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基本属性是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关于"离骚"的名称历来就有很多解读,最早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刘安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实际上,"离骚"是楚方言,是一个苗语词汇,最初是一个用古汉字的读音记录苗方言的词.前人对"离骚"的种种解释,其实都没有摆脱司马迁既定的思维模式."离骚"在苗语里的意思实际上是通过"诉说"、"申诉"、"劝说"或"斥责",把内心的想法及因遇不公而带来的委屈及愤怒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十院校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是我校83级学员的 教材之一。我在读该书时发现一些小的疏忽与差错,今择其部分试予以订正,供参考。一、上册(下同)第20页, “河姆渡发现有一个保存较多的葫芦。”按: “多”,疑当为好。二、第54页,“‘启九辩与九歌兮……五子用失乎家衡(long弄)’”按:“衖”,它本作“巷”。洪兴祖《楚辞补注》、马茂元《楚辞选》、及郭沫若《历史人物》所引《离骚》原文均是。  相似文献   

3.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了许多超现实的现象,借助一些有关上古历史的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爱家之理想。其中"求女"在《离骚》下半部中表现突出,其意义为后世各家所争议,历来众说纷纭,有认为它指贤君、贤臣、贤士、贤后、理想、通君侧之人,有的则认为是实指郑袖等等。《离骚》中"求女"是借女来说自己理想中的人,而理想中的人在现实中指的应是楚王。  相似文献   

4.
振聋发聩的声音———随罗瑞卿部长考察派出所笔记□王仲方1957年12月———1958年3月,我曾陪同罗瑞卿部长在北京、上海两市考察过四个分局七个派出所。最近发现了当年我随罗瑞卿考察派出所的一本笔记。重阅这本笔记,当年的生动情景重现眼前。罗瑞卿同派出所...  相似文献   

5.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最少做了六遍以上的详细笔记。第一遍笔记花的时间最长。用了三个多月,每天进度规定在50页以上。有时,一句拗口而又重要的笔记,我要一口气接连抄十遍,直到滚瓜烂熟才罢休。到后来,一些简单易记的内容我就不抄,多看几遍就掌握了。  相似文献   

6.
<正>"风骚"这个词在今天差不多等同于"放荡"和"轻浮"。然而,风骚的本义却与放荡、轻浮一点也不沾边儿。它最初的意思是《诗经》与《楚辞》的并称。因为《诗经》中有"国风",而《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国风"与《离骚》是《诗经》和《楚辞》的精华,所以古人取国风的  相似文献   

7.
一《离骚》比兴的源头在哪里?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认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形式而又有所发展。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逐渐动摇了上述出于经学本体论的观点,它以诸多的雄辩事实告诉我们,《离骚》比兴不是源于儒家经典,而是源于楚文化自身。  相似文献   

8.
正身怀赤子之心的检察官朱晓华肩扛责任,融入真情,筑梦山区;脚踏大地,留下精神!"没有筑路人,哪有大道宽;没有栽花者,哪有花烂漫!"翻开朱晓华的驻村笔记,两行醒目的钢笔字写在扉页。在朱晓华的宿舍里,22本调研笔记被高高摞起在房间一角。这一本本沾染着泥土芬芳的调研笔记,记载着他一路行来,用脚印丈量的山高路长。3年多来,朱晓华辗转奔走于区市县各部门和企业之间,争取到扶贫资金12.41亿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15亿元,推动和落实扶贫开发项目142项(个),整理形成  相似文献   

9.
1986年第30号第896页最后一行"(鉴字)"应该是"(签字)"。 1986年第35号第1083页第3行第1字"园"应该是"圆";第1083倒数第3行"夷(棘火) 侯国,汉为(棘火)道"应该是"夷僰侯国,汉为僰道";第1084页第6行"贵州省西部"应该是"贵州省东部";第1084页倒数第2行"韩源"应该是"韩原"。  相似文献   

