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台声》2010,(11):89-89
##正##1945年8月28日,在毛泽东一行抵达重庆的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宴会。蒋介石一身戎装,毛泽东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他们缓缓走向对方,紧紧握手,这一刻也成为历史上两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手。中国政坛上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两大政党的领袖,两个老对手相聚了,他们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共庆抗战胜利。《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毛泽东、蒋介石"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或许是这第一次的握手,或许说是两个老对手之间的英雄相惜,重庆谈判的43天中,蒋介石7次宴请毛泽东,而这7次宴请也大多是在林园。1945年8月中下旬,毛泽东接受美苏两国领导人的敦劝,及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11):91-91
##正##1939年8月8日,希特勒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以便双方求和的。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11)
<正>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正在黄山官邸召开军事会议,突然日机空袭来袭。呼啸而至的炸弹在云岫楼及其附近爆炸,当场炸死卫士2人,4人受伤。蒋介石与参会人员忙躲入防空洞,才幸免于难。为什么这次轰炸目标如此准确?据此后日本陆军航空队第三飞行集团团长远藤三郎回忆,他从离任的意大利驻华大使怀利·贝克口中知道了黄山官邸的具体位置,随后又收到8月30日蒋要召开会议的密电,这才制订了针对蒋介石黄山官邸的空袭计划。  相似文献   

4.
史迪威将军于1942年1月至1944年10月被派往中国。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任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官。从此,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以及军队训练等方面都得到了增强,使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史迪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史迪威的对日作战计划最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本人也被召回美国。本文拟对在这一复杂历史时期的史迪威作些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军在中国建立了中国战区(包括越南、缅甸、泰国),蒋介石被任命为中国战区陆空军最高统帅,接着,美国派遣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美在抗日战争中的军事合作基本上实现。史迪威的责任是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公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中国战区参谋长等职务。美国政府把史迪威的责任看得要广泛得多,认为他应在中国代表和实现太平洋战争的“美国战略”,并首先尽可能提高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战争中的积极性,帮助蒋介石改组中国军队和监督运送中国的军用物资,使之直接用于进行对日战争。  相似文献   

6.
1942年3月4日,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来到中国,肩负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指挥对日作战重任,同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危难的时候,史迪威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同情中国人民,坚持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在美国病逝,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电史迪威夫人,表示沉痛哀悼。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结为同盟。为加强中美合作,罗斯福总统请蒋介石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派遣有15年在华经历、年届花甲的史迪威来华,出任美国政府驻华军事代表、同盟国中…  相似文献   

7.
史迪威,这个以“中国人”自居的美国二战将领,尽管离开人世已近六十年,但他仍被中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和缅怀。据了解,自重庆市政府1991年设立了“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以来,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10余万人。而最近,游客数量猛增,仅8月4日这一天,他们就接待了来自美国等国家的三批参观者约40人。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与蒋介石这一文一武两位浙江老乡,都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有非常大影响的人。但一直以来,研究和介绍他们两人之间关系的文章却很少见。许多人只知道鲁迅是如何以杂文作为匕首,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战斗的一面,而对于鲁迅和蒋介石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07,(2):55-55
关山在近期的《炎黄春秋》上撰文: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44年,他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最近,他在接受访谈时回忆说,在延安时,毛主席不断讲民主。1944年秋天,他和美国中印缅战区司令兼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谢伟思(美国人)谈话时,就特别强调希望“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谢伟思说:”美国的军队是不允许从事政治宣传的。”毛主席还是强调说:“即使你们的美国士兵不做积极宣传,但只要他们出现并同中国人接触,就会产生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文坛泰斗,一个江浙才子,后来一个是中共要员,一个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他们虽然政见各异,但在学识领域和个人感情方面却又是一对挚友。这两人就是郭沫若和陈布雷。 陈布雷知名文坛比郭沫若稍早。1911年  相似文献   

11.
正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他收到的礼物中有一幅中国滇金丝猴照片,照片上一只母猴抱着小猴,毫无遮拦的眼神与人们对视,看着就让人心头一软。这张照片的作者是中国最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他出生于中国云南,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野生动物摄影,是首位获得英国BG野生动物摄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3)
##正##这是一个个值得感动的寻访故事。故事里,延续着亘古不变的家乡情结。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故乡是心底永远的家。十多年寻根梦,几多希望几多失望。游子的情怀,就应在一句简单的话上:我们的根在这里。一杯故乡茶香淳入心"如果我不来寻根,下一代就不知道根在哪里。"现年60多岁、身为台湾一家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曾正义先生,从1995年开始就时刻把寻根挂在心上,走到哪里,只要是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实验中,将一个人的照片给两组大学生看。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着石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来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对同一张照片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第一组大学生说,深陷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死不改悔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经济学泾渭分明地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个经济学流派的源头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它的主要代表和完成者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代表作是亚当.斯密的《国民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蒋介石所奉行的私情治国,余英时称之为"结金兰"的政治观,傅斯年称之为"法治观念极微"的"内心之上海派",史迪威称之为"无知、专横、顽固"的"威恩兼施"。蒋介石通过1927年的北伐战争上位执政后,沿袭中国传统社会以天道、天理为本体本位的公天下、打天下、治天下、平天下、家天下、私天下的整全性质的思维惯性,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忠孝贞节廉耻、"存天理,去人欲"的礼教纲常;一心想要充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一统江山、统一思想的蒋家王朝家天下的天子寡人独裁者。对于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吕德润 《传承》2010,(25):40-41
史迪威1904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是年21岁。此后42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战功卓著,荣升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40多年的军职中,他曾先后在中国任职达13年。曾任美国驻天津军官、美国驻北平使馆武官等职,其间五次来华,最后一次是二战期间。史迪威在华的10多年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加上他能讲流利的中国话,了解中国官场和社会情况,被人誉为"中国通"。  相似文献   

17.
女民兵打靶     
李广洲 《春秋》2014,(3):36-37
正近50年过去了,我们家的相册里还保留着一张在1965年拍摄的、已泛黄的两英寸照片:一队妇女紧握着上了刺刀的钢枪,昂首挺胸迎风站立着,很是威武飒爽。其中,后排左一是负责训练女民兵的警卫连排长,后排左二就是时任民兵排排长的母亲。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已经年近80岁的母亲就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8.
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第一所民办的黄山学校拔地而起。入夜,新安江开阔的江面,倒映着这所新学校高耸的教学大楼和科学艺术大楼绵亘起伏的轮廓灯,与隔江新建的世纪广场的灯火交相辉映,把原来空旷寂清的新安江屯溪段妆扮成如梦如幻的仙境,成为这条黄金旅游线上耀眼的珠串。(见照片)农工党员程小江白手起家创办黄山学校的奋发有为精神成为该校的精神财富。出身于教育世家的程小江受乡先贤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陶,秉承徽州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歙县中学任教时就立志振兴徽州教育。八十年代末,江、浙、粤等省社会力量办学已经风起云涌,程…  相似文献   

19.
周琼 《人民公安》2014,(7):32-36
##正##很少有一场飞机事故,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牵动这么多人的心。2014年3月8日,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波音777-200型飞机刚从吉隆坡起飞不久,就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它原本的目的地是中国北京。机上所载的239人里有中国乘客154名。数十个国家,无数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场全球大搜救中去,中国政府更是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搜救阵容。  相似文献   

20.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