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战后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同东亚地区其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相比战后日苏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既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的特点,又有冷战中相互对立阵营中的主、配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从地缘政治上看,日俄虽然是东北亚的邻国,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两国关系又更多地表现出欧亚国家关系的特点。日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战后日苏关系又呈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庙街位于黑龙江口北岸,沙俄强占后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它是中国军舰进入黑龙江、松花江、鸟苏里江的必经之地。庙街事件是1919年8月-1920年12月日本为实现“据北满、煽外蒙、占西伯利亚,囊括东亚大陆”,独占东北三江航权之企图,挑起的干涉、阻挠中国海军军舰赴东北执行江防防务,致使中国军舰滞留庙街一年多并引起中日两国交涉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美日苏联合开发西伯利亚既非同声相应亦非同气相求,"合作"与"分歧"如影随形。美日苏等大国在冷战大环境中的争权攘利与明争暗斗在"联合开发西伯利亚"问题上体现得清晰明了。究其源,则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从其志"——这是大国在其各自国家利益的客观要求下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对日本从认识到行动都发生了变化,积极谋求改善同日本的关系;日本方面既想打开日苏关系僵局,但又想乘机压苏联让步。日苏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是领土问题。只有领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日苏关系才会有突破进展和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
一年来,日苏关系有了显著变化,日苏双方都在努力寻求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途径。日本的目的是: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扩大市场及原材料来源;苏联的目的是,利用日美矛盾和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日苏关系中存在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问题,中心是北方领土问题。预计戈尔巴乔夫访日时,日苏双方会在此问题上寻求妥协。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苏之间由于存在北方领土、军事威胁和渔业纠纷等三大问题,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僵冷状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日苏关系有所松动,但由于双方目的不同,两国在三个主要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预料日苏关系近期内难以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8.
进入80年代,日苏关系趋于冷漠。苏联官方喋喋不休地宣称要“修复”两国关系,促进“相互信赖”。日苏关系能否朝这个方向发展,并不取决于苏联方面的空洞言词。看一看日苏关系的现状,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剖析其症结所在,也就不难对今后发展趋向作出某些判断。一、冷漠关系的主要表现日本铃木善幸首相组阁伊始,就指出“日苏两国之间吹进了冷风,已不存在温和关系”。作为一国的首相,在论及同邻国的关系时,  相似文献   

9.
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索沃危机尘埃落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力干涉暂时得手。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很多的思考。这些思考至少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霸权主义逐步发展。由于美综合国力增强以及世界力量失衡等因素,美进入一个新的扩张和干涉时期。科索沃危机就是这种扩张和干涉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一)科索沃危机既反映美全球战略的总体构想,同时又强化了美霸权主义和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意图。近年来,美国为确定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多次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称,美21世纪的目标就是要“领导整个世界”,使…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日本和苏联是一对重要角色。日苏关系的走向,过去曾经、今后也将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世纪初,新兴的日本帝国主义与老牌的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在中国的辽东半岛大动干戈,从此彼此视为宿敌。在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四十年里,日苏两国是敌对的不正常关系。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争霸,日本与美国结成了同盟,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