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农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从而使农产品市场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况,主要农产品供给已满足或超过市场需求,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表明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由受资源的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是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城镇居民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其消费需求量、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趋势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铜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认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从农业生产布局上入手,突出立体农业;从农林牧渔各业的特色产品上下功夫,突出畜牧产品;从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努力,突出农产品的增值和商品率;从市场开发上努力,突出农产品的流通和中介信息;从完善服务体系上做细,突出农产品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成为农民增收突出问题的成因及主要症结表现 ,提出了从农业品牌、流通组织、市场体系、保护政策四个方面解决好农产品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成为农民增收突出问题的成因及主要症结表明,提出了从农业品牌、流通组织、市场体系、保护政策四个方面解决好农产品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隆安县把农产品流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培育市场,扶持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2 895元,比上年增加433元,比上年增长18.01%。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卖难"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为探索农产品流通渠道,寻求突破农产品流通"瓶颈"的对策措施,近段时间,我们对隆安县的农产品流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搞活农产品流通,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至关重要.青州市成功地探索了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新路子狠抓市场的改造和功能的完善,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大力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贩运队伍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继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而大体平衡到部分过剩,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起通畅灵活的农产品流通新体制。 一、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人民丰衣足食的重要条件。 1.要把保障国内粮食基本自给作为决策目标,切实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中国是有十二亿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1997年以来 ,农产品滞销 ,产品价格持续下调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日趋严重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产品流通不畅 ,单纯依靠政府解决问题乏力的情况下 ,在我国农村中自发形成了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 ,他们在搞活农产品流通 ,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各个方面 ,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农村经纪人是农村中一个新的农民群体1.是农民中的能人。农村经纪人大都具有观念新、信息通、脑筋活、有经验、有门路、讲信誉等特点。他们牢牢…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但农业生产基础仍十分脆弱.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根据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特点,只有进行战略高速和政策调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开拓农产品加工市场,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指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中央政府应扶持落后省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全球化将中国农业带入到一个与其"封闭性"原状完全不同的开放经济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不断涌现,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农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农户与各农业组织化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的合理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是山西境内的一座佛教名山,拥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可以借助媒体力量,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更广泛的认知,从而带动山西旅游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但从纵向和横向来看,山西县域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差距都比较大,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集群经济,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将使山西的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的焦炭行业是全省能源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期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山西的焦炭行业受到上游煤炭行业售价压力和下游冶金行业进价压力的双重夹击,出现了物流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面临着如何适应国家节能减排、控制产能等一系列政策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焦炭行业应当适时开展并推广企业兼并重组的措施,才能达到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并控制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地价与房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争论由来已久,其研究不仅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与源头,而且是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与协调发展的关键。土地作为房地产不可分割的关键部分,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存在依附和承载的特殊关系,不能脱离出来单独分析。在短期,对住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会促进对土地的需求,在长期,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不能说完全循环相关。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背景下,要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土地供给机制,土地出让金管理要透明化、公开化及长期化,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优化市场供应结构,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人被假定拥有充分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 ,价格被假定只需包含供求均衡与否的信息 ,市场出清只需价格与供求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实现。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信息变化的偶然性、主体知识的有限性、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导致了不完全信息 ,导致了价格信息的非真实性 ,使得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不再能使市场出清。卖主的控价行为等 ,不能消除信息不完全 ,但可减少不完全竞争中的效率损失 ,有助于配合价格机制建设高效率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山西长期依托煤炭优势,形成了以能源重化工产品为主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对山西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产生了巨大压力,也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山西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山西省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较低、相关职业英语教材不适应职业英语教学需求、职业英语教师的职业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职业英语教材和增加实践活动课时量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公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来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来实现收入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优质旅游是新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等方法,从支撑因素、产业发展及消费需求三个维度构建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环境变量,并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变量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中支撑因素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促进效率提升,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效率增长;目前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同区域及省份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应通过进一步优化支撑要素水平、建立旅游投资总量调控及质量监督机制、制定积极的消费引导政策、缩小区域差距等,促进产业效率改进,提高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形态已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有必要系统构建贫困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在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特征和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文章从系统观念出发,提炼并阐释了以党领导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共治和技治为手段的“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通过分析浙江安吉“生态扶贫”和山西“吕梁山护工”治理实践表明,由于地方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具有差异性,治理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安吉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示范机制建设,吕梁重视护工就业培训和脱贫增收机制构建,但其治理逻辑存在共识,能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基于此,文章在“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基础上结合地方经验,从组织机制、内在动力机制、法律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监测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六个方面提出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尝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