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认知方面尚存在认识偏差和不全面的问题。高校应在结合地方与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如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民族团结发展史的客观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炼、概括并阐释了民族团结文化力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指出了全面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以维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李梦 《学理论》2013,(7):35-36,81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灵魂。作为一种理想信仰与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在民族团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大事。在阐述和谐文化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团结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来促进民族团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特色对口支援已运行近三十年,在其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民族团结与合作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立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特色对口支援的概念、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洋 《学理论》2010,(4):10-11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需要新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王致宁  王名 《学理论》2013,(23):197-198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各个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基础,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创新途径如下:通过"开小灶"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中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认真重温、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精神。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昆  杨倩文 《学理论》2009,(32):176-178
学校社会工作面多,量广,开展、普及、推广、深入学校社会工作可从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和激励性等五个方面着手,以此改变与提高学生的面貌和精神,运用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各自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对学生身心,尤其是思想意识、心理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创新民族工作的机制、拓展民族工作载体的重要举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准确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旋律,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不仅价值重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方向功能、聚合功能、激励功能、保证功能和协调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文化背景要求国家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民族院校则担负起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核心关键。然而,当前的民族团结教育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不符合当前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亟待补充和完善。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框架、内容和对策。希望对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9)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青海地区不断得到传播,在指导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和民族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不断受到境外不良思潮的冲击,宣传形式也比较单一,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优化传播环境等方法来加以解决,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青海地区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化。  相似文献   

13.
周宏岩  毛子诚  田儒芬 《学理论》2012,(23):260-262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到城市中,这些新融入的市民以及新融入的文化在城市里发生碰撞、冲突和融合,从而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氛围.而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民族团结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实现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新思想:其一,强调"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其二,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其三,坚持实施各民族平等原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其四,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其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其六,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民族团结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永辉 《学理论》2013,(24):38-39
回首兵团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辉煌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党中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高瞻远瞩分不开,更与中央维护民族团结的亲切关怀息息相关。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对新疆的民族团结寄予殷切的希望,都做出过重要的指示。新时期,全面梳理和总结这些思想对兵团继续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7.
任珊珊  殷梦婕  王莹莹 《学理论》2012,(29):196-197
制度的存在与其背后蕴涵的伦理存在相适应。由此入手,通过探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问题,可以对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则和制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乐记》中演化而来的伦理一词是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之本,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制度未完善的国家,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分析中国自己的伦理根源,建立合适的、正确的的工作准则,解决学校环境下心理健康工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徐宏 《各界》2009,18(11)
学校搞的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正规的引导下有事情做,而且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本身含有的艺术魅力.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教师应付、放羊、早放,学生迟到、中途提前离开、甚至不参加.那么怎样搞好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起到一定作用呢?本文在结合本校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对发展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进行分析,为今后更好的指导社团活动作一些探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课堂是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在"形势与政策"课堂视域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的分析,既是"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统战工作方法策略,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对学校统战工作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姝妍 《学理论》2014,(9):229-230
高校人事考核对于高校管理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最终目的是对教职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使教职员工能够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从高校人事考核的特点出发,分析当前高校人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