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腐败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老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虽然"为祸甚烈",但"居庙堂之高"的贪腐"老虎"毕竟少之又少,而"处江湖之远"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与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一旦他们从"群众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人"腐化堕落成为"苍蝇",就难免导致"民怨沸腾",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实现司法公正,不仅要有合理的司法体制和完善的司法制度,而且要依靠司法人员主持正义,严格依法办事.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①因此,需要通过惩处司法人员的渎职行为实现刑法的特殊预防.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便是准确界定司法人员的范围.十余年来,司法人员的范围发生了从"严格限定"向"逐步放宽"的变化,实践对司法主体的判断标准、具体范围以及集体决定实施司法渎职犯罪时的主体认定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有必要在司法适用的视角下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3.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此名句形容公证行业,还真是有几分恰当。公证不就是一种既联系着百姓所谓江湖.也代表着国家所谓庙堂的法律制度吗。江湖,离国家公权利很远,庙堂,代表国家,离江湖不近。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说:"徒法不足以自行。"习近平同志说:"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确实,制度诞生之后,不过是一个"纸人",好比年画里的童子,纸上划划,墙上挂挂。纸人要变成活人,还缺一口仙气。这口仙气,就是"执行"。喊破嗓子,装装样子,都不如甩开膀子。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活"起来?细说起来,就是制度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这是对制  相似文献   

5.
法制现代化与执法者的素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制现代化与执法者的素质探讨田成有执法者是法律业中最重要的活动主体,是法律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实现法制的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执法者的现代化,解决执法者的素质问题,诚如郑观应先生所说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相似文献   

6.
时讯点击     
508名首都法官获"荣誉天平奖章"2014年2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全市508名法龄届满30年的法官颁发"荣誉天平奖章",年近80岁的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退休老院长、社区普法志愿者杨庭椿和被称为"法官妈妈"的尚秀云等资深法官榜上有名。"荣誉天平奖章"是最高人民法院为鼓励法院工作人员长期献身人民司法事业、增强职业尊荣感和自豪  相似文献   

7.
自古言“创业难,守业亦难”,而在我看来,“守业基础上的发展”则更可谓艰难。多年来,作为事务所的领头人,我一直沉甸甸地肩负着几十个中司律师人的众望,虽身处江湖之远,然则忧不少于居庙堂之高者。历  相似文献   

8.
2010年最高法明确指导性案例应当的参照的法律地位,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初步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存在"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尴尬之处。西方的判例法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土壤虽然特别,但是法的一般性原理仍然存在可借鉴之处,故考察两大法系的实践和判例法的运行,本文以指导性案例"为契机,试图在比较法的视角下,更好的推进"同案同判",在行政化气息稍显浓厚的法院内部,以求得更多的释放自由裁量权,谋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长久发展和案件审理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正法官是法律的守门人,是公平正义的实施与实现主体,法官所表征的意象已超脱于群体自身,承载着民众对整个司法体制的守望与期待。新时期"要让每一个民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法官内在职业素养及外在职业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语子罕九》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4项要求对于法官内化自身能力与素养,外塑职业群体形象,打造"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名片,具有助力作用。法官审理案件要做到"毋意",应有稳当从容之风范。"毋意"要求法官作出司法裁判,应讲求事实,不作凭空  相似文献   

10.
正法官是法律的守门人,是公平正义的实施与实现主体,法官所表征的意象已超脱于群体自身,承载着民众对整个司法体制的守望与期待。新时期"要让每一个民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法官内在职业素养及外在职业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语子罕九》记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4项要求对于法官内化自身能力与素养,外塑职业群体形象,打造"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名片,具有助力作用。法官审理案件要做到"毋意",应有稳当从容之风范。"毋意"要求法官作出司法裁判,应讲求事实,不作凭空猜测。现行法律明确规定:法官案件审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官应从已知的案件事实出发,从获  相似文献   

