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然你们夫妻二人都在这,张校长的病情又稳定下来了.我就先回去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对了,你这几天不用上班了,等你父亲好一些再说.” 于看没什么事了,不想妨碍两人. “谢谢你!”康握着于的手真溅地说. “我送送你.”洁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康,送于来到住院大楼门口.于对沽说: “好了,天凉别出来了.你对人家康好点,夫妻俩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谈呢?记住别太任生.” “这么晚回去,嫂子那边不会怪你吧?” “不会的.好,我走了,有事打电话.”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是仆人?按照传统的观点,厂长是仆人,那么职工与厂长之间就构成了“主仆”矛盾。但是这种说法至少会产生两个问题:其一,厂长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而且应当说,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当然也应当是企业的主人,那末职工与厂长之间就应当是“主主”矛盾,怎么能是“主仆”矛盾呢?其二,如果把厂长看作是仆人,那么就要导致“主人接受仆人管理”这样的逻辑矛盾。由此可见,职工与厂长之间不可能是“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4.
柳萌 《民主》2006,(10):45-45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跨越历史时空,听远古先祖讲述,可以拉近地域距离,跟朋友对坐交谈,总之,如此充满神奇的网络,使得生活方便而有趣。在我还未学会上网时,有位朋友问我:“你最近写了好几篇文章,是吧?”接着他说了说篇名,发表的报刊名字,我立刻表示惊愕:“你怎么知道啊?”朋友说:“从网上看到的呀。”这时的网络在我心目中,无异于探矿的地测仪,开始对网络有种神秘感。学会上网之后,生活丰富多了。听音乐,读文章,看图片,查资料……甚至于了解气象情况、火车时刻,只在轻轻弹指刹那间,整个多姿多采世界,仿佛就会近在眼前。有次查询北京一条街…  相似文献   

5.
王延忠 《侨园》2012,(7):28
儿子下班回来对我说,美国又一家信用卡公司破产了.我奇怪,美国的信用卡公司是建立在美国人的“信用”之上,怎么会轻易倒闭呢? 儿子说,恰恰相反,美国的信用卡公司是建立在“无信用”的基础之上,它的利润对象就是那些“无信用”的人,赚的就是他们“无信用”赔偿金.没有美国人的“无信用”,就没有美国的信用卡公司.  相似文献   

6.
创新无败     
创新会不会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当年,当一位同事对爱迪生说“你寻找不会烧断的灯丝又失败了”时,爱迪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某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这是智者的思维,这是大家的声音,这是沉醉于科学领域的宣言,它启示我们:创新无败。  相似文献   

7.
杨绛 《瞭望》1989,(Z1)
钟书老爱说:“老者增年是减年。”当然,老人活一年少一年,但增减的总和既不得知,管它又减去多少呢!我只惊诧说:“我现在比我的爸爸妈妈都老了。”钟书惊诧说:“我比我的爷爷都老了。”  相似文献   

8.
学问不管饱     
鲁哀公四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一度绝粮。时有西鄙野人负粮来见,对孔子说:“您老先生的年纪不算小了(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学问恐怕也是很大的,却仍不免于挨饿——学问之无用,可知矣!”孔子微笑着点头称是。 客人走后,子贡问孔子:“老师您曾教导我们,学问之道,可以齐民,可以治国,可以修身,可以立言——可您刚才怎么说它没有用呢?” 孔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所说的‘有用’,不过是‘温饱平安’之谓也。学问又不管饱,我跟他说什么呢?” 子贡说:“然则学问就不可以用来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吗?” 孔子说:“干禄的问题我过去讲过了(见《论语  相似文献   

9.
从国情出发     
不久前,一个老农进城,走进商店,站在电视机前端详了又端详,问:“这是啥东西?”售货员答:“电视机。”老人掏出一把钞票,说:“来它仨,一个娃儿一个!”售货员忙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外物篇》载:家里很困难的庄子一次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呵,我很快就要收租税了,到时候可以借给你三百黄金,怎么样?”庄子一听怒容顿生,当即给监河侯讲道:“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突然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鲫鱼,过来!你喊什么呀?’鲫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水族,您可有斗升之水,来救救我的性命吗?’我说:‘行呵,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  相似文献   

