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墨宁 《南风窗》2014,(23):37-3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肘,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呼应,显示出法治中国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也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必须实现法治化,二者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辛鸣 《南风窗》2014,(23):32-36
依法治国的提法国民并不陌生,但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依法治国首次作为一次全会的主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并提出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对总目标进行展开和细化,清晰地描绘出实现总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是     
《南风窗》2013,(6):17-18
高层High Level习近平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表示,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  相似文献   

5.
<正>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与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左右手,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和坚实的法律保障。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反腐败机制日臻完善,为新时期中国的法治  相似文献   

6.
张明湘 《法制博览》2015,(7):161-16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最广大人民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意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人民团体,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2015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决定,对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通过的《实  相似文献   

8.
拥挤社会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拍峰 《南风窗》2014,(25):41-43
<正>法治需要统一性和普适性,而大国本身却包含着多样性、复杂性。在这种挑战面前,法治理想和现实国情也会有所冲突。这些冲突构成了大国法治的基本特征。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治作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这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建设很难仅仅照搬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而必须面对自身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云泽 《法制博览》2015,(6):180+179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重要战略决策,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随着日臻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充分认识推进法治烟草建设的意义,研究分析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不断提高烟草行业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彰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党政治文明 ,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所以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加强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 ,一方面是执政党以法治精神、法治工具对自我进行理性的约束 ,这是政党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社会基础的保障 ;另一方面是执政党对法制的积极创建和依法执政。当前依法执政的第一要务是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进达 《法制博览》2015,(2):191-19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第五天,也就是是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决定》对中国法治长期以来存在的立法中,司法中,行政中众多的问题,第一次全面,客观,有效地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蓝图,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决定》必将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这突出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其中要求"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培养法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法治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为了应接这个挑战,我们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实现"创新培养法治人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青云  李岩 《工会博览》2023,(36):32-3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坚持依法治企,深化法治建设,是国有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形势,如何深化职工普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邓聿文 《南风窗》2012,(24):44+46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党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决心。在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6.
何美琳 《法制博览》2015,(7):25-28,24
2014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以大篇幅聚焦宪法,强调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特别提到应"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当下中国,备案审查制度被视为宪法监督的重要环节,将是今后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重心。因此,归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思考及探讨其完善方式是有必要的,这对推进宪法监督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党"是指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党"的实践发展是在国家治理层面强调"依法治理"理念、确立"全面依法治国"制度框架的背景下,具体到执政党治理层面构建"依法治党"法治体系新布局,并落实到具体治党实践的过程。系统梳理和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法治化的新趋势,可以为认识中国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德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的政党体制有利于政府的稳定。战后以来,德国政党格局经历了从"两大一小"(亦称两个半)、"两大两小"到"两大三小"的发展。议会中的政党力量相对集中,朝野双方的权力分配也比较均衡,国内政治格局稳定。而《基本法》宪政体制、联邦议会中得票多数的政党执政、法治化的政党政治等因素构成了德国政治环境的典型特征。这种规范的民主和法治的环境决定了执政党必须依法活动、依法执政,这是执政党能够长期、平稳执政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夏圣平 《法制博览》2015,(6):163-165
2014年十月下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且做出了若干重大决定,这是我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核心内容进行探究,也是国家治国理政方向的重大转变。从法制国家走向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在这个系统中,立法是基础。立法先行,意义重大。本文将在立法层面探讨我国依法治国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卿红 《法制博览》2015,(6):10-12,9
法治城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先期实践过程,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治中国在湖南株洲的地方实践是通过建设法治株洲来展开的,要着力建立法治规范,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要着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