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钮菊生  杜刚 《唯实》2013,(12):91-94
<正>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6月,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拉美三国,并专程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此次"习奥会"意义重大,为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了蓝图。两  相似文献   

2.
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则是习近平对外战略最具鲜明特色的方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符合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坚实的现实依据。针对中美关系,习近平揭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也指明了努力方向。对中美两国来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心任务是确保不冲突不对抗,这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的关键所在。就当下来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着力点是加强相互尊重、增进合作共赢、有效管控分歧。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其中相互尊重是基础,没有相互尊重,很难有真正的合作共赢,管控分歧的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3.
张政文 《唯实》2014,(2):87-90
<正>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力度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则积极推动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笔者以为,只有把握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才能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学界在关注私德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公德的研究。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公德概念系由福泽谕吉首次提出,其对公德和私德概念的对应界说引发了学界的探讨热潮。学界的相关探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德和私德概念的内涵作出阐释,对二者的真义进行辨析;二是对公德和私德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三是在对公德和私德真义及关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围绕国民的公德和私德素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性地破解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新途径。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深秋季节,中美领导人先后在瀛台与人民大会堂举行两次会谈,重申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2015年9月,习近平应奥巴马的邀请访问美国,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进一步努力。一、寻求在中美两国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模式习近平在2014年11月中央召开外事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以敌我分明、对抗冲突、零和博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大国关系正逐渐被以相互尊重、协商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关系所取代。面对利益争夺激烈、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情势,中国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方面要首先成为新型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大国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强化共同利益,夯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以对话、协商方式解决经贸摩擦。在应对国际事务中,着眼于共同问题,增进战略互信,推动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以实现"中国梦"为统领,以联通世界梦为着眼点,倡导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义利并重,增强国家亲和力;以包容的思想、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姿态建设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安全体系,护航中国梦与世界梦。其突出特点是融外交战略与策略于一体,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勾画了新的秩序蓝图。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需要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决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一带一路"彰显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和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价值,有助于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华波 《理论文萃》2005,(2):35-41
一、大国法治: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国法治”是“法治”和“大国”两个概念的复合,简单说来就是在“大”的国家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要弄清什么是“大国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对“法治”和“大国”的含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倡议,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具创意的"中国方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其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不亚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1.
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将对中俄关系及欧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盟"对接标志中俄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中俄共同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相互契合,由此中俄关系进入共同发展阶段;丰富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体现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在地区层面的实践探索和在推动欧亚地区秩序重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0)
<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21世纪的中美关系向何处去,不仅美乎中美两国各自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推进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党中央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之一。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符合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苏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两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同志加兄弟"般的密切联系,由于意识形态及苏联大国"老子党"的原因,双方在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一直处于"名存实亡"的外交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全球反苏统一战线,苏联的对华政策也有所松动,双方在八十年代进行了长达十二轮的会谈,终于在1989年实现邦交正常化。探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具体历程,对于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和当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正>10月5日,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2个谈判国在亚特兰大达成协议。对此,我们应以积极心态应对,视之为"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中美两国如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直是焦点话题。中美两国顶层的频繁互动,可见两国对此的重视程度。合作共赢,开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2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主席此行无论对于中美友好合作,还是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谋合作、增信任,深化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两国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双方进一步明确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此次白宫会谈,两国元首继续为中美关系做好顶层设计。西雅图,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门户。习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地方政要和商界精英,参观了企业和学校,同各阶层民众进行了亲切交流,展示了中美拥有的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国际关系,既包括新型大国关系,也包括新型大国—小国关系。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庄严宣告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打造小国"朋友圈"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在中国"朋友圈"不断壮大的历史新时期,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未来"朋友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个时期人民性问题还成为新闻界的忌讳,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问题才得以澄清。文章从争论"、禁区"现象出发,对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问题进行辨析,阐明发生争论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概念本身的误解;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关键也在对其深刻内涵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个难解悖论.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必须从辨析概念入手,尤其要对公平的概念作系统梳理.公平与效率之间是既相一致又相冲突的关系,在公平与效率出现冲突时,二者均不具备绝对的优先性,而只能依据社会现实加以调整.我国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已经在现实中暴露出诸多负面影响,这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以公平求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阮宗泽 《党建》2014,(1):63-64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倡议,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具创意的"中国方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其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不亚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20.
黄凤志  武星 《唯实》2015,(1):91-94
东北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东北亚海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美日等国交往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前沿空间,中美日地缘政治空间的折冲汇聚在此。而冷战遗留未决问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向前景问题、中日战略抗衡问题凝聚了具有"火药桶"意蕴的"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使得2014年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运行在安全困境"无解"的时空。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