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农历二月初十,祥云县东山彝族乡妙姑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哑巴会”,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清吉平安。二月初十这天,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全村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哑巴会”由会头主持。会头推举几个跳“哑巴舞”的能手,扮成“哑巴”。另派一些村民准备“舞池”。上午,会头忙着召集舞者化妆,在“哑巴”身上涂满油彩,胸部、背部画上“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图案;“大哑巴”腰间系两枚铜铃,手持魔棒、战刀等古代兵器。中午一时左右,“哑巴”们在会头的带领下,边跳边舞,进入会场,顿时鞭炮…  相似文献   

2.
朋友,您是否在舞台上感受过南涧跳菜艺术团表演的“哑神之舞”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喜悦?如果您错过了机会也没关系,每年农历二月八,您可以亲临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盖瓦洒村去体验。  相似文献   

3.
傣族劳动舞     
生活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曼兰村的傣族妇女,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劳动舞,在节庆或劳动之余,以三弦或口琴伴奏,用舞蹈生动地再现了整个稻耕劳作从撒种到装谷入仓的过程,舞蹈动作形象逼真,反映了傣族妇女勤劳朴实、喜庆丰收的心情。跳劳动舞,人数可多可少,以双数为多。舞者以场中某一点为中心,“米”字状向四周排成直线排开,舞曲响起,舞者用动作表现妇女在秧田里撒种的情景。劳动舞虽然舞曲节奏十分简单,通曲不过8个节拍,但在反反复复的舞曲循环里,舞者要做完撒秧种、拔秧苗、捆秧苗、下田栽秧、薅秧、守稻田撵鸟兽、割稻、…  相似文献   

4.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祭祀舞蹈———羊皮鼓舞。这种舞蹈一般只在办丧事时围棺而跳,送葬时在棺前引路而舞。据当地彝族老人的推算,羊皮鼓舞大约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以前曾在很多彝族村寨都跳,现在,只有该县八道哨乡姑租村流传着这种舞蹈。羊皮鼓舞,又称“跳鼓”,彝语叫“冉姆比”。舞蹈的动作多数是模仿动物,有引路、绕花、吃草豆、喜雀走路、猴子嬉戏等,舞姿独特,别具一格。既潇洒自如,又刚健有力,颇受群众喜爱。跳舞时,由一人在前吹牛角引路,第二人敲鼓,第三人打锣,其余的人空手跟在后面,随着锣鼓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王洪伟 《今日民族》2005,(7):i003-i004,F003
烟盒舞,是石屏县彝族的民间舞蹈,早年间流传于个旧、建水、石屏、通海、元江等地,因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人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而跳烟盒舞必须要用四弦琴(月琴)伴奏,便有着“听见四弦琴,脚杆就发痒”的民谚。跳烟盒舞时原拍掌伴舞,后来用的烟盒是彝族民间用牛皮做的烟盒。男人们在抽烟筒时用来盛刀烟丝。据说在烟草未传入云南之前,当地彝族同胞的烟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火草叶。火草叶为草本植物、叶片密布白色纤维绒毛,开黄色小  相似文献   

6.
五月樱花夜,琴岛满城香。 ……别看19岁的婕第一次踏进这家素享“舞功高强者的俱乐部”美誉的“凯撒”夜总会。可她并不怵。大不了“以舞会友”嘛!姐们儿激她:要想在一个月后举行的青岛“首届国际标准舞大赛”上夺标,必须征服“凯撒”,姐们儿透底:出没“凯撒”的多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孰料,跳“野舞”出身,露天舞场斩遍群芳无敌手的婕,几曲舞罢,竟令数名自负的邀舞者讪讪干笑悻  相似文献   

7.
祥云县是大理州彝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县份,彝族"哑巴节"主要流传于禾甸镇七宣村,2009年被正式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哑巴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村民认为"哑巴"能将祖先的庇护带到人间,通过跳"哑巴"愉悦神灵,实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辟邪免灾、清吉平安,通过对农耕场面的舞蹈再现,告诫子孙幸福生活与劳动汗水永不分离的道理。由于历史上自楚雄姚安大姚和祥云东山、禾甸、米甸来过节的彝族同胞较多,他们充当了观众和游客的角色,贸易需求  相似文献   

8.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祥云县东山乡七宣村都要举行哑巴节(也称"跳哑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哑巴节饱含彝族民间文化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并将平时农耕劳作的场面用歌舞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告诫人们美好生活与劳动汗水永远不能分开的道理。当地彝族群众认为,"跳哑巴"能带来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带来一年的吉祥、平安和好运。  相似文献   

9.
“三月会”里跳“左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定古称茅阳,被誉为“左脚舞之乡”。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会”既是“左脚舞之乡”的重要标志,又把牟定彝族同胞一年的快乐推到了极致。 康熙41年(1702 年) 修的《定远县志》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算得上是三月会最早的文字记载。 “三月会”为什么要跳左脚舞?关于这个问题民间传说甚多,流传甚广的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牟定坝子芦苇丛生,人烟稀少,坝子中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引发洪水危害百姓。彝族小伙阿里和彝族姑娘阿罗是…  相似文献   

