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焦金波  程春萍 《学理论》2009,(25):185-186
卢梭是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理论之上,又贯穿其整个自然教育理论的始终。他关于道德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善良本性的"自然道德人"的教育目标,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对我们在实际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体现其主体性的教育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庞滔 《学理论》2012,(23):44-45
卢梭的思想以复杂性著称,康德多次说卢梭为影响自己最有力的人物,通过分析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及其晚期论著中的道德哲学建构,论证了康德在理性主义决定论方面与卢梭一脉相承之处,从而指明作为自然主义者的卢梭,也深深具有某种理性主义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3.
叶青 《学理论》2013,(20):215-217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爱弥儿的分阶段教育,卢梭论证了其自然教育理论。在此教育专著中,卢梭曾多次提到17世纪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在书中有对其观点的继承也有批判。卢梭继承了洛克的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思想,其差异是宗教观不同,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作用日益显现,并不断拓展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非营利性组织以其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以及社会沟通和道德示范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成为生态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实践中,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参与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不断丰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高层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方法不断推动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贤元 《学理论》2013,(22):70-72,75
伯林的一个著名解释,是将卢梭的自由概念归类为积极自由。在这个归类中,伯林的一个重要依赖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迫使他自由"这一主张。但是,卢梭所谓的"迫使他自由"的语境与主要意图,与伯林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时所依赖的区分标准,并不吻合;卢梭对自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平等的坚持。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9)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高校德育中,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对高校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积极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也完全有可能在挽救生态危机、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须解决。因此主要通过对海南省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努力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概念思维到实践思维:道德教育中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概念思维具有的抽象性、隔离性、凝固性等缺陷,无法解决道德教育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概念思维必将被实践思维所替代。在道德教育中,实践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包含关系思维、主体思雏、多向思维、动态的变革思维的综合性思维方式。实践思维的养成,关键是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正确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道德的关系,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1)
自由理论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理论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其自由的内涵是: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卢梭以"公意"理论为基础,以极具辩驳性的语言,阐述了自由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自然自由,到产生社会状态后人的自由权利的丧失,最后发展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一些自身无法消解的困惑,即个人自由的困惑、公意的困惑、自由思想在实践上的困惑,正是由于这些困惑,才让卢梭的自由理论在现代社会甚至出现了悖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石,卢梭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理解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