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平 《中国减灾》2008,(8):53-53
俗话说:水火无情。地震后产生的次生灾害包括了火灾、水灾、滑坡、泥石流、危险品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扩散等.它们都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其中尤以地震引发的水灾和火灾为最认识地震水灾的类型.制定周密的防范措施.是我们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5.12汶川大地震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致69227人遇难,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近期日本发生的9.0级强震引发海啸,目前已致1.3万余人遇难,1.4万余人失踪,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万亿日元,可能致使日本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1-21
海洋灾害包括许多种类,其引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导致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些具有原生灾害的性质,如台风、海雾、厄尔尼诺现象等;有的则为次生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大都是由大风、冷冻、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海洋灾害,主要有赤潮、海水污染等。归纳起来,引发海洋灾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地震海啸的发生在地震的诸多次生灾害中海啸的致灾能力、成灾范围、灾害程度有时都比地震本身大得多因此地震次生海啸灾害应当特别加倍防范。地震次生海啸通常简称为地震海啸或简称海啸。发生在海底或海岸附近的地震造成海底大幅度隆起或大幅度下沉或海岸大规模山崩坠入海中都能产生海啸(火山喷发、台风、核爆炸等也可产生海啸〉。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和海岸地震都可以引发海啸只有震级较大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据日本的资料统计6级以上地震引发的海啸才可致灾。地震是否引发海啸还取决于发震断层的类型平移走滑断层不会发生海啸倾滑断层…  相似文献   

5.
地震的发生往往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滑坡、水灾、海啸、冻灾、疾病等,形成地震灾害链。地震导致房屋大面积倒塌,人员伤  相似文献   

6.
日本印象记     
周佳 《创造》2011,(4):82-83
目睹媒体所报道日本地震、海啸灾害及引发次生灾害核电站核物质泄露所造成的损失,在深为日本民众痛楚的同时,去年造访日本的所见所闻不禁涌到心头,觉得应当将那些能够给人予有益启发的印象述之于笔端。  相似文献   

7.
丁宇 《两岸关系》2011,(4):56-57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等强烈次生灾害。福岛县核电站受地震破坏严重,造成的核泄漏等危害至今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虽然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经过了多次地震的试炼,但这次严重的地震仍然日本给人民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痛。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东南亚许多国家。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人数目前已经超过16.5万人,财产损失也十分惨重。虽然海啸不是由海平面升高引起的,但是,发生海啸时海浪以震荡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到达岸边造成的破坏程度却与海平面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我国应对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国内外最新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主要结论:现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温度将增加0.2~3.7℃,到2100年将增加到1.3~8.9℃。气候变暖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现有观测数…  相似文献   

9.
时讯     
《两岸关系》2005,(7):67-72
时政要闻海协致函海基会向台湾(?)受水灾民众表示慰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6月15日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向近日来遭受水灾的台湾民众表示慰问。函电说,据媒体报道,台湾南部地区因连日暴雨引发水灾,致使部分县市受灾严重,造成人员伤亡以及重大财产损失。请向遇难者家属、受灾民众转达诚挚的慰问,期盼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0.
A.目的和目标 1.“十年”的目的是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火灾、蚱蜢和蝗灾、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失调。 2.“十年”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关动态》2005,(2):11-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8.7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殃及东南亚数国,死亡人数高达15万,成为人类百年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这一天,中国海运集团在印度CHENNAI港装货的桃花山号货轮,亲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时刻:滔天激浪呼啸而至,码头集装箱纷纷落水,海内多艘渔船翻沉,港内多艘大型油轮和货船断缆失控。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1日,距离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130公里处(北纬38度,东经142度)发生里氏9.O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日本战后死亡人数最多、该国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巨灾。  相似文献   

13.
名人新论     
魏杰:应建立灾害经济学 这次长江水灾表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应该注重对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灾害经济学首先研究的课题是灾害对经济的直接负面效应与间接正面效应,并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其间接正面效应,降低直接负面效应。任何灾害对经济都有很大的直接负面效应,但也确实有间接的正面效应,问题是如何限制前者而发挥后者的作用。就这次长江水灾来说,虽然它为我们造成了2000亿元左右的经济损失,但却间接地刺激了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恰好是我国国民经济目前遇到的重大问题,我们正需要刺激市场需求。据统计,这次长江水灾造成的房屋倒塌,使得灾后重建家园所带动的市场需求将有250多亿;这次长江水灾造成居民消费品大量损失,消费品  相似文献   

14.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英国将军惠灵顿各自指挥军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大战。黄昏时分,拿破仑军队的败局已定。 这时,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人悄悄地撤离战场。快马加鞭赶往布鲁塞尔.再挥鞭奔至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他跳上一艘具备特别通行证的快船。第二天清晨,他在英国的福克顿上岸。  相似文献   

15.
正热带气旋经常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及海浪等,且容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开展台风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对于改进台风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市三防指挥部组织、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编写的《深圳市应对2018第22号强台风"山竹"调查总结报告》,安徽省政府台风"利奇马"灾害调查评估组编写的《宁国市台风"利奇马"灾害调查评估报告》,针对台风及复合链生灾害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岸 《中国减灾》2009,(1):20-22
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既有地震、海啸、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又有传染病、恐怖事件、安全事故、战争等其他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灭火攻坚、高楼攀爬、废墟破拆搜救……6月11-16日,由国家民政部、外交部、公安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代号为"救援协作-2013"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救灾演练在浙江省绍兴市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的4支救援队,中国公安消防部队3支重型地震搜救队和2支医疗队共1000余人参加了演练. 演练主题设定为"8级强烈地震紧急救援",假设中国某大型城市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大量建筑倒塌、重大人员伤亡以及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由于救援力量有限,中方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紧急救灾互助协定》及其议定书,请求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跨国紧急救灾援助.演练项目涉及建筑废墟人员搜救、交通事故救援、石油化工火灾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隧道火灾扑救、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高空救援、水域救援、救援物资定点空投、医疗急救等十余个科目.  相似文献   

18.
正震情灾情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一些特别原因使本次地震出现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区山高谷深、地形陡峭,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恶劣;人口密集、集中连片贫困,土地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大量村落分散在陡坡和峡谷地带,灾区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暴露度高、易损性大、恢复力低;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9.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林生 《中国减灾》2013,(11):21-24
2011年3月11日,距离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130公里处(北纬38度,东经142度)发生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日本战后死亡人数最多、该国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巨灾。日本在此次地震灾害应对中的表现有诸多可圈点之处。例如,建筑物和工  相似文献   

20.
金磊 《中国减灾》2011,(8):26-28
自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点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世界有观测史上最大震级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后,灾难后果随无数次较大余震及次生灾害不断升级:截至4月上旬死亡失踪人数一跃超三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