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命个体,实现生命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需要走出工具化、规训化和空洞化的遮蔽,澄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回归人的生命本身,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化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燕 《思想战线》2008,34(1):135-136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是事物发展变化、个体生命流动的基本线索.因此,表现时间流中人生经验的叙事语篇同时间的关系最密切.以时间为出发点,考察叙事语篇中的时间与客观时间或机械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叙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致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4.
余虹 《人民论坛》2013,(11):190-192
马克思将个人自由的真谛与现实领域分为经济、政治、私域三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看来,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而真正的共同体与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货币的虚幻性或抽象性是格格不入的,需要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体系下拥有个人选择及个性自由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合.  相似文献   

5.
赵卫国 《求索》2023,(6):73-80
无论是莱布尼茨对最好世界的断定,还是叔本华对最坏世界的描述,都是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角。世界在这种视角中被分裂为感性与超感性领域,个体之间、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随之产生,同时也产生了和解的需求。二者对世界抱有悲观或乐观态度,依形而上学对于矛盾能否及如何解决的独断阐释而表现出随意性。在尼采的生命发生学视角中,基于柏拉图主义二元结构推导出来的悲观或乐观被克服了,分裂了的个体与普遍的对立关系,转化为视角中强力意志此消彼长与生命主体生成流变的同构关系。自然而然的快乐的生命流动,替代了人为制造的痛苦的个体“超越”。乐观与悲观主义的交替变迁,折射出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盲点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长江论坛》2005,(3):41-43
法律盲点是指由于法律自身的功能以及人的认识的限制,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些看似应当由法律调整而法律又不便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具有疑似性、交叉性、难办性等特点.法律盲点产生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法律调整范围的限制与认识能力的限制.关于法律盲点的应对,有一些原则性意见:一是不要试图介入所有的盲点问题;二是介入时应把握问题的关键;三是将已定型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件凸显生命共同体。毋庸讳言,当一个国家越是经历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便越凸显出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特质,原来各个单子式个体的散漫行为和兴趣,都会集中到与人的个体生命生存最为相关的事件发展上来。这个时候,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国家和社会更容易展现自身的制度优势,也更容易暴露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珍爱生命     
一瓣初萌的芽一丛清俊的竹一羽刺破青天的鹰一头力拔千钧的象……这便是生命的形态,是生命展示出的美,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的样式多姿多彩,或强悍或柔弱;或俊雅或纯朴;或壮阔或袖珍……浩瀚的世界容得下缤纷的个体。无论怎样的生命,都是日之精,月之华。经历了多少含辛茹苦的孕育,得到过多少无微不至的呵护,一个鲜活欲滴的生命终于在世界的惊喜中冉冉破土。地震、洪水、车祸、战争……多少日日时时从未停歇的天灾人祸,与生命擦肩而过;遭劫、遇险、失足……多少刁难生命的意外,被侥幸躲过。有的生命甚至遭逢过命悬一线、千钧一发的时刻和…  相似文献   

9.
间隔年是一种通过异域旅行来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重塑方式。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青年人出现精神信仰上的迷茫和困顿,间隔年可以让青年人在背包旅行中触摸自然、在义工旅行中体悟感恩和奉献、在打工旅行中寻得生命体验,通过行走不断探寻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意义,获致个体价值的彰显,从而使他们在回归后真正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人热衷于把解决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解决“热点”问题的确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然而,赞叹之余也有一点疑问如果我们在“热点”问题形成之前就做好疏导或引导工作,岂不是更好。这一现象是不是正好表明我们的工作存在“盲点”。换句话说,之所以会存在“热点”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存在“盲点”的结果。“盲点”是你对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无力进行引导的表现,“热点”是问题激化或扩大化的产物或结果。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生命教育则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本文在阐释生命教育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禅宗境界观念极大地提升了生存个体在面对自然时的主体地位,它要解决的是个体在有限的存在中如何超脱而达到永恒.直观感想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三者构成禅宗境界存在即超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生命伦理领域,自律原则具体化为病人的知情同意.遗憾的是,病人的知情同意常常成为医务人员推卸责任、剥夺病人权利的“正当”借口.原因在于,个体自律奠定在坚韧性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病人是脆弱性存在者,医生则是坚韧性存在者.所以,个体自律应当主要是医生的知情同意.如果说个体自律的基础是坚韧性,程序自律的基础则是脆弱性.程序自律是在正义原则的价值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自律运行机制.融个体自律和程序自律为一体的自律原则,开启了平等对话的民主商谈路径,彰显了生命伦理学的实践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致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15.
生命历程理论避免了社会生活研究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隔离。研究以我国赣南L村6个大龄未婚男青年为分析对象,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理解农村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现象,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实际上是青年个体本身社会化的失败,而这种社会化的失败源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生命事件的缺失或者紊乱。时空方面的不利,家庭成员之间生命相关性所造成的生命历程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他们自身生命历程中重要生命事件的缺失与错位,加上自身能动性的不足,共同形塑了他们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沈文慧 《理论月刊》2007,1(10):47-49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伦理精神源于近代理性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潮,其基本内涵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尊严的高扬,其目的是实现个体人的独立自由和精神解放,使人在社会中按照人的本质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现代伦理精神充分体现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市场化,再到强调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或偏重于市场性供给,或注重于政策保障性供给,始终缺乏市场与政策相结合的供给渠道,使得住房供给体系的覆盖面存在盲点——始终存在一个较大比例的“夹心层”,其住房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2010年6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盲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范增 《前沿》2012,(18):135-136
《孽子》是台湾第一部正面描写同性恋的长篇小说,作者白先勇以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人群为对象,以真挚的情感和具有古典文学底蕴的人文素养展现了“青春鸟”这一另类群体的思想特征与精神状况.他们是被放逐的孤独个体,但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年轻生命.文本在对人性的体察中,在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回归的历程中,温暖的感情关照和生命力量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育主体,女性对生育疼痛的认知,代表着她对自我与外在的理解和处理。当女性介入历史文本的书写,这种独特深刻的性别体验必然成为她们思考和表达的基点。女性文本在孕育这一偶然个体生活事件中对性别角色的体验式叙事,让我们看到女性从无意识的生育工具到主动的生命创造主体的巨大变化;生育体验与女性主体意识、生命意识觉醒之间的互动关系。女性只有获得精神的解放,在人格心理上真正独立,才能以人的立场而不是女人的立场穿越疼痛之门,成为健全的人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塑造互动的过程与产物,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过程,具有经验反思性、连续一致性与主观适宜性.自我认同能为个体的社会生活提供方向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活目标,为个体的社会认可提供实现条件,推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