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妮  黄连金 《世纪桥》2008,(1):110-1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却遭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他们难圆的梦想。为此,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保障机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正确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市安民小学——进城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仪式。左家庄二小的同学和安民小学的同学结成了手拉手的对子。左家庄二小的同学们向安民小学的同学们赠送了10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和其他书籍文具,还决定帮助安民小学建立少先队组织。这次活动就是全国城市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手拉手交朋友活动的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3.
让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平等地融入城市,对城市化进程中和谐社会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避免农民工边缘性地位的世代相传,让农民工平等地融入城市,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让他们的子女同市民子女一道享受城市高质量的教育,并逐步形成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使广大农民工能够从文化心理上融入城市生活,树立起在城市生根和实现社会流动的信心。因此,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必须确立基于打破城市壁垒的社会成员平等流动的政策导向,并建立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政策扶持和政策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已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但是,教育资源在农民工子女和户籍人口子女之间均衡配置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完全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着转型,包括提供教育机会的同时提高其受教育质量、逐步向高中阶段教育延伸、为不符合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等.基于此,本文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个案,指出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转型遭遇到资源既有的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阻碍,并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观、扩充教育资源的获取与供给、改革教育资源配置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决策者始料未及的。难道这些孩子还要无奈地离开父母,返回农村再当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农民工子女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相对于流动的劳动力来说,这是一个派生的部分。但是,这个群体有着一种独特的成长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使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无法安于现存的城乡体制,也使他们有着强烈地改变自己命运的憧憬与冲动,而他们在城市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决定他们努力的方向。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使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近两年,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邓竟红 《世纪桥》2011,(21):119-120
由于边缘化的社会地位、频繁的地域流动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产生了焦虑、孤僻、敏感、封闭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厌学、逃学等越轨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他们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关爱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平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8.
李志楠  孙影娟 《世纪桥》2011,(19):95-96
农民工子女存在较大比率的课堂问题行为,而小组工作方法能够促进个体在团体情境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产生原发性自我改变的愿望,促成课堂上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城市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5所学校50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2.流动子女与非流动子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3.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多数维度呈现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结论:1.应格外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2.改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进城农民工的增多,农民工子女也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国传统的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体制滞后、农民工在城市没有被容纳的大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因此从社会学的纬度来分析这一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是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其随行子女也越来越多,他们有些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有些已处在高中教育和就业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有些人虽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甚至出生成长在城市,但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不少人存在不满和怨愤心理。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有可能成为新生的城市边缘群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不利。一、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有关调查情况看,影响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就学方面。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高度重视。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12.
筱平 《奋斗》2006,(4):37-4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群又一群长期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渐渐地离开土地,涌入喧嚣繁华的都市中,他们举家迁移。长期漂浮在城市中,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中新生的阶层,被统称为“农民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已成为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城市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度性因素、地方政策不规范导致政策执行无序、流入地政策资源不足等原因是造成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其中,制度性原因是造成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难的根本原因。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首先让各级政府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是潜在的人力资源,同时,应以制度化形式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固定下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通过相关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的改革、完善与政策有效执行的过程才能解决,包括我们应建立“为穷人服务型”的高效政府;并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中央财政统一预算;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理论与经验,试行“义务教育券”制度;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现有的国有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跨入新世纪以来,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但离异子女、贫困子女、务工子女、留守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出现,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以针对性求实效性,在开展弱势群体子女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体现公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包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性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仍然存在种种困境。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财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财政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经费划拨方式的不合理上,主要原因与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过度分权有关,应实行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林春 《新长征》2011,(3):54-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户籍制度的逐步变化,人口流动成为常态,大批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务工,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的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升始显现,_具甲比较明显的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政府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指出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今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在家的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成了普遍现难题,因此,要高度重视留守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留守是国家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安排的结果,但更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在迁移流动中的理性抉择与意识建构。城市生存条件、乡村归属意识及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等是农民工让子女留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