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向非营利组织转化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之一。由于存在人员分流、产权变革、机制转变、机构变性等转化难题,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未形成规范路径,也未普遍发生,而产权安排、劳动人事、登记管理、公共财政、治理机制等相关制度缺失则是其根源。本文认为,应在把握转化意义及根据基础上,立足现实,形成科学、可行的转化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改革: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非营利组织群落中的地位分析,以及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分歧的考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事业单位改革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将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态势出现一个企盼已久的拐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化改革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目前理论界,有关学者将非营利组织作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首选目标模式。但是,从对改革的理论准备、宏观环境、事业单位的复杂性、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失灵”以及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性质的不对称等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化这一目标模式并不是当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方向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4.
廖原 《桂海论丛》2015,(1):109-112
事业单位被定位为由国家设立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然而在实践中,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职能并未能很好地实现,难以契合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目标,改革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最优选择,因此事业单位的分类化改革也应在法治化的框架下进行。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要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应通过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将事业单位转化为事业组织,强化对公益服务提供的监管,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法治化保障。  相似文献   

5.
冯会玲 《前沿》2014,(15):151-154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境下对影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影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属性、我国政府发育程度状况、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情境、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育状况、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前景及趋势、其他国家或地区“类公共事业组织”的发育情况等六个方面。对这六个因素的分析研究将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既有研究增添新的素材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最近几年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开始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研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为此本期“CPA评论”专栏特推出非营利组织研究专栏。贾西津博士的文章通过中西公民社会演化过程的对比 ,分析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生背景和独特的演化路径。陶传进博士提出了政府的公共事务提供职能向社会转移的三条线索 ,并对其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卓的文章首先对中国NGO的含义进行界定 ,然后采用分层分类方法对中国NGO进行了详细分类。沈恒超则从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应对中国入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国胜博士提出 ,要保证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建立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7.
详论公共事业组织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构建现代事业制度明确的“法人地位”、健全的“治理机制”、清晰的“主要职责”和以“文化管理为主”等角度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合法性、广泛的社会服务性、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等本质特征进行论述 ,吸纳了“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 ,公共事业组织制度建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新东方》2006,(11):44-46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其会计活动和会计方法具有重要影响,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目标。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内容包括: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应转向“两级准则层、三个准则群”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相对应的会计体系,在西方通常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或非企业机构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同企业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环节,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由此…  相似文献   

9.
赵春力 《前沿》2014,(19):167-168
事业单位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组织,国外虽有承担公共职能的类似组织,但因法律传统不一,如今绝大多数国家均有专门法律对其加以定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目前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情境到底如何?本文欲从中央政策与法律出发,对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进行梳理,为当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之事业单位变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举办,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公益性服务,其所创造的价值不能完全用货币表现,个别收益低于成本,由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或政策性支持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财政补助性、实体性五个特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由政府按照行政机关模式直接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并未形成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且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成为贯彻和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步骤和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而改革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方式,即如何“断奶”,怎样“断奶”则成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清华NGO研究的观点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成立于 1 998年 1 0月 ,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下设研究机构 ,研究工作覆盖了NGO与社会发展、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事业单位改革、非营利组织评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妇女与NGO、筹款等领域。一、清华NGO研究的主要观点1、关注的主要问题清华NGO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像地球之友、地球村这样的草根NGO ,进而思考基金会问题、社会团体问题、民办非企业单位问题、事业单位问题。从表面切入 ,进行了中国NGO的分类研究 ,逐渐深入到组织的治理结构、能力建设 ;然后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基本属性和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亦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各级政府行政改革所提出的“约束性”目标。相对政府和企业,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构建一套能够有效地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肖振涛  樊岸青 《传承》2010,(15):96-97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面前,它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提供信息、疏通瓶颈、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等。同时,NGO作为我国相对"年轻"的公共事业组织在发挥其特有作用的时候也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内部管理机制滞后、与政府的协调关系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是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这项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各地、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规范管理,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面前,它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提供信息、疏通瓶颈、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等.同时,NGO作为我国相对"年轻"的公共事业组织在发挥其特有作用的时候也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内部管理机制滞后、与政府的协调关系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政府尚无法提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正逐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关注德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经验表明,单独依托政府无法在财力和质量监控上确保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德国地区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财力上确保为国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经费保障;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好地规范了非营利组织准入制度、员工培训与管理,并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服务监督以提高服务质量。借鉴德国经验时也必须意识到,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广泛参与与其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自治准则及非营利组织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部制改革中的非营利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章  金保德 《前沿》2008,(8):67-70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府在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注意培养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外大部制改革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同时提出我国大部制改革应加强非营利组织建设。另外,完善非营利组织也要有新的思路。应在培养其公信力、创新经费供给模式和优化组织构成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按照通常的界定,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机构,是立法、司法、行政等机关的总称。狭义的政府仅限于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本文所提及的政府是狭义上的政府。非营利组织一词的使用还不规范,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最受认同的是萨拉蒙教授用结构运作定义所界定的,认为只要满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特性的组织就是非营利组织。严格按照萨拉蒙教授的定义,我国完全意义上非营利组织几乎没有,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许多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虽不完全具备上述的特征,但在性质、功能、组织特性等方面与其极为相近,或者将逐步发展成非营利组织。我国法律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经工商注册而实际具有非营利组织特征开展公益活动的组织。本文所使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从事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等。边界,也就是界限,该词包罗万象,不仅包括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的困境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 ,从欧美发达国家到广大发展中国家 ,非营利组织在世界上多数地方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些各种各样的组织活跃在服务、慈善、环境、扶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之后 ,民间社会团体开始大量涌现 ,并相应的逐步出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 ,我国由于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和法律环境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建设 ,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和社会交代机制在实质上处于缺位的状态 ,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良性发…  相似文献   

20.
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志刚  胡佳 《前沿》2006,(5):212-2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也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其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和谐、外部不和谐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组织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