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大越“鸟田”的传说,见于东汉初年会稽人袁康和吴平辑录的《越绝书》。据学者考证。此书可能完稿于建武28年(公元52年)。其后同代人赵晔因之而书的《吴越春秋》,也作了转载。但其田若何?因事隔久远,记载粗略含糊,兼有荒诞神化,为古今学者难摸难测,试析而不得确解。 略晚于袁、吴的同代同乡人王充,对此田有所看法。在其《论衡·书虚》曰:“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地鸟兽报佑也。鸟田  相似文献   

2.
袁祖亮 《协商论坛》2010,(12):38-43
东汉之葬制与2号墓中之文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汉时期的葬制。《后汉书》志第六《礼仪下》注引《汉旧仪》云:"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用地七顷,方中用地一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曹操是在他死的前一年建造坟墓的,虽然没有明载占地面积的数目,但从曹操《遗令》中"广为兆域使足相容"的记载看,与《汉旧仪》中的记载相符。两汉帝陵深13丈,而2号墓深15米,约合汉制34.5丈(汉1尺=0.23米),占地700亩的陵地,除了皇帝之墓穴外,"余地为西园后陵,余地为婕妤以下,次赐亲属功臣"(《后汉书》志第六《礼仪下》注引《汉旧仪》),  相似文献   

3.
绍言 《协商论坛》2008,(4):44-45
大禹死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形式:或宗室族祭,或皇帝御祭,或遣使特祭,或春秋例祭。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制规定,大凡皇帝登位.务必遣特使到绍兴告祭大禹陵。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9,(12):61-63
西兴总是走在历史的起点。杭州因运河而兴,而西兴运河的开凿比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前身江南运河早了500年。晋怀帝时(公元507~512年),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西兴运河,运河从会稽郡城西郭向西,经柯桥、钱清、萧山至固陵(西兴的前称)。  相似文献   

5.
欧亚宾 《世纪行》2009,(4):37-37
毛主席有一首著名诗篇:“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中提到的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一座挺拔耸峻、风光奇异、有着许多美好动人传说的千古名山。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的藏精之所.建有舜陵、舜庙。《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相似文献   

6.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死后葬于现绍兴市东南6公里处的会稽山,此处建有禹陵、禹陵祠、禹陵庙供后人凭吊。这恐怕在国内外知晓的人很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可是,大禹的家在哪里?娶何人为妻?却鲜为人知。据《越绝书》载:绍兴“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2日(农历三月初五),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由绍兴市政府主办的“2006公祭大禹陵”活动在中国名山——会稽山正式拉开帷幕。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礼会各界代表三千余人参加了祭禹典礼。  相似文献   

9.
吴葬之     
《今日浙江》2013,(16):60-60
吴葬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  相似文献   

10.
璀璨的明珠腾飞的禹王漯河市禹王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内陆特区漯河市的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8月,是与多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密切合作、科、工、贸并举、多元化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现占地26600平方米,已拥有资产1800多万元,员工196人,其中...  相似文献   

11.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世誉为人文初祖。黄帝长于姬水流域,以姬为姓;早年居住“轩辕之丘”,又称为轩辕黄帝或轩辕氏;他曾当过有熊国君,因此也被称为有熊氏。传说他发明了弓箭、舟车、水井和医学,妻子发明了养蚕,大臣苍颉造字,伯余裁衣,胡曹作冕,於则制鞋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黄帝陵在今天的陕西黄陵县北桥山南。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但道家的有些书籍说,桥山陵只是他的衣冠冢,黄帝本人在桥山乘龙升天成了神仙。可能基于这种说法,现在陵前围墙正面的明代石碑上  相似文献   

12.
殡葬改革缘何举步维艰金晓方人类对尸体的处理方法大致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几种,在几千年的奴隶、封建社会中,土葬最能体现等级差别,贱者为坟,贵者为墓,帝王为陵;那高耸的牌坊,肃立的翁仲和陪葬的奇珍异宝,与其说是为了死者永享富贵,不如说是展示生前的...  相似文献   

13.
美话绵绵“刘秀坟”□徐玲刘秀系东汉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兴修水利,精简官吏,加强中央集权,使东汉逐渐繁荣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公元57年,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前殿,终年62岁,葬原陵,当地百姓称之为“刘秀坟”。刘秀...  相似文献   

14.
王屋山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禹贡》)而得名。“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王屋山闻名久矣。《国语》云:“禹封九山”。何谓九山?《吕氏春秋》曰:“会稽、太山、王屋、首阳、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相似文献   

15.
<正>炎帝陵为炎帝神农氏陵寝之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相传炎帝神农氏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因此而得名。据史记载,西汉有陵,唐有奉祀,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钦命在陵前立庙,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此后历朝历代祭祀、修葺不断,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东华塔陵园管理处围绕创建全国示范陵园的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至诚关怀、真情服务、追求圆满”的理念,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文明”为核心,努力打造“绿色殡葬,人文关爱”服务品牌,以服务赢声誉,以环境树形象,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了一个宜葬宜祭的人生后花园,一个亦陵亦园的别样福地。  相似文献   

17.
冲出机关走向基层订到个人山东省寿光市公安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不断加强公安宣传工作,特别是《人民公安》杂志的订阅发行,市局党组把它作为一项重葬工作来抓,if)94年度我们订阅《人民公安》杂志1546份,覆盖了全市党政机关、中学、农村、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8.
离开煤都抚顺,沿浑河驱车东行约一小时,便来到远近驰名的“元帅陵”.这里本来是一九二九年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兴建的陵园,后因“九·一八”事变,工程终止,张氏遗骸也未入葬,使它成了一座虚陵.然而,由于这里山峦叠嶂,谷深林密,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壮丽,景致优美怡人,所以成了一个旅游点,至盛暑季节,更是宾客接踵,游人不绝.  相似文献   

19.
4月18日,由美国旧金山“游子吟”合唱团和中央歌剧院共同出演的大型交响清唱剧《禹王治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由著名作曲家鲍元恺作曲,旅美华人过客作词,通过对大禹“平水土,立九州”功业的歌颂,展现先贤豪气,讴歌华夏传统,振奋民族精神。作品文辞古雅,恢宏豪迈;音乐气韵悠远,颇有古乐之风。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11,(4):26-26
为规范公墓建设、优化殡葬资源配置,经省人民政府同意,3月28日,省民政厅印发《广东省公墓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提出,至2020年,全省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墓设施,基本满足群众殡葬需求,降低骨灰占地墓葬比例,逐步背及生态葬法、节地葬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