11.
人们谈及某划时代学科的意义时常说:“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头脑中的世界科学图景”,如非欧几何、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都被人这么称誉过。目前,在评价系统理论时,科学家们又说:“它为当代人描绘了一幅崭新的世界科学图景……”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科学图景”(以下简称世界图景)呢?系统科学为当代人描绘的新世界图景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太原铁路分局时要求:“每个铁路职工都要用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塑造自己的形象。”那么,企业领导干部又应该如何塑造好自己的职业道德形象呢?我认为,主要是塑造好“勤务员”形象。  相似文献   

14.
商品好象是一个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人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你走进喧嚷的市场,货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个对你频送秋波,好象说:“我能满足你们的某种需要呀!”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哪怕它珍贵如金玉,也随时准备与你手中沾满污渍还发出混杂臭味的货币相拥抱。但经济学对它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微妙而怪诞,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人类智慧探索三百多年,至今也不能说对它的认识已经清楚了。  相似文献   

15.
齐夫 《民主》2006,(10):46-46
前不久,著名学者季羡林看了他的学生编辑的《此情尤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前言初稿后,很不高兴,坚决要求删去“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高帽”。他对编者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是学者,是教授不假,但不要提惟一的,文科是惟一的,还有理科呢?现在是惟一的,还有将来呢?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外人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不…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7.
羞色可贵     
羞色,其本意为“感到耻辱、难为情、怕别人笑话的心理和表情”。然而,羞色也有另一面。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回到延安,看到群众生活仍然很艰苦时,眼含泪水说:“作为国家总理我深感羞愧,对不起大家!”陈毅元帅在万马军中、强敌面前,从来是脸不变色、处之泰然的。但在一次座谈会上观看话剧《东进序曲》,听到剧中出现“陈毅有大将风度”的台词,却“脸烧得坐不住”,当即批评座谈会的主持人:“怎么能让剧本中写出这样的话呢?你让我陈毅听了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叫我脸红呀!请你和作者商量一下,一定要把这样的话改掉。”彭德…  相似文献   

18.
在位者言     
我本人绝不是什么“位高”人物,但有颇高名位的人物佯称“我也是小小老百姓”,而且故意用“自抑”来“自扬”时,我便挺着胸脯子说:“老子也是有名有位的人,而且货真价实!”直到逼得对方出言带刺儿地反问我“尊驾的级别属于哪一级”时,我才坦言:“教书匠,写作匠。”对方往往不再掩饰鄙夷之情,哂笑着说:“唔,我还以为老兄是‘在位者’呢……”由“尊驾”而“老兄”,无疑降了格。但我越发力争:“我怎么不是‘在位’者?我说我是教书匠、写作匠,你不以为然。倘若我说我是教授、作家呢?或是,我再膨胀一下,说我的弟子中有省长、市长、一大堆县长,我的读者中(包括与我久久通信的人)不乏显官要员,你有何想法?”  相似文献   

19.
寓贬于褒     
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魏文侯(名斯)把这块新占领土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事过不久,他问群臣:“我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齐答:“仁君。”然而大臣任座大声说:“您得了中山,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达怎么能说是仁君呢?”(当时列国的习惯,这样的地方都封赏给君主的兄弟)文侯听后火怒,任座也吓得急忙逃离。此时魏文侯又问翟璜,翟说:“您是仁君。”文侯又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翟磺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宽厚,大臣才耿  相似文献   

20.
两谏高祖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一员大将,以勇猛善战著称。然而,他又不单单是一介武夫,而是智勇双全,曾两次进谏刘邦,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刚刚带兵攻下泰朝都城咸阳时,在众将陪同下,来到豪华的阿房宫。他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帷帐,璀璨的珠宝,绝色的美女,心不禁飘飘然,就想在宫殿里好好享受一下,不再离开。此时,樊哙闯了进来,对刘邦直言道:“沛公(指刘邦)是要打天下,还是要当个富翁呀?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使秦朝亡了国,您要它们干什么?还是赶快回军营吧!”在谋臣张良的共同劝说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