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大陆、港台、国外的许多学者都在从事张学良研究,著作之多,车载斗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张学良的编著,论文约300余篇。张学良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性的进展。在时间上,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3.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和张学良保持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在张学良被蒋囚禁于浙江奉化之初,周恩来通过东北著名人士莫德惠、何柱国等人给张学良捎过信件;张学良赴台羁押以后,周恩来仍然千方百计与囹圄中的张学良保持联系。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与张学良  相似文献   

4.
关于张学良将军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前夕,是否正式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此前国内媒体曾有透露。特别是去年笔者出席在沈阳举行的纪念张学良逝世周年座谈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张学良研究者和史学家们,都对张学良是否加入中共一事颇感兴趣。然而,由于历史档案资料的匮乏,关心这一史实真伪的人们,难免对张学良申请加入中共一事,多持怀疑的态度。现从新发现的张学良1936年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上,无疑对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一悬疑多年的历史问题,不能不产生新的联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民市城北公主屯乡农民赵新华,把珍藏四十多年的张学良手谕影印件等二十多件资料、照片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全国目前找到的惟一的一份张学良手谕影印件。中国历史博物馆已将手谕影印件等编目珍藏。并为赵新华颁发了荣誉书和奖金。   赵新华,今年 93岁。从小学裁缝, 1929年到东省玉工厂 (地址在沈阳 )制服部当裁缝。认识了张学良。西安事变后,赵新华到陕西省安康县刘水乡为张学良看管东北军用物资。 1945年春,赵新华把张学良的东西送到重庆于学忠家,于学忠“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东北军十一军军长,兼任河北省主席。赵新华向于…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牛桂云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  相似文献   

7.
1981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营长)、孙铭九(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二营营长)、郭维城(原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原张学良随从副官)、张学铭(张学良二弟)等人  相似文献   

8.
正谈鲁迅的有文人,有亲人,有要人。但军人谈鲁迅的不多,张学良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在张学良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鲁迅会骂人。1947年11月16日《大报》有一篇介绍张学良谈鲁迅的文章,说:张学良蛰居台湾之后居然大读《鲁迅全集》,红封面的20巨册的书,厚厚堆满了他的书桌。他一度几乎言必谈鲁迅。他和张治中谈到鲁迅,说道:"鲁迅的文笔的确辛辣之至,我也被他骂得好苦。"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对鲁迅的骂似乎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有一种"入木三分骂也精"的享受和快感。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的早年教育,与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很大关系。张作霖文化素养很低,自称是“绿林大学毕业”。他在与对手的角逐中,常吃苦头,深感文化在实现个人野心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因而,张作霖极不愿意让自己遭受的痛苦再在儿辈身上重演。他决心要把子女培养成文武全才,特别是对其长子张学良,更是倾尽心血,全力栽培。张学良7周岁时,张作霖就特聘当地的儒学名流为其启蒙。张学良的启蒙老师是台儿县举人崔骏声,后来又续聘海城名师杨景镇、白永贞、宋文林、金梁、张梦九等为张学良讲授经史典籍。张学良聪颖好学,饱览经史子集,研习诗词歌赋。当时,张学良的陪读者,有姐姐张首芳,弟弟张学铭,堂兄弟张学诚,表兄赵兴德等人;而张学良的成绩最好,深得老师嘉许。有许多资料佐证,张学良文学造诣很深,可能这与他在启蒙时期受过私塾汉语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以后张学良又师从高洪文。徐启东及英人普莱德·伊雅塔学英语。  相似文献   

10.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是同乡.他们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深仇大恨.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作"操",意即操练好了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正是怀着这样的爱国志向,他刚满17岁就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翌年,经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回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曾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参谋处长、团长等职.1936年吕正操被调到西安后,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参加了西安事变.他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  相似文献   

11.
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系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学良当时联共抗日的思想轨迹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的艰苦历程。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一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在会谈时,他当面对周恩来表示了自己的这种态度。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  相似文献   

12.
吕正操将军是张学良的老部下,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吕1922年参加东北军,曾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吕受中共华北局指示,率领东北军691团走上抗日之路。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获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  相似文献   

13.
我从小就十分崇拜张学良,读过不同版本的张学良传记。今年8月,我出差东北,挤出时间也绕道拜谒了位于沈阳市中心的“张氏帅府”。近日,我偶尔看到几篇否定张学良“民族英雄”的文章后,为之愤然不平。再次研读张学良的有关史料,我真切地认为张学良既是历史罪人,更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边吉 《党史纵横》2001,(12):48-48
周恩来,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大写的名字。缺少他们,中国近代史就会失去重心。张学良一生中结识了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是张学良结识的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1991年4月末,张学良向美国记者谈起了周恩来,他说,我与周恩来感情极好。一句感情极好,大有惺惺相惜之情。周恩来对张学良评价更高———历史的高点、人性的高点、人生的高点———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1936年,身为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却不愿再与共产党打内战。原因之一是张学良欣赏并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原因之二是他率…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这位民族功臣一生似乎和东北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主政东北时,拨巨款、聘请名人,办东北大学。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时,张学良为东北大学题写了校牌,并且担任了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东北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1996年6月,张学良校长再次为东北大学校董事会成立题词。本文仅就60多年前张学良将军和东北大学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作以简要回顾。 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扩建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创建于1923年。1928年  相似文献   

16.
文进 《世纪风采》2006,(12):19-19
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双方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多项协议。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于1936年12月25日自西安送蒋介石到洛阳,26日到达南京,一下飞机就被幽禁在北极阁宋子文公馆。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从此,张学良失去了自由,遭终身监禁。长期的囚禁生活,使张学良耗去了青春年华,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1 自1936年12月到1947年,国民党军统局和蒋介石一直派特务刘乙光看守张学良。刘对张监守得特别严,将张所在地划为禁区,与外  相似文献   

18.
原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他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今,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张少帅曾同中共领导人多有接触,但他同周恩来的友情更为绵长,使周总理对张学良的思念达4O年之久,曾三次为其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9.
风云突变 砥柱中流 蒋介石飞抵洛阳后,就对张学良颐指气使了。他首先逼令张学良打电报给杨虎城,释放在西安的陈诚、卫立煌等。杨虎城不愿给张学良造成困难,说:“做人情做到家,他叫放就放吧!” 当天晚上,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为陈诚等人饯行,第二天就放他们回南京了。 这时东北军内部的意见分岐越来越明显,一些少壮派军官认为,扣留这些蒋方大员是张学良回来的保证,释放回去蒋如果扣留张学良,东北军就无所恃了。他们情绪非常激昂。  相似文献   

20.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坚持保持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周恩来不但在张学良被蒋囚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