10.
记者步入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立刻被比赛现场那火热的氛围所吸引。如同国标舞比赛,场内共有8对轮椅舞选手同场竞技,这场为混合舞蹈比赛,既每一位轮椅舞者都有一位健全人作为他们的舞伴。暴风骤雨般的拉丁狂欢气氛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从天而降,轮椅在舞者的操控下显出富有韵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人类遥远的影子——非洲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鼓 非洲人与鼓的关系极为密切,每逢节日、婚丧、祭祀,人们总要击鼓,并且载歌载舞,鼓已经成为非洲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洲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离不开鼓,因为有舞便有鼓,而非洲人是跳着舞来到这个世界,跳着舞生活劳作,又跳着舞离开人世的。 在非洲,制鼓是一个专门的行当,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制鼓工匠。掏空一节树干,然后蒙上兽皮,下端再安上三条木腿,一面鼓便制成了;也有用椰壳或葫芦制作的小鼓。非洲鼓中最大的要几个人才能抬动,最小的只要一个小手指就能拎起来。有一种鼓,约有1米多高,被誉为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12.
麒麟、凤凰是纳西族人民理想中的吉祥动物,新春表演麒麟凤凰舞,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行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麒麟、凤凰舞是以麟、凤为主的大型民间舞蹈剧目。演员有跳麒麟的两人,一人舞麟头、一个舞麟身,舞凤凰的一人,  相似文献   

13.
又一批新学员进入云南“刀美兰民族艺术希望学校”。望着他们散溢着艺术潜质的水灵劲儿,刀美兰充满欣慰地笑了。从他们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出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允帕钪,这是个歌舞之乡。刀美兰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学跳孔雀舞、刀舞、象脚鼓舞,而且特别喜欢自己的生父波拉翁跳的长刀舞和孔雀舞。很强的节奏感和清晰的“三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7)
正从福建省文联获悉,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街舞大赛将于8月移师台湾举办,近百名大陆舞者将赴台以舞会友。此次活动以"同筑梦想心随舞动"为主题,由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台湾舞蹈家协会主办,福建省舞协街舞委员会承办。主办方福建省舞协秘书长缪丽容表示,此次活动将呈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舞者年龄层以"90后""00后"居多,更为年轻化;二是大陆舞者将与台湾舞者同堂上课、联欢,较之"民间"单纯赛事,更为注重舞台下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刘鲁闽 《今日民族》2012,(11):28-28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基诺族村寨,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  相似文献   

16.
跳红灯     
布依歌会表演里,自然有红灯舞,又叫“跳红灯”。  相似文献   

17.
相识钱娜是在她的亲戚秀德家。随着琵琶和口弦的声调,她和同伴们身着傈僳短衫长裙,迈起舞步边跳边歌,既为我们客人表演,又是一种投入的自娱。藤竹架下的空地上,火塘冒着炊烟,绕圈舞过,歌声高亮:“扇着美丽翅膀的姑娘,你往哪里飞?能不能告诉我,你落脚的地方,飞来密丽玛呀!” 舞息,热情的秀德老人已为大家准备好自酿的“杵酒”,每人至少得喝两个竹筒杯的酒,“一只脚走不得山路”,秀德劝酒的理由简单而有效,两杯过后又轮流喝起同心酒,即一对男女相互搂着,嘴拼嘴,同喝一杯酒,不得滴出酒来。酒后,主人客人坐入秀德家堂屋…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境内的布依族,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把式舞。该舞使用的道具都与古代打仗用的兵器有关,所以把式舞又称兵器舞。“把式”的“把”指兵器的种类, “式”指耍法、套路、招式。主要兵器有大刀、流星、三尖叉、两节棍、耥耙、股杆、齐眉棍、霸王鞭八种。相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布依族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难,躲进深山野林,但仍不时受到外族的干扰和野兽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抵御外来侵略,布依族祖先在劳作之余就召集本族青年男子操练兵器,经过长期的操练,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和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断减…  相似文献   

19.
“摇咧! 摇咧! 摇咧摇!” 独自一个人乐,不如大家一起来放松一把。面对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的压力,近来台北市的部分舞场经营者又推出了“陪摇妹”的噱头,只要客人花上1000元台币,装扮火辣、举止暧昧的“陪摇妹”就会贴在你身旁,陪你舞上一个小时。 其实“陪摇妹”就是伴舞的少女,平均年龄不到20岁,个个装扮惹眼,一身短裤、短裙、无袖背心、低胸T恤,再加上略施胭脂,看在男性舞客的眼中,个个无不心跳加速,血脉喷张。据悉,“陪摇妹”一个晚上平均赚个上万元台币不成问题,这种“工作兼娱乐”的新兴行业,让越来越多喜欢…  相似文献   

20.
金钱鼓子霸王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王鞭是白族民间较为流行的一种打击乐器。跳霸王鞭舞的舞姿既柔和轻盈,又刚劲有力,能表达欢快、明朗的感情,使人乐而忘忧,心醉神迷。在大理白族地区,只要一听到欢快的霸王鞭声,男女老幼都会情不自禁地扭动身躯,跳起舞来。古时,白族称霸王鞭为“金尺竿”、“金钱棍”。据有关史书记载:“霸王鞭者,以竹竿五尺长等,身节凿孔三寸,置笋嵌以二三铜钱,其孔差错相间,拍之则钱动摇,以作喧声……”霸王鞭多用竹子做成,两端装有铜钱、铁片和丝穗,棍上缠着彩色布条,舞动时靠铜钱、铁片撞击发声。霸王鞭舞是一项手、脚、腰、身、头同时运动的剧烈歌舞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