11.
[庭审片断] 王若飞在缓远省伪高等法院受审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法 庭斗争。 法官:你参加共产党后有什么犯罪活动事实? 王若飞:你身为法官,可懂得法律? 法官:我是问你犯罪的事实! 王若飞:我先问你,什么叫犯罪? 法官:犯罪就是触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王若飞:什么民国?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一批强盗! 所谓"紧急治罪法",无非是保护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法律!试问制订这种法律的时候,有哪一个工人、哪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律师界素有"技术派"(凭业务水平执业)和"艺术派"(凭社交关系执业)之分。近期,又出现了第三派律师———"死磕派",即律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拒绝与公安司法机关合作,用"死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方式代理或者辩护案件。在职业法曹中,律师既没有官帽,又没有警械,也不吃"皇粮",只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缘何要"死磕"公权力机关和有关人员?这些律师是逼上梁山?还是哗众取宠?在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当下,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3.
欧陆与英美两大法律传统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官可否为手头的案件形成适合于它且对未来有拘束力的规则,即法官可否造法。基于此,欧陆司法的进路是法官在了解案件事实后,选取已有的制定法规则并从立法者原意等角度对之进行扩大或限缩解释,以使之能涵摄手头的案件,这种思路可形象地称为"选购成衣"并对之进行修补加工。而普通法法官则是从案件本身的事实出发,"量体裁衣",以案件内在的是非曲直为指引,以既有规范为基础,以案件事实为条件,形成适合于案件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4.
挑战与回应——基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现实背景下,社会对法治关注的重心已从立法(设立规则)转移到司法(适用规则)。无论是社会对司法腐败的抨击,还是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企盼,都反映和折射出社会对司法关注的程度。“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确立后,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要将枯燥抽象的法律规则及深隐在其后的法律原则和精神适用于纷繁复杂、生动具体的社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仰赖法官的司法活动。基于此,最高法院提出  相似文献   

15.
朱坚 《法学》1985,(12)
十年内乱后,谈起法治,人人点头颔首,有亲切之感、然而真要实行,也不简单。“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其一个原因。近年来,拜金主义泛起,作为掌握法律武器,以执行法律为专职的政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管里,有些人也颇被刮得东倒西歪的。拜金主义一词,指对金钱的迷信,即金钱第一、金钱万能,本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为了金钱可以践踏人世间一切道德、文明、良心、法律,损人利己,坑崩拐骗,敲  相似文献   

16.
黄嘉烈 《人民司法》2012,(1):104-107
一、"清明的法官,亲民的司法"之司法为民理念民主政治无法离开法治而存在,而法治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司法除了维持社会秩序,最重要在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甚至于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台湾地区"司法院"赖院长在宣誓就职时就提出:干净、透明、便民礼民、效能的司法。让人民知道司法审判怎么进行,判决是怎么形成的,最好人民有机会参与。实际上人民最后的要求是裁判品质要好,裁判不但要有效率,而且事实的认定要精准,适用法律要正确。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应该从民众的角度理解人民对司法的期待与人民历经诉讼的苦痛。司法必须倾听人  相似文献   

17.
王彦博 《山东审判》2013,(1):115-116
"法治文化"如何实现?古罗马的西塞罗在其名著《法律篇》中提及的、被后人广为流传和采纳的名言——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给出了最佳的答案。人民的福祉是制定一切法律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一切司法活动的主轴。在当下中国,法官要知"民本"、行"民本",才能司法为民,推动法治前进。一、知"民本"(一)知:当前中国国情和法治现状"司法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①中国法官  相似文献   

18.
霜沐 《中国监察》2010,(16):55-55
全国优秀法官陈燕萍在司法活动中,在法、情、理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做到无情法律、有情办案,无情判决、有情操作,表现了一个人民法官对国家、对事业的忠于职守,对人民群众的真诚之爱和炽热之情。她的感人事迹,颠覆了自古以来法官铁面、冷峻、无情的传统形象,走到了当事人的心里,走到了人民生活之中,使我们既看到法官的威严,又感到特别的亲切、和善。这是法律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集中反映了人民法官的真情,大爱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一本描述律师与法官之间司法腐败的小说,风行于中国司法界.赞之者认为此书"真实、形象",骂之者认为此书"诲淫、诲盗、极端无耻". 而笔者认为,书中不少情节是有原型的.甚至有一位法官原型,在小说出版两个月后就被双规.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改革与经济行政执法莫于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有适度行政调控的法治经济,且“徒法不足以自行”,因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需要健全有效的经济行政执法来加以保障。无须讳言,我国经济领域的行政执法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人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