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三年来大陆地区毒品滥用状况呈严峻态势,新型合成毒品逐渐取代传统型的毒品而成为不法者的新宠,互联网日益成为毒品交易及毒品滥用的新媒介;在防治毒品滥用过程中,行政强制戒毒等措施虽然受到重视,但仍然主要依赖于刑罚量不断加重的刑法;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治疗毒品滥用中吸毒成瘾人员的重要手段的强制隔离戒毒的责任主体,对吸毒成瘾人员的管控应秉承"家庭式关怀、医院式治疗、学校式教育"的理念,加大人力财政物力投入,多措并举,形成"全民关注、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一元多层次毒品滥用与犯罪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社会学家赫希控制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三类新型毒品滥用群体家庭因素的分析认为:1.家庭因素对各类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2.家庭因素各指标对同一滥用群体影响也是有很大差异的;3.在治理滥用新型毒品问题上,各类社会控制手段、控制方式、控制内容、控制理念等方面的确定都应依据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分类而确定.  相似文献   

3.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朋辈行为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朋辈的日常行为从总体上而言,偏常是较为明显的,有三类滥用新型毒品群体与日常行为指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是"h igh"妹朋辈群体大部分指标值高于公司职员朋辈群体,在"与人发生非婚性关系"上,甚至高于无业者群体朋辈;二是公司职员朋辈群体整体指标平均值最低,接近于正常水平,但在"喝酒"指标上赋值最高。三是无业者朋辈群体偏常行为最为明显,在"偷盗"、"抽烟"、"打架斗殴"、"谈论过自杀"、"尝试过自杀"几个指标上赋值最高;因此,要加强对上述三类群体接触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型毒品问题正在快速发展蔓延,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场所的特殊性,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成为我国毒品问题的突出方面。正确认识新型毒品的危害和滥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打击,是解决新型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危害评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68份新型毒品滥用问卷的实证分析,认为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滥用者身体能力、生产能力的危害;二是对滥用者心理能力的危害。因此,在对其进行预防教育或进行帮教时,我们不能因为滥用新型毒品者有偷盗、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就认为其法律意识不强,而应从他们的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的调整与恢复上进行帮教。  相似文献   

6.
德宏州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州110名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就其群体性特点与传统毒品滥用群体作了初步比较分析,提出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性的三个特点———年龄“低龄化”、职业“特殊化”和群体“转换化”,有助于我们对新型毒品的预防和控制,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地区娱乐场所一青少年沾染毒品,最终成为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为个案,分析研究当下云南省青少年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型毒品氯胺酮(K粉)的毒理作用、滥用趋势及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氯胺酮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滥用势头劲升,使毒品滥用问题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多元化和多药滥用现象。因此,在青少年中加强新型毒品危害的预防教育,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和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吸毒人员,防止新型毒品的滥用和涉毒犯罪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滥用毒品行为犯罪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犯罪学的基础理论,通过分析滥用毒品行为的犯罪定性,将其定性为无被害人犯罪,并在此基础上以刑法学理论批驳了滥用毒品行为犯罪化的依据,主张在非罪化的基石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滥用毒品者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滥用毒品者。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毒品滥用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完全成型,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毒品滥用种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滥用毒品的规模及样态。作为仍旧存在更生可能的青少年,法律和政策应以教育和矫正为主,在防治青少年毒品滥用的策略上,应当以"事前预防"为主要手段。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现实状况,应当在宣传教育的主体、机构设置以及宣传手段和内容上与其他受众相区别,以求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