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在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倡导女性解放,发展女性教育.在此影响下,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脱颖而出,虽然其数量不多,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对女性运动的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容闳是近代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经过十六年的酝酿和努力 ,他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终于付诸实施 ,但十年后以中途夭折而告终。这除了与当时国内外大环境有关之外 ,也与时代造成容闳的双重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但是 ,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的影响并没有随其夭折而停滞 ,它为中国近代造就了一批有用人才 ,对之后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人们开始对洋务运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中国,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反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更为沉重。戊戌维新运动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经过反思后做出的政治选择。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西方科技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 ,图书馆配合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 ,已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知识经济”为图书馆服务插上了翅膀 ,与图书馆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图书馆应采取提高人员素质 ,调整藏书结构、改变服务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清代,茶叶贸易发展,海外市场繁荣。平等的雇佣关系伴随商品经济的深入而出现,资本与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福建茶产业呈现出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一萌芽在民间遭到轻视,同时受到官方的压迫,未能孕育出领导其发展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大生产未能成形。在清末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夭折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能改变福建茶产业盛极而衰的趋势,一代茗茶不得不黯然暂退历史舞台,成为清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失败的缩影。由此说明在近代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文献结构调整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是图书馆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主要基础.如何使高校图书馆结构符合本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是图书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以下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整文献采购策略;进行藏书流通情况分析,统计呆滞书目,开展有计划的藏书剔旧;加强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以形成图书馆的藏书特色;调整图书馆藏书结构,使其达到最优化,更适应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图书馆的历史变迁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起源甚早 ,故而与其相伴而生的藏书之地也极难追溯到源头。到 1 898年 ,作为北京大学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建立 ,校内附设译书局 ,始行购置中外图书 ,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始 ,经不断经营 ,到1 91 7年藏书达 1 471 9册 ,仅就藏书的数量而言 ,不亚于京师图书馆 (即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 ,西文藏书还要略胜一筹 ,在国内负有盛名。此外 ,清华大学、北京高师、北京协和医院、燕京大学、上海南洋大学等也于民国年间设立了图书馆。到了 2 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 ,虽然国家内忧外患 ,但学校图书馆的状况仍然蔚为…  相似文献   

8.
清末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创建诚然有外发性的特点,但外部压力的存在并不等于警政近代化也自然而然地纳入了新政范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内部,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政治改革的需要;二是时局变迁,旧有社会治安体制乏力的催生;三是社会精英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办馆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服务水平是办馆水平的具体体现。开架和闭架,是图书馆藏书向读者借阅开放的两种制度,也是读者使用藏书过程的两种方式。闭架借阅体制可谓历史悠久,历经千载而流传于今;而开架借阅体制不过方经百年,它走  相似文献   

10.
新陈代谢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藏书建设的规律之一。图书馆的空间是有限的,剔除废旧的、复本过多的、无价值的图书是图书馆藏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馆藏质量,调整藏书结构,加强馆藏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论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就是藏书,藏书建设解决好了,会极大地拉进学生和图书馆的距离,真正让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场所,图书馆的建设也必然迈上新台阶。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提高藏书质量、藏书有效性、藏书时效性以及建立藏书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2.
罗振玉认为创设京师图书馆的"大略办法"主要有:建筑、经费和藏书三端,"至监守之法,借阅之例,设官之员数等,应参考各国成规而采用之"。也就是说,建筑、经费和藏书三项是创设京师图书馆的关键,其他各项有成规可循,可渐次进行。据此,罗振玉从建筑、经费和藏书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京师图书馆思想。罗振玉的京师图书馆思想上承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首倡创设京师图书馆之议,下启学部奏建京师图书馆之举,不仅在京师图书馆思想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而且对于京师图书馆的创设亦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近代警察制度从日本引进中国.北京作为首都,警察制度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展起来.随着警察制度建设的推进,警察队伍逐渐壮大,为维护北京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国新式的商人组织——商会的兴起由以下因素促成:在西方经济势力侵入中国后,旧式的会馆逐渐瓦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型的阶级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形成了共同的商业意识;外国在华商会的示范和带动;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新政"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5.
以维新派报刊为代表的近代报刊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提供给知识分子活动的空间和政治舞台,帮助普通民众获得新知识和新思想,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知识和思想图景,催生着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现代社会中,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构成的"众声喧哗"的媒体现实,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重大社会事件的进展,推动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史鉴近代报刊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积极构筑健康和谐的现代媒体生态,创造优良的社会媒体舆论空间,正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从 19世纪 40年代开始 ,西方教会在华兴办了大量的教会女学 ,这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控制中国妇女 ,以利于对华实施文化侵略。但不必讳言的是 ,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沟通中西方化的桥梁作用。它使西方政治学说及“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得到广泛深入地传播 ,使近代中国的女性从封建文化的禁锢中开始解脱出来 ,促进了她们的觉醒和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于一体。这表明,在传统与近代之间,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由君主专制向建立近代民主国家急速变化的大转折时期,作为近代政治家的梁启超与古代改良派划清了界限,即他将政治变革的希望明确地建立在“国民运动”的身上,这与革命派并无二致。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其思想表现为重“政体理化”而抑“国体革命”,即希望通过“国民运动”,建立起以近代政党制度为主导,和向国会负责的责任内阁;而这种内阁又必须执行“保育政策”,便从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各领域扶助民力、民智以及参政能力的增长,使整个国家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梁启超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革命内容,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要实行国体复辟的时候,他便旗帜鲜明地发动了倒袁护国战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藏书体系数量质量二者“度”的平衡与协调,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缺乏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无模式沿袭,本文试图对数量质量的度,对“书——人——识”之间的关系作探讨。 一、数量与质量二者“度”的平衡与协调 藏书规模的大小,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标志,适当的规模是图书馆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然而,我们往往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而忽视质量的提高和效能的发挥。其实,图书馆是否能真正成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相似文献   

20.
荆培君 《工会论坛》2001,7(5):91-92
中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早已指出 :2 1世纪将是一个教育的世纪。图书馆历来被誉为“知识的殿堂” ,“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在新的世纪 ,探讨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更好地为成人教育服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意义匪浅。一、图书馆是成人教育理想的第二课堂教育职能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一项神圣使命 ,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教育职能 ,而这种教育职能则成为成人教育的理想的第二课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 :“教育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 ,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1](一 )图书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