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工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显示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即生产愈来愈多的物品以作消费之用,资本主义的文化目标就是消费.后现代主义与文化工业的合流,证明了资本主义对传统文化,包括资产阶级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最后解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意味着"文化统治和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经济阶段"这一"新的社会样式"的出现,从而不得不接受后现代主义带来的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是物品生产从"匮乏"转为"丰盈"时代的产物,在"物"的包围与消费快感的裹挟之下,表现出符号性、享乐性、夸示性与全球化等特征。在消费社会中,满足消费欲望的快乐原则成为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消费行为与观念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破坏性的侵蚀。面对此困境,从消费文化视域提出利益与资源均衡分配、消费文化价值观重塑、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等新策略,不但是学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对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也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发展文化市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文化市场的瓶颈是文化消费的不足,为此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来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息环境日益发达,不同文化服务于社会发展,也在持续互相影响,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形成复杂的多元社会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结合人文地理学、心理学、族群文化、消费决策等多个领域的观点,探究不同区域的文化价值观。西南区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原有族群文化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区域文化价值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谈文化消费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消费的动力植根于社会主体内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消费必然会大力发展。文化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文化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良性循环;发展文化消费也有利于推进区域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此外,文化消费状况还是区分社会群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的客观存在与理论自觉之间的现实差距是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研究的基本前提.消费主义巨大的社会破坏性与渗透力亟待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消费文化革命的发生,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实考验也需要对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阶级本质、国家定位进而世界意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的内在规定性与理论着力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研究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商品匮乏的消除使人类社会从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20世纪中后期,消费社会来临。消费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必然使消费文化发生转变,消费主义文化渐成主流。社会消费时尚显现着社会消费文化。消费时尚研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获得意义、认同与快感,消费异化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符号的消费;同时,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关于"身体"的消费,主要是身体的日益审美化。"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近年来在文化和商业上势头强劲。该品牌精心建构眩目的身体奇观,进一步丰富了其品牌或商品的符号指涉。其实,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并不能弥补文化上的乏善可陈,这样的商业文化模式是不可取且不可持续的,最后笔者尝试提出实现视觉和精神共同繁荣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家庭的"伦理显示器"。随着中国社会当代转型快速推进,受消费文化、假日经济、社会意识等因素的驱动和冲击,过年的传统意蕴与历史镜像正以悖逆的姿态稀释全社会的节庆理念、文化意识和伦理规范。受重商主义的渗透、消费文化的侵蚀、攀比意识的传导、从众心理的驱使,富有经典色调的中国式过年已然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实现年文化的本位回归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紧迫而重要的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12.10.乐山A.主题:多元时代的"90后"B.分论题:一、文化演进中的"90后"(一)网络文化与"90后"(二)时尚文化与"90后"(休闲、消费、享乐等)(三)传统文化与"90后"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少年文化在价值属性上呈现出流行文化与亚文化这样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前者主要反映了青少年文化的感性化、平面化、被动性等特征,而后者则更多地强调青少年文化的深刻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这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青少年文化在消费社会的文化工业背景下,其界限正在模糊。  相似文献   

12.
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手机短信功能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手机短信文化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从中让我们发现,虽然短信文化是现代社会兴起的一种流行文化,但是如何规范手机短信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文化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知识文化领域的消费,是消费主体为满足知识文化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耗知识文化服务产品的过程。知识型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知识型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为教育消费和职业培训。知识型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文化在价值属性上呈现出流行文化与亚文化这样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前者主要反映了青少年文化的感性化、平面化、被动性等特征,而后者则更多地强调青少年文化的深刻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这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青少年文化在消费社会的文化工业背景下,其界限正在模糊。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文化消费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是: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具有的社会公益与个体私利双重功能、文化产品包括的意识形态与商品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并由此通过边界界定、产品规制与效益评价来影响文化消费。新时代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消费效应,需要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线,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传承、改革与创新相统一,提高文化发展质量;为文化创作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文化消费风尚。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 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情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情感关系和情感构成的奠基角度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来建立情感秩序,并且把它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秩序上;西方文化的情感秩序则建立在对理念世界的爱以及对于天国的神圣对象的爱的基础上,所以,其制度设计和文化心理就与中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的"情根"的根本缺陷是在夫妇关系的起点上用欲望代替了爱,使中国文化的"家"存在着情感危机.西方文化中灵肉分离的爱则造成了人性的分裂和制度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9.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概念,认为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高学历和艺术修养、休闲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独立的净效应,这预示着文化是阶层认同形成的重要机制。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入,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的影响显示出较强解释力。加大文化资本投资,缩短群体间的文化资本差距,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地区政治生活实践中,传统型政治文化成为影响当前基层政权正常运作的重要环境.基层政权运作中的"乡政"与"村治"模式,以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政治文化作为依托或基础.构建民主型政治文化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文化环境,能够为基层政权有效运作提供一种根本保障.当前,从政治文化视角来探析基层政权运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