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和谐社会下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社会稳定问题是一个国家必须长期面对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如何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和谐社会下,我们应该本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社会不和谐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协调解决。我们要积极建立全方位的、准确可靠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要求,我们尝试建立了一套对社会和谐稳定进行监测评估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采集了1985-2002年的有关数据,对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以此来印证我们曾经经历的社会过程和本指标体系的实证效果,以期能够为各级政府提供一种预警工具,从而增强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前馈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及对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互联网管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及对策机制,是目前各级公安部门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分析群众的心理情绪、愿望心声及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归根到底是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此外,公安机关应具备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敏感点、进行热点预警和爆发点掌控的技术支撑,并对涉及公安自身的新闻采取主动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依法有序地看待和处理我们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性质不断恶化,影响不断扩大。如何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结合新情况进一步增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法制新闻宣传日益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市地党报的宣传重点。如何发挥市地党报的优势,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稳定的大局服务,又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贡献力量?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市地党报法制新闻宣传首先要讲政治,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6.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影响社会和政治环境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很多,维持一种动态中的稳定必然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机制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社会稳定机制是一个机制群的集合体,它包括:社会控制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宣泄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但是,任何机制都与人有关,任何机制的建立都要做人的工作,对我们共产党人而言,就是要做好认真细致扎实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就是我们的立足点、落脚点、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对加入WTO后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流动人口犯罪将会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何预防和化解此类矛盾成为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济南市社会矛盾属于常态的一般性的社会矛盾问题,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但无碍大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重建社会诚信,有效整合现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蔓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举事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就业压力增大;群体性事件膨胀,暴力袭警案件增多;金融危机加之“政治敏感年”的因素所形成的“共振效应”等。因此,有关方面应采取相应对策:牢固树立稳定意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维护稳定地工作;公安民警要强化自身素质,增强“五个能力”;防止失业农民工阶层、新增大学生就业人口与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发生“联动”,引发局部社会乱象;坚决依法打击暴力袭警肇事者,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应加大情报信息工作力度,做好危机预警及应对预案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管理理念、模式、机制、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变迁的要求,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客双从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提高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认识,重视源头治理、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预警机制,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维稳模式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维稳思维,建立符合社会稳定自身规律的新思维.其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避免政府在社会矛盾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使法治成为解决冲突的长效手段;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制度化渠道;促进民间...  相似文献   

12.
当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繁触动人们的神经,成为时下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时,人们不得不更为虔诚地相信和依赖政府。政府如何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在危机管理中把握舆论导向、巩固和完善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运转,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就被特别提上政府议程,成为当下政府化危机为转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与政府社会管理实践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直接作用于社会管理实践;另一方面,社会管理活动不断实现对技术因素的协调与控制。电子政务对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效果、加强政府对社会舆论的协调与引导、促进不同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社会管理理念远未形成、公众缺乏社会参与意识、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社会管理体制尚待完善等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内部动因;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我国社会管理的发展现状、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弱化等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社会谣言本身具有可信因素是其传播的内在因素,公众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其传播的根本原因,信谣和传谣成为公众的情绪宣泄方式是其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政府、专家及媒体公信力降低是其传播的深层根源,多样化的传播路径是其传播的技术因素。社会谣言是民意的非理性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公平的期待。面对建构社会理性、保证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提升社会信任、引导社会舆论、重建社会价值观这些新课题,政府应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信用监督约束和惩罚机制,强化技术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益服务标志着我国社区发展层级的提升,但仍呈现体系破碎、功能紊乱的状态。因此需要努力推进机制创新,统筹公办福利与民办公益两个体系的改革,在同一进程中解决行政化的问题与社会化的问题。借助治理理论提供的思考框架,可寻求一种融合多种制度体系、容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效配置资源并且承担更大社会变革使命的社区公益服务新机制。这种新机制以多主体参与为轴心,以建构责任政府、"社会企业"和"社会市场"为要旨,以政府、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和基层党组织的适应性调整为基础,以协商性参与、知识整合、体系开放、社会学习为纽带,可组建起一种社区公益服务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问题频发的体制性根源在于社会控制型的管理体制。追求社会的静态稳定不仅不可能,而且客观上积压了问题,激化了矛盾,不当的社会控制机制破坏了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错位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导致了与民争利,僵化的职责同构的组织体制严重弱化了应急管理能力,碎片化的社会结构状况从根本上削蚀了社会的理性基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顶层设计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公共治理的社会管理模式,将管理目标重设为动态稳定,将管理理念更新为公共治理,将政府角色转换为公共服务,将央地关系调整为地方治理,将社会建设为组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农民群体抗争表现形式,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权利诉求非常化的自力救济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过激性和破坏性,必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处置失当,必将演变为社会治理危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认真防范,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18.
不良行政执法现象,损害了政府信用,威胁到了社会稳定。为治理社会,行政法律应逐步完善,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则也应配套。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公开性和持恒性,规范行政执法秩序,对重建社会信心、维护社会稳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古老却依然炽热的社会现象。群体性事件的屡次爆发已凸显出在刚性体制内解决该问题的局限性。柔性化处置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可行性。应该创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模式,健全多渠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和评估机制。还需坚持法治原则和慎用警力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意识土壤中存在公权力偏好,在公权力和私权利关系上存在倒置、虚化和随意化现象。这种意识在制度层面导致宪政政体中政府和社会关系界分和设置的混乱,在机制层面上导致司法不能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中立裁判者,从而导致法治之"法"的权力依附性和法治之"治"的落空。作者认为对于后发性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来讲,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权力和权利观,在宪政体制中界定好政府和社会的制度关系,进而确立符合法治目的和运作特点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