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福州市高校研究生意愿生育性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女研究生存在一定的性别偏好,低龄组、研二、文史类专业、独生子女、未婚群体女研究生的意愿生育性别比相对较低,来自城市的女研究生的意愿生育性别比比较正常,不存在性别偏好,而研三的和独生子女女研究生存在较强的女孩偏好。  相似文献   

2.
都说毕业研究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媒体报道,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的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南大是97.9%,山东大学是97%。目前,重点大学研究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今年的研究生就业与往年相比,出现了这样几个特点:1.到高校就业的人数较以往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据统计,1999年前后到高校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毕业生总数的32%,而今年只有23.8%。  相似文献   

3.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探究“双一流”高校材料学科硕博研究生的职业路径极具现实价值。文章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分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并剖析了当前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材料学科就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了学生职业发展路径,能够为相关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代际传承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某高校2007届、2008届和2009届连续三届、经济管理类十个专业2436名毕业生的初次职业选择的实证分析表明,父亲的职业状况与高校毕业生的初次职业岗位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并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与其初次职业岗位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见,代际传承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是有一定影响的,两者间存在正相关。但这种影响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关键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招聘机制,对职业发展的代际传承因素影响加以正确引导和运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政策》2010,(6):42-44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逼人。2009年,我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5万人,其中研究生2.5万人,本科生15.4万人,专科生17.1万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省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各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  相似文献   

7.
董润芸  刘蕙明 《前沿》2014,(17):135-136
研究生是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希望,研究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对培养单位的评价。本文运用SWOT方法,针对于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现状,通过对研究生自身的优、劣势和存在的内在机遇与外在挑战对其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逐一分析,并对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就业优势上,“85后”研究生与前代研究生相比自我意识更强,情商水平更高,拥有年龄优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择业目标短期化和就业心理功利化,不利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对就业期望偏高与实际的就业需求呈现不均衡状态;长期所接受的应试教育导致他们过度地重视应试成绩,创新能力不足等成为他们就业的劣势.在就业机会上,国家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与高校的发展挂钩;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提高,为“85后”研究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与市场需求之间呈现矛盾状态,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存在较多硬伤,导致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认可度降低,构成“85后”研究生就业的两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06,(12):13-13
11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在职时间的个体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户籍、专业对口、实习与打工经历以及求职渠道均对初次就业在职时间有显著影响,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则对初次就业在职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昇 《就业与保障》2023,(3):100-102
研究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文章以武汉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2020届~2022届毕业生党员就业数据为基础,对研究生党员的毕业去向和就业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建+就业指导”的对策,助力毕业生党员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路明 《人民论坛》2010,(10):172-173
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特点,以SWOT分析方法分析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高校、硕士研究生三方要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就业,据教育部负责人透露,截至8月20日,除去一些临时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没有履行签约手续,尚有5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管理部门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教育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也并未对所有的就业机构制定出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管理要求。因此,文章从我国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业指导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研究生全程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以便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70%左右(当年9月份统计数字),这就意味着每年还有近60万毕业生未能在当年就业,而他们必将会加入下一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中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2000年6月对西南地区四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的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查,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南地区高校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并针对研究生职业选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积极向毕业生实践基地和重点企业推荐毕业生,以实习、见习为主要形式,确定温州市环球汽车衬垫有限公司和浙江伟明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的试点单位,并给予一定的见习补贴。认真做好征集2007年度高校研究生温州基地实习项目工作,该区已有五家单位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七所大学研究生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可谓是十分繁重。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更是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项目、基层等就业岗位;加强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以上诸多措施的实施,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这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而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09,(14):43-4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60283人(研究生4980人,本科58563人,专科96740人),比2008年增加12196人。此外前两届未就业毕业生约8万人。2009年省外院校回晋就业毕业生预计11000人。2009年全省总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约251283人。  相似文献   

20.
面对2009年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德清县通过政策引导、增岗扩容、创业扶持等措施,最大限度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95.43%,同比增长25.35%,达到高校扩招10年来的最高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