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同一认定理论的定位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着重讨论同一认定理论在侦查学中的科学定位,集中反应了侦查认识的特点,对犯罪侦查活动都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在侦查学中的定位不能扩大化、绝对化。同一认定理论不是侦查学的基础理论,是侦查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行侦查学研究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理论被实践牵着走”的尴尬局面。研究中经验总结有余而严谨的理论抽象不足;研究价值取向上,缺乏作为专门知识体系所应当具有的理念价值和对侦查实践所应保持的审视态度。由此,侦查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和服务于侦查立法和侦查实践的学术职能。这一状况的改变,唯有从学科建设高度对侦查学体系和理论进行反思和创新:而理论和制度创新必以侦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  相似文献   

3.
面对侦查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拓展的困境,借鉴和引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效解决途径。系统分析方法、民间立场和经验主义研究方法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侦查学方法论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法社会学视野下,考虑到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侦查学可以形成三类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直接以侦查实践为对象,以经验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经验侦查学;以侦查活动中权利与权力相互关系、侦查行为的规范化为对象,以理性思辨、逻辑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法学;以侦查活动及侦查活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以系统分析方法和经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社会学。三种类型的侦查学理论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侦查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侦查学研究走入了两个误区:其一是认为侦查学是一门纯经验型学科,没有理论,也没有必要研究理论;其二是走入法学研究的范式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道路。其实,侦查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既有理论也同时关注其应用,对犯罪进行研究是侦查学永远的任务,特别是对反侦查的研究,应该成为侦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侦查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较少。关注反侦查,研究反侦查是侦查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上的“哲学无用论”以及对侦查学研究目的的误读使侦查哲学研究付之阙如。侦查哲学的出现因应了哲学研究的当代转向;侦查哲学的整体性具有克服侦查科学的形而上学性的功能;侦查学理论的发展需要侦查哲学对侦查科学的反思与批判;侦查哲学丰富了侦查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侦查学研究现状之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卷《侦查论坛》所刊载的3年的全国侦查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的主题、侦查法治化文本的关键词,引证资料及对侦查学研究群体和研究方向的分析,对当前侦查学理论研究中过于关注价值论意义上的形而上的理论问题,忽视认识论上的形而下的侦查实践问题研究的倾向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提出侦查学理论研究应当服务于侦查实践,侦查学首先应当是认识论上的科学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侦查学“基础理论”问题必然产生,其目的在于追求侦查学理论的“科学化”。建构“科学”的侦查学理论,首先,要把握好“侦查学科学研究关系”和“侦查业务实践关系”这两对抽象关系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研究对象;其次,要在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独特研究方法。侦查“科学”理论包含了定义和特征、原理和规律以及宏观控制方法等部分,具有事实学的意义。该理论既是侦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时还可以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事实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侦查主体属于侦查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而当前对侦查主体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存在分歧,为此,可在分析不同侦查主体界定的基础上,从侦查权的视角探究侦查主体的涵义,进而构架一个由三个层次构成的侦查主体体系:侦查权的所有者——国家;侦查权力和侦查义务的承担者——侦查机关;侦查权的行使者——侦查组织。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侦查主体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导致侦查学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学界没能对侦查学学科性质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从学科谱系学的角度考察,在“理工之分”的学科维度中,侦查行为是一种“工程行为”,侦查思维是一种“工程思维”,侦查学本质上是一门“工程学科”。侦查学应当有区别于其他“理论学科”的特质和气度:具象性、开放性、技术性、价值性、集成性、整合性。  相似文献   

10.
侦查是侦查学的中心范畴、核心概念,在侦查学研究中具有认识“总纽结”的作用。对其准确认识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侦查学科其他概念的规定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本文仅就侦查的实质和特征、侦查要素、侦查规律等本体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进侦查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