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继成 《前沿》2008,(1):30-34
依据对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意义、提供服务的活动具有人类劳动一般的本质属性、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住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要求的理论逻辑分析,本文确认: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来看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存在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含义,非物质生产的服务可以确立为劳动的范畴,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国理论界有的同志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如果承认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那么,人毫无疑问应是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在论述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十分明确地否定了人是出发点的观点。一八七九年,当德国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阿·瓦格纳曲解马克思的《资本论》,把人当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时,马克思针锋相对的指出:“我们的瓦格纳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写于1857年8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作。在这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从解析“生产”或“生产一般”这个概念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在《导言》的开篇部分,马克思阐明,生产从来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任何一种生产都是通过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遵循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经济范畴是马克思构建经济学理论殿堂的基本材料。马克思理论逻辑结构构建有几大要素:要找到一个适宜的逻辑起点范畴;要找到一个理论主题或主线;要有体现理论主线的中心范畴。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抽象出反映中国现实经济关系的各方面经济范畴来,应当抽象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起点范畴、主题主线和中心范畴,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篇第二章中,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由需要和劳动构成的范畴体系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哲学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了自己高度概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比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研究主题的转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从理论视阈、研究路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直接启迪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利利 《理论月刊》2023,(2):94-103
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由灵活的表象与强大的劳动控制之间的悖论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的特征。已有研究的部分观点认为,平台资本主义中的众包劳动所涉及的问题似乎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平台资本主义中的劳动提供了有力解释:第一,从众包劳动本身而言,脱离雇佣劳动关系不代表摆脱“剥削”;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分析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体系下分析众包劳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彻底瓦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一切形而上学,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条探赜无产阶级贫困实质的科学之路。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拘囿于先验设定的“经济人”理论假设,游离了历史现实的真相,具有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的虚伪性。恩格斯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考贫困问题时的非历史性、非批判性,把对贫困的诊断提升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批判的思想高度,力求从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追问贫困背后的社会基础及其制度前提,对资本权力构序下贫困的根源、本质及治理路径等做出了全新探索。恩格斯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于:深刻洞察被古典经济学曲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统治劳动的根源及其现代性后果;直面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特性问题”,拯救被古典政治经济学遗忘的真实的社会历史和现代人的感性生活;探索一条真正超越资本逻辑和消解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共产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丰 《思想战线》2021,47(6):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确定理论阐释的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向,从借鉴马克思确立《资本论》的理论起点,到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作为理论阐释起点的,它蕴含着社会生产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探讨;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则确立了“人—物—人”的“人民逻辑”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细胞学说,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以发现,“为人民的劳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1.
受文本学解读模式的推动,从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视角探寻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被表述为"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重要研究路径.但若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哲学"或"哲学终结"的话语,"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研究路径暗含着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先验预设,而如果消解这种先验预设,就可以得出一种与上述研究路径,从而也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非人本主义或历史观之类的哲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2.
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辩证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认为最好在一个统一的一般经济学框架下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之间除了分歧之外,也存在着发展和传承的关系,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中对包括马克思理论在内的各种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综合。因此,要建立中国经济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借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研究规范,探讨中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中央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论述的提出改变了过去以往侧重从扩大需求角度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汲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重大发展。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供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经济学,正确认识和评价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影响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探索了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5,(4)
如何看待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经济学和从事经济学研究中需要直面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分别回顾了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韦伯、熊彼特以及当代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并对历史上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评述,最后在介绍马克思关于资本家(企业家)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保持强大生命力特有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邓小平理论对其观点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世界历史”和“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应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功能定位。不该把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份”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变为“混合经济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生动地介绍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和基本原理,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去教科书存在的“两张皮”和干巴巴教条等弊病,使其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信度和可读性,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灵 《湖湘论坛》2021,34(2):99-109
货币缘起于人类的"社会"需要,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从实物货币到现代资本的历史嬗变,孕育、催生了"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并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与历史契合性。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批判资本的过程中诞生、发展与进步,而"完善"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探明资本的当代逻辑,进而成功利用资本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驾驭资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目标。因而,实现对资本的驾驭,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对资本批判的基本方法,立足于中国应对现代资本的历史经验,吸纳西方现代资本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探索出驾驭资本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被视为这一理论的根据,则是所谓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轭形门"。在这两个不同提法的背后,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同观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跨越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