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中卿 《中国人大》2008,(19):24-27
在我们国家,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本权利。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和组织基础。我国的选举制度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3年2月中央政府委员会制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确立了普遍、平等、直接选举与间  相似文献   

2.
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草案)。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1979年重新修订,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可以说,修改选举法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观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3.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制度的日渐完善,是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重要窗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意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晗 《人大研究》2008,(12):22-24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第一部选举法是1953年制定的,并依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行选举法是1979年制定的,并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先后四次进行修改。理论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扩大直接选举、实行差额选举、选民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等,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选举制度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选举制度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产物 ,其选举的基本原则是在长期选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些原则反映了中国选举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从 195 3年颁布第一部《选举法》至今 ,选举的基本原则在不同时期都有具体内涵 ,并逐步发展完善。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主要有 :(1)普遍选举权原则 ;(2 )平等选举权原则 ;(3)等额、差额相结合原则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5 )秘密投票原则。(一 )普遍选举权原则普遍选举权原则是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这一原则源于 18世纪美国激进主义平等派 ,他们提出了“无选举权则不纳税…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747票赞成、108票反对、47票弃权,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认为,这次修改把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并列作为选举权平等原则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修改.使中国特色选举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更加凸显。“同票同权”的规定闪烁着民主与公平的光辉.无疑是选举制度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7.
张硕 《人大研究》2006,(5):11-13
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权利的平等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平等的制度基础。我国选举法中关于人大代表所代表人数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我国农民平等选举的权利,没有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出发来构建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一《、选举法》关于城乡代表不同名额的规定我国现行《选举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第十三条规定“: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2010年版)在第一课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框中,从选举法角度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了界定: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按此表述,公民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内涵,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教材对选举权的这种界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法治博览     
<正>平等选举权与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莫纪宏在2009年12月1日《学习时报》载文《什么是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确立"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与城乡人口的选举权不平等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理论上混淆了"平等选举权"与"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深入学习新修改的《选举法》,结合实践工作,建议在修订我省选举法实施细则中予以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关于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委员会是县(市、区)、乡(镇)两级按照换届选举的要求,依法设立的,依法履行七项职责。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问题,一些学者结合选举法的修改进行了讨论。一般的观点认为,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就意味着中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举权配置从不平等走向了平等。  相似文献   

12.
1这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与往届相比有哪些不同?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次选举法修改的突出特点和主要精神,可概括为实行一个相同、体现三个平等。新一轮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应当严格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进行。实行一个相同,就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体现三个平等包括:一是人人平等,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地区平等,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有关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  相似文献   

13.
选举法的五次修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1979年对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进行重新修订外,还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0年5次修改过选举法,使我国的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改,新选举法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调整,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选举制度。2011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这次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10,(5):16-18
淄博市淄川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进行符合淄川区情的选举制度改革。在2007年11月举行的区人大换届选举中,率先在全省取消城乡选举权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为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修改《选举法》提供了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公民选举权的平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选举制度即将迎来一个重大的飞跃。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选举制度的改革被认为是完善人大制度的关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进,要保证人民群众有平等的选举权、参与权、决策权、国家管理权,城乡同等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无疑是民主范围的一次实质上的扩大,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此将掀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是实现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对选举权的制度安排。无疑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因而此举堪称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为与上位法保持一致,同时也为了2011年即将启动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以下简称"选举实施细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是实现  相似文献   

20.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选民流动的急剧增加与户籍制度、政治运行机制、选举制度等变革滞后所形成的张力,是流动选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制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当前,要重视具体选举体制和选举程序的创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修改选民资格标准,改进选民登记制度,完善选区划分标准,确定合理的选举时间,为保障流动选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