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
1997年刑法修订时.立法机关充分注意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所具有的严重社会危害,专门在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中增设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为有效打击涉黑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又分别作出了<关于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为依法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 (二)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三)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  相似文献   

4.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中确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应当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但具体这四个特征如何认定,尚无定论。本文将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依法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 (二)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三)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 (四)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8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就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问题作出了立法解释。为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两个立法解释的理解,我们特约请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黄太云撰文,对两个立法解释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作具体阐释。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1,18(2):8-11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罪”的罪名。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境外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全国受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影响最早和最严重的地区,鉴于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必须完善对该犯罪行为的立法,加强打击的准确性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早已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需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但具体这四个特征如何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却分歧颇大。本文紧密结合某省"打黑除恶"斗争的具体实践,对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除可以判处主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并没有对此类犯罪作出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规定。笔者认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增设财产刑,理由是:一、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看,有其理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之一,即“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这一规定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经济色彩强烈。为了获取非法经…  相似文献   

11.
何荣功 《中国审判》2012,(10):56-57
我国历来强调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从严打击、"打早打小",但从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规定看,还是体现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范围从严把握的基本立场。"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藩篱",司法实践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同时具备"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中,"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在一般犯罪集团(包括"恶势力")中也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经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接2011年第6期)五、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犯罪的法律规定(一)修改完善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刑事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形式之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腐蚀国家政权,败坏社会道德风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安全。1997年修订刑法时,立法机关对我国的有组织犯罪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关于黑社会犯罪的法律适用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增设7了黑社会犯罪的法律规定,该条款共包括三个罪名:(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本罪的犯罪构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它严重地危害一定区域或行业内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及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4.
“行为特征”是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要件之一,对此《刑法》第294条第5款第3项的规定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立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结合《刑法》第26条关于犯罪集团的规定,笔者认为.司法机关在认定是否具备该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何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以下简称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立法解释),是在《刑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在有关的法律问题已有司法解释的情况下,由于司法机关对法律规定认识不一致,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出立法解释。它对于明确法律规定的立法本意,进一步规范司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立法解释的背景《刑法》第294条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  相似文献   

16.
新刑法明确增加规定了黑社会犯罪,这主要表现在修改后的第二百九十四条……近几年来,我国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犯罪演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组织活动不断升级,这是有组织犯罪数量增多以及犯罪分子经验积累的必然结果。据公安机关统计,90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查获的犯罪案件80%都具有团伙作案的性质,已经查获的犯罪团伙每年都在13.4万个以上,仅北京查获的犯罪团伙每年就达1200个以上。这些犯罪团伙虽不完全具备黑社会犯罪的特征,但其大量存在和嚣张活动,逐渐向黑社会犯罪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7.
张惠芳 《时代法学》2004,2(2):38-43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特征 ,即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及地域与情节特征 ;针对现行刑法第 2 94条立法之缺陷 ,特建议 :一、界定黑社会 (性质 )概念 ,方便司法 ;二、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增设有关新罪 ,对现有罪名罪状予以补充修改 ;三、提高现行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没收财产刑 ;四、刑法总则增加规定“黑社会组织犯罪不得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了惩处黑社会犯罪的条款.本文想进一步考察黑社会在西方的起源,在我国内地的发展现状,从而谋求行之有效的防控对策。一、西方黑社会犯罪“黑社会”即英语Under-World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贩毒、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现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西方黑社会,有资料可查的源于15至18世纪的封建帮会、农奴主的护卫队和打手以及职业的犯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对受贿罪作了规定,该条第二款在第一款犯罪构成的基础上作了结果加重及法定刑加重的规定,第三款作了行贿罪和介绍贿赂罪的规定。为了严惩严重经济犯罪,一九八二年三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明确规定“对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受贿罪修改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贪污罪论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新规定取代了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后者实际上已不再具有效力了。从这几年来的实践看,在适用法律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笔者的管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关于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规定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规定,即: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