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后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同东亚地区其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相比战后日苏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既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的特点,又有冷战中相互对立阵营中的主、配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从地缘政治上看,日俄虽然是东北亚的邻国,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两国关系又更多地表现出欧亚国家关系的特点。日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战后日苏关系又呈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它的爆发是日俄两国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而促成的,其他列强或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或是为以后争夺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周旋于日、俄、中三国之间。日俄关系的演变改变了东北亚的格局,同时对其他相关国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底以来,俄日关系骤然紧张。今年2月,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访问俄罗斯,原本是为促成日俄首脑会谈铺路,但因双方在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会谈不欢而散。此后,俄日围绕北方四岛问题的争端逐步升级,两国关系跌至“最近几十年的最低点”。3月6日前原诚司因违法收受政治献金辞职后,被称为“有强硬手腕的政治家”松本刚明出任日本外相。如何打破日俄关系僵局将考验日本新外相的智慧,俄日关系如何发展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北方领土”外交是日本对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2日,小泉“巡视”了北方四岛,日本对俄政策发生新的转变。总的来说,在今后较长一时间内,日本政府的北方领土外交不会有大突破,受领土问题的制约,日俄关系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领土问题优先同时辅以经济合作,仍将是日本今后对俄政策主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俄已绕开“领土死结” ,双方加强经贸合作 ,共同推动建立亚太及东北亚地区安全对话 ,逐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日本最近提出“信任 ,互利和长远观点”的对俄指导方针 ,推动日俄建立面向 2 1世纪的大国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该地区各国之间谋求经济合作的潮流,正构成本世纪末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拟从历史演进与国际关系发展的角度,就当前兴起的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及其前景作一初探。一、历史上的太平洋问题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亚洲太平洋国家曾经历了被分割,并遭受殖民统治的苦难年代。其后,作为亚洲国家,对太平洋问题显示出主动介入姿态的,还要从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算起。从这个意义上似可认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太  相似文献   

7.
一、早期俄日关系及领土问题 俄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间于1855年2月7日签订第一个官方条约,即《日俄友好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两国今后永远真诚和睦,在各所领地区,互相保护。不但人的生命,其它日常用品,也不应使之发生损害。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国的边界应在择捉岛与得抚全岛之间。择捉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国。  相似文献   

8.
日对俄外交政策作重大调整吉林大学法学院王庆海辽源教育学院周振坤苏联解体后,由于日俄之间最大悬案——北方领土问题继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同时使日本这个经济大国发挥其政治作用也受很大影响,因此,今年年初,日本政府决定调整对俄外交政策,由“重视领土谈判”...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5月 ,俄罗斯与美国宣布建立新型的战略框架关系。俄罗斯与北约建立“2 0国机制” ,揭开了俄美关系发展新的一页。新战略框架作为俄美在新形势下对双方关系的一种界定 ,它反映出俄美双方的主要意图和共同利益 ,各有其战略所需。俄美新战略框架关系的建立 ,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也具有美进俄退、美攻俄守的态势和核战略优势向美倾斜的趋势。俄美建立新战略关系是双方“求同存异”的现实选择 ,由于利益分歧依旧存在、战略目标不同、相互信任基础不稳固以及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新战略框架关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 ,美国在大国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俄美关系今后如何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美国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参与了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并试图借此机会推翻苏维埃政权。由于美国的干涉遭到国内外民众的反对;参与干涉的各国,特剐是美日存在明显的矛盾;俄国反布尔什维克派别自身的腐败;俄国广大民众的英勇抵抗等因素,美国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国关系也处于全新的构筑之中。其显著的标志是美、俄、中、日、欧盟世界五大力量的相互关系带有根本性的调整。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在以往中苏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逐步确立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冷战后的两国关系呈现出三大特点两国关系稳定迅速发展;政治关系重于经济关系;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对于中俄关系。在发展趋势上我们要在努力争取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关注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4.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的变化出人意料,两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从肝胆相照的兄弟变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促成这一剧变的诸多因素中,苏联因素不容忽视。苏联对第三世界政策的调整,导致其对越南政策的变化,在越南问题上由超然的脱身态度变为积极援助,中苏两国关于援越问题产生矛盾,越南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推行有利于自身的倾向性政策,越南在中苏两国关系的天平上倒向了苏联一边。与此同时,苏联调整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中苏关系破裂,从而影响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和解对中越关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两国关系交恶,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中越处于全面紧张和严重对立状态,两国关系产生戏剧性变化。总之,苏联的全球性进攻战略政策对此期中越关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凯歌,西伯利亚拉开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序幕,到1918年3月,各地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是十月革命的必然产物,但与欧俄地区相比,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政权基础的不稳固性。这一特点根植于西伯利亚特殊的土壤,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的曲折命运。  相似文献   

18.
1981-1989年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新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趋向强硬,它主张对苏强硬,对华强调台湾问题。同样在这一时期,中苏两国的双边关系迅速调整,两国几乎同时产生了缓和关系的愿望。双方在1989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