10.
王志林  余冰 《理论月刊》2007,1(3):19-22
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11.
更正声明     
《青年探索》2014,(3):58
<正>本刊2014年第2期27~33页刊登的《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一文,作者是涂敏霞,王建佶,谢美玲。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得到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协助收发问卷,在此深表感谢。另更正蕭婉玲是"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协调干事"非"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注册社工"。特此更正,声明。  相似文献   

12.
正菊花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是一味良药。我国历代本草专著都记载菊花有散热祛风、养肝明目之功效。《本草纲目》载菊颇全:"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茎可药,襄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菊花全身皆是宝,不仅能入药,而且能制做许多美味佳肴。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就写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借食  相似文献   

13.
偶然看到一本台湾出版的《现代名人录》,书中第二百二十八页上刊载有老同学吴文忠的照片和简历.文忠与我从小学起就是金台书院同学,直到中学毕业.在中学时,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打篮球,"七七"事变后分离,不见已经五十年了.看到文忠兄的照片,长长的面庞,依然那样熟悉.从刊载的经历看,文忠兄几十年从事体育工作,撰写出版过多部著作和专文著译一百多篇.在见到那本名人录之前,我也听到过文忠的一些消息.文忠的老同学兼好友、世界武术协会秘书长张震海兄,四年以前自美国给当年"国体"的老师程登科教授来信中,还说文忠打算赴洛杉矶参观奥运会.年已"望九"、卧病多年的程老读信后,曾唉声叹气道:"文忠是我的好学生,几十年不见,我很想念他;若不是我现在一身病,能去趟洛杉矶和他见见面  相似文献   

14.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在《离骚》中留下的千古名句。九畹溪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庚戌科场案及对晚明文坛影响@丁功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海淀区100037~~~~[1][5][6][7][8][26][35]《钱谦益.钱牧斋全集·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卷六十三,第1474页;卷六十一,第1457页;卷三十,第901页;第165页;卷六十三,第1488页;卷六十二,第1474页;卷四十八,第1241页;卷一,第31页。 [2][25]张廷玉等:《明史》,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3][10][11]文秉:《定陵注略》,钞本,1932年版,卷九。 [4][9]裴世俊:《四海宗盟五十年》,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第36页。 [5]钱谦益:《钱牧斋全集·牧斋杂著…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1,(13)
我是1942年参加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从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今年75岁。离休后,有的同志对我说:"你是从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是艰苦奋斗中干出来的,干了几十年的革命工作,是有功之臣。现在条件好了,应该放松放松、享享清福了。"可我不这样想,离休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共产党员工作方式的转换,人生价值将继续得到体现。离休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写了20多本、5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时刻牢记毛主席"一个人做点好  相似文献   

17.
《人大研究》2012,(4):2-F0002
<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亲笔作序、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翟峰履职笔记》,以随笔、日记、杂谈、散文和诗歌等形式精汇了作者这些年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部分心得、体会和感悟。该笔记以"悟、记、谈、论、述"五字统  相似文献   

18.
律师信箱     
新年致读者由于广大读者对"律师信箱"的期待及提出的问题一天天增多,从本期开始,本栏目由过去的大半页扩为完整一页,内容更丰富,版面更完善。请继续关注、支持。谢谢。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武杰 《协商论坛》2016,(8):38-40
2015年年初,上海大学文化研究方向在读博士王磊光,在《近年情更怯——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中选择为仍在乡土世界的人们发声.他说:“我是从农村的土地上走出来的读书人,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如果我不为他们说话,谁还更有资格?” 在此之后,王磊光对自己的故乡进行了持续的调查与思考,形成了更多的笔记,从各个不同层面展示了大别山区偏僻一隅农村的“生动图景”.这些笔记于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结集为《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出版.  相似文献   

20.
王国志  杨金坤 《创造》2015,(11):78-79
打电话给杨工:"你现在还记着笔记吗?" "记呀!工作中有什么事情,还是记下来比较方便些,好整理学习." "那你从进厂到现在,一共记了多少本笔记本?" "哎呀!这还真没数过." "好,那就给你一个任务,抽点时间数数,然后报个准确的数字给我……" 十几分钟后,电话响了,"25本!我全部刨出来认真数了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