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5):18-2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验证了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这一理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已与既往的治理模式举手道别,进而将话语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理性批判、隐喻表达和公共精神等原则,更是凸显了话语理论的导向功能。实现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成功转型,则依赖于"一些人的对话"方式、公共行政话语的"游戏规则"、真诚开放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构建主义理念等途径。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将充实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概念的科学界定和规范使用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就公共行政的实践和研究而言,对"公共行政"概念的界定和认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生态高度复杂化的情势下,推进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和研究的创新发展,必须及时纠正学界对公共行政概念认知的莫衷一是的局面,在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现实,来构想本土化的公共行政理论图谱。对此,张康之等学人在社会治理的宏观历史视野中对"公共行政"概念的历史流变进行全景式透视,不仅向我们呈现出了形成关于本学科的基础性共识的可能,而且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一个本土化的理论图谱,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范式理论为近代社会科学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视角,其基于学科基质理论而完成的共同范例属性为公共行政伦理的历史主义考察提供了一种批判的分析框架。这种批判性首先表现在范式视阈下公共行政伦理能够在公共行政理论和应用伦理理论之外构建一个基于其自身难题和危机解决需要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能够发现公共行政伦理在范式解释中的语言、逻辑和实践性的不连贯,即无法实现连贯性的历史发展与非积累性的范式变迁的有机结合。在对于公共行政伦理范式的批判之批判的过程中,公共行政伦理逐渐从设计范式到纲领内核的破茧,在公共行政伦理两种维度的视阈下,一个完整的公共行政伦理可以被证明为一个以主体性解释为硬核,民主与效率统一于"效率伦理"而动态的体现"正面助长性"与"负面助长性"的均衡交替拓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姚雪丽 《学理论》2009,(17):199-20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现象在语篇中尤其是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通过对词语和结构的选择,可以起到衔接和连贯的作用;通过其框架功能以及其对民众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掌控,政治隐喻还能起到游说的作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尝试性的探讨隐喻在政治语篇这种特殊文体中的特殊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艳云  杨春红 《学理论》2013,(20):174-176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隐喻是利用相似联想将一个范畴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一个范畴。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模仿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运用模因学理论来理解隐喻现象及其机制。始源域领域的模因,经过重新编码、复制,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选择形成了表达目标域领域特点的隐喻模因。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5,(5):23-29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治理方式,公共行政实践所面对的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治理场域。在当前的公共行政领域中,到处充斥着决定论特征的机械机制,试图运用分割、隔离以及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对治理场域进行类型化与模式化统治。作为对这种远离复杂治理场域的公共行政实践泛技术化的批判与超越,阐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的公共行政叙事分别从公共行政实践主体及其意向性行动和公共行政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角度,试图揭示和建构复杂治理场域中公共行政实践状况。这两种公共行政叙事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全钟燮提出的"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二者的整合,对探索后工业社会之复杂治理场域中公共行政实践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6)
科技进步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它传达着大量信息。而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言生成的一种方式,从隐喻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分析无疑为认知在语言中的功能研究进一步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1,(4):50-57
随着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扎根本土治理经验的公共行政概念、话语、理论正逐步生成,学科已逐渐超越知识"拿来主义"的阶段,在理论比较、对话的基础上,进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公共行政话语时期。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养分和资源。本文以我国新时代政党与政府治理实践及制度安排为基础,从公共行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治理等三个层面,讨论近年来公共行政实践所显示的重要特征,分析新时代公共行政立足的价值理念,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逻辑意涵,致力于提取、概括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金家厚 《党政论坛》2008,(19):59-60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人口结构特征、技术手段与公共服务体系等社会环境发生了持续的变化,导致政府管理面l艋诸多日益复杂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总体性的危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应运而生。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认真思考和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道路,是公共行政学研究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01~2013年间发表于国内八本学术期刊上的4659篇公共行政学论文进行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作者的特点、研究对象、研究资助、研究分布、研究重要性、研究目的性、有无理论检验、研究方法、因果关系等方面。在评估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差异。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定位于"中层理论"的研究,关注公共价值,重视技术理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研究现实问题,重视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公共行政的研究在不断对先前行政管理理论的否定中向着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这些新的理论也同样激励着公共行政的实践者以新的思维去实现公共管理。然而这一切似乎未能改变公共行政领域出现的各种危机,现实的公共行政体制充分显示出行政理论在现实面前的捉襟见肘,理论与现实的脱节造就了公共行政领域的混乱现状,公共行政理论全面陷入困境中。而后现代公共行政学的话语理论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更为细致入微地分析公共行政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肇源于自然科学的复杂性理论日益获得了管理研究者的重视,通过隐喻和计算机模拟,管理研究者利用复杂性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但这两种研究方式也由于存在各自的缺陷而受到质疑。本文认为管理复杂性研究必须把握复杂理论的发展全景,精确理解复杂性定义,加强自然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似性的研究,以及建立组织与管理领域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3.
裴晓勇 《行政论坛》2010,17(5):15-18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公共行政缺少了公共性会导致政府的一些部门和官员在行政过程中为牟取私利而非法侵犯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公共性的缺失。我国应该在建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础上,从构建民主政府和强大市民社会两个途径来重塑我国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这对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观的失范主要表现为冲突性与异质性,即:新旧价值观念相冲突,一些公务人员的价值观与主导行政价值观相背离。当前,公共行政价值观应该以服务行政与社会公平为主导。构建公共行政价值观,首先要明确政府工作人员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公共行政价值内化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价值观;其次,要将行政价值观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力量,提升公务人员的价值需求和价值自觉程度;最后,要为行政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源于西方,是西方社会转型的产物.120年来,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修正和拓展三个阶段.其在每个阶段的内容发展都折射着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着管理的进步.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表明,适应政治需要.紧随科学发展,是公共行政在20世纪乃至今后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追求目标及其效率研究经历了三次明显的转变———从追求机械效率到社会效率再到追求后社会效率 ,所有这些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原因 ,并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本文分析了其特征及公共行政效率研究的发展脉络 ,并展望了公共行政效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程琛 《学理论》2013,(14):195-196
当代认知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因而人体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英汉隐喻表达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自然与地理环境差异;视点差异;语言文化差异;传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公民参与理论的发展进路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晓丽 《行政论坛》2014,(4):96-100
基于对精英代议制民主纠偏和改革传统公共行政弊端而兴起的当代西方公民参与理论,从理论上批判代议民主制和效率至上的公共行政排斥公民参与的传统,积极倡导公民参与,并在实践中构建出公民参与的具体模型。在理论上厘清当代西方公民参与的发展进路,并分析其在现实中遭遇的多重困境。我们可以发现当代西方公民参与理论本身还存在诸多分歧,但不同理论派别都在努力地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困境的可能出路,为解决西方社会诸多现实问题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应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公共行政的实践.重新思考公共行政研究的思想基础,重新反思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内含范式的不足,并提出替代的方案是现实之需.以奥斯特洛姆为代表的当代政治经济学家时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造成的范式危机提出了挑战,并且提出了官僚制理论的替代范式就是民主制行政理论.同时,民主制行政理论也对当代大都市区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混沌理论与公共行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旨在探讨运用混沌理论分析公共行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公共组织的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变动性特征表明,主流公共行政学的理论预设并不符合公共行政的实际。为此,运用主要研究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的混沌理论来理解公共行政现象并解决公共行政问题,不仅可能,而且必需。混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公共行政的的视角,而且为公共行政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