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学峰 《政府法制》2011,(32):34-34
1943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之时,英国也向宋美龄发出了邀请。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向中国驻英大使顾维钧保证,一定用最隆重的仪式来接待宋美龄。但是宋美龄对于是否访英。却迟迟未做决定,因为日本侵华以来英国的表现一直让人失望。  相似文献   

2.
非常道     
傅作义起义始末1948年10月,蒋介石在北平与傅作义协商北平防守大计时,突然接到宋美龄的信。信中说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抓  相似文献   

3.
1975年4月5日,出现在宋美龄身上的,是件黑色旗袍。 这一天,因肺炎引起心脏病,蒋介石走向了生命终结,以蒋宋“执子之手”的纪元计算,这对伴侣共同走过了48年。之前一个月,也恰好是宋美龄的78岁生日。 这年秋天,失去了蒋介石的宋美龄离开了士林宫邸,赴美就医。之后,宋美龄有两次返台,也都是为了他。第一次返台出现在1976年,宋美龄参加蒋介石逝世一周年的活动。另一次是在1986年,在蒋经国三子蒋孝勇的陪同下,参加蒋介石的百岁祭典。第二次返台,几乎是她在台湾岛最后的日子。在蒋介石百岁诞辰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余斌 《政府法制》2014,(3):25-25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步入婚姻殿堂。“步入……殿堂”之类,是关于缔结婚姻的庄重而浪漫的说法。对他们二人的婚礼而言,却也是写实。因婚礼虽分为在宋家府邸的仪式与豪华饭店的大宴宾客两部分,却都是西式的。浪漫而庄严。一个已是民国的头号人物,一个来自举足轻重的家族,想不隆重都不行。  相似文献   

5.
银河 《政府法制》2010,(8):24-24
宋美龄从小接受美国西式教育。1917年20岁的宋美龄回到中国时,连汉语都说不利落。为此,她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汉语,以适应国内生活。  相似文献   

6.
宋美龄走了,享年106岁。如她自称“蒋宋美龄”一样,她的功过事实上是跟她的夫君蒋介石联系一起的。 作为当年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曾经有过无限的风光,美国人称之为“亚洲第一夫人”,她委实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张洁池 《政府法制》2010,(24):42-42
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难过的一天当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广州,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好不容易要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宋美龄的声音。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其实.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8.
1927年11月,宋美龄即将与蒋介石结婚之际,突然在上海被人“绑架”。对于此事,宋家有关的人们秘而不宣,各报也没有发表消息,所以知者颇鲜。这次绑架极为文明,对宋家小公主没有动刀枪,连一句不客气的话也没有说,更不必谈什么恐吓信了。 旧上海是光怪陆离的畸形社会,绑票案件层出不穷,其目的不外乎叫被绑者拿出花花绿绿的钞票,  相似文献   

9.
宋美龄从小接受美国西式教育.1917年20岁的宋美龄回到中国时,连汉语都说不利落.为此,她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汉语,以适应国内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王丰 《政府法制》2010,(6):46-47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11.
阿不思 《政府法制》2013,(15):40-41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大婚。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婚礼,也是日后注定要被过度阐释的婚礼。《纽约时报》发布了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结婚的消息,并称一位英国裁缝正在替蒋介石赶制礼服。  相似文献   

12.
宋嘉树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写不完的故事,因为他养育了宋庆龄这样的优秀女儿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他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  相似文献   

13.
云日  耀平 《检察风云》2004,(2):62-64
她出生于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作为旧中国位显权重的“第一夫人”,以106岁的高龄走过三个世纪,成为20世纪的历史见证者、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就是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从1930年到1948年期间,宋美龄曾十多次登上庐山,留下许多佳话与传说。  相似文献   

14.
"一位乱世里的非凡女人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如此评价宋美龄.作为"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一直代表中国面向西方世界的标志性面孔",宋美龄的魅力和人们对她的好奇丝毫不因其成为历史人物而消减.  相似文献   

15.
朱浩云 《检察风云》2014,(20):88-90
在当代中国画坛,细数百岁画家涌现不少,这些社会名人,画家身份也许只是其一,晏济元、宋美龄、晏少翔、刘海粟、王康乐、朱屺瞻、黄苗子、徐邦达等,其中男性画家年岁里最长者是110岁的晏济元,女性画家年龄最长者是107岁的宋美龄。  相似文献   

16.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17.
她被人称做“孔大小姐”,是孔氏家族最后的守望者。无论是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玲,小姨宋美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她都一一护送着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如今,她的人生也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8.
牛磊 《仲裁与法律》2004,(4):93-103
为方便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的海运当事人就近将其海事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于2003年1月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分会。至2004年6月,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成立一年半的时间内,总计受案20件,涉案金额1.55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海运当事人和海事律师的关注,逐渐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欧美各国把那些逃亡者称为"White Russian"(白俄)。1853年11月23日,俄国作家兼旅行家冈察洛夫在上海登岸,停留了20天左右,访问了上海这座新开辟的商埠,通过观察,他认为"中国人是生机勃勃和精力充沛的民族"。在上海这里,1843年租界设立后的20年里,几乎没有俄国人在上海定居。只是偶尔有几艘军舰途经上海。  相似文献   

20.
1944年2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当人们进入酣甜的梦乡后,湖南省芷江县国立二十中学女生部后面的山头上,一些幽灵般黑影悄悄地向女生部的几幢小木楼逼近。突然,一声尖厉的枪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紧接着,声大作,火光冲天,爆炸迭起,哭喊声如雷贯耳,柳树坪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第二天一大早,惊魂未定的人们才知道昨晚土匪偷袭二十中,抢走女生十多名,一名女教师遭杀害,女生部所有的箱笼、衣物被掳掠一空,损失极为惨重。二十中遭劫的案情火速上报到重庆,蒋介石一怒之下签发了手谕。宋美龄也在忿忿之中下了密令,要求迅速破案,惩办凶手。一时间,芷江县城军警林立,乱成一团……国立二十中遭劫案,为何惊动了蒋介石,连蒋夫人宋美龄也如此重视和亲自过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