"、"专稿"、"中国司法论坛"、"理论与实践"、"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刑罚执行"、"劳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2,(8):111
《中国司法》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司法理论刊物。《中国司法》以打造一流应用司法理论期刊品牌为目标,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遵循司法行政工作规律,彰显机关理论刊物宣传特色,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及司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在法律界法学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司法》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司法理论刊物。《中国司法》以打造一流应用司法理论期刊品牌为目标,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遵循司法行政工作规律,彰显机关理论刊物宣传特色,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及司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在法律界法学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杂志目前设有"卷首语"、"言论广角"、"特稿"、"专稿"、"中国司法论坛"、"理论与实践"、"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刑罚执行"、"劳教戒毒"、"基层司法行政笔会"、"司法茶座"、"域外司法"、"司法广角"、"信息动态"、"司法行政信箱"、"数据库"等栏目(除上述常设栏目外,杂志可根据主题宣传需要灵活设置若干宣传专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8,(1):112-112
为了配合司法部中心工作,更好地宣传报道司法行政系统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的理论园地作用,《中国司法》杂志就2008年宣传报道工作组织了选题策划、课题选报工作。现将2008年《中国司法》杂志重点宣传选题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0,(2):112-112
为了配合司法部中心工作,更好地宣传报道司法行政系统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的理论园地作用,《中国司法》杂志就2010年宣传报道工作组织了选题策划、课题选报工作。现将2010年《中国司法》杂志重点宣传选题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江必新 《时代法学》2012,10(5):3-11
如何确保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能够在《行政强制法》的规范下顺利地实施,是行政审判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人民法院对行政强制的司法审查要注意把握行政强制行为的基本特征、二重性以及基本价值,对行政强制行为要进行类型化处理,注意区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把握司法审查的内容和强度,处理好主从行为、先后行为以及行政强制权与相对人抵制权之间的关系,注意诉讼审查与非诉审查标准的区别。在强制拆迁中,尤其要把握好人民法院司法审查与行政机关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Citizens of the USSR enjoy a broad range of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personal rights. State organ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fficials have the function of protecting those rights and respecting persons.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state and social life is clearly expressed in the USSR Constitution: "The Soviet state and all its bodies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socialist law, ensure the maintenance of law and order, and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society and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of citizens" (Article 4, Paragraph 1).  相似文献   

13.
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搞好通联工作,现就如何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和大家讨论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我们都是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平常,但却不是都能搞的很清楚的。对这个基础性的问题,趁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二,如何对我们目前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行政规范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 《河北法学》2005,23(6):113-116
对行政规范进行司法审查是司法权制约行政权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行的司法审查制度排除了对行政规范的审查,这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亦与依法行政的宗旨相悖。故此,应将行政规范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并从司法审查的方式上进行完善,以期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从人权保障、权力监督和依法行政的角度出发 ,如果行政指导行为使行政相对人受到损害 ,相对人有权获得司法救济。可以借助合同法上的要约与承诺理论 ,来分析在指导过程中行政机关和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应根据行政指导的合法性、强制性 ,行政机关是否履行其承诺的义务 ,相对人可以自由选择接受指导与否、是否有寻求救济的其他途径等因素 ,区别行政指导的具体性质 ,为相对人确定相应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尹权 《法律科学》2008,(1):164-168
行政惯例是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中形成的惯常性做法,具有反复适用性,非成文表现形式,对行政机关具有直接拘束力特点。根据”举重明轻”原则,司法可以审查效力高于行政规范的行政规章,就更可以审查效力位阶等同于行政规范的行政惯例。只有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对上位法规范没有异议时,才能附带审查行政惯例的合法性。审查行政惯例的标准是上位法优先标准、宪法基本人权标准以及基本权价值位序衡量标准。审查行政惯例要避免忽略宪法的基本人权原则,也要避免对行政惯例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的全而审查。  相似文献   

17.
陈文彬 《中国司法》2008,(10):51-55
监狱服刑人员、劳教人员是特殊群体或特殊公民,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他们的人格不受侮辱,他们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在对他们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关是否可能出现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些人群是否可以诉求行政复议的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公告行为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告行为不同于传统的行政行为类型化讨论中的行政行为,它是以告知方式的公开普遍性为标准分类的行政行为,具有主体的职权性、性质的多样性、方式的公开性三个特征。行政公告的法律性质具有不同表现形态。在目前的立法框架下,性质上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告应该可以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行政事实行为状态的公告如果对相对人的权利有影响,则应当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抽象行政行为类型的公告则只能有条件地纳入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9.
功能主义建构模式下,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应实现控制向治理的重心转移。司法审查对行政规则的尊重,尚不能构成司法审查标准向行政法原则的转化,因此需要遵循法律系统发展的逻辑,实现从规则到原则的抽象化过程。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的抽象,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行政裁量司法审查标准的原则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行政审判制度运行模式不能有效地化解行政纠纷的现实状况下,面对日益突出的申诉、上访难题,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现阶段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利益重新分配的格局,需要厘清行政审判的价值并对行政审判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实质性地解决行政纠纷需要重新制定行政诉讼审查标准,并正确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以及探寻多元化解行政纠纷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