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将修复司法活动引入到日本少年院的课程当中,并在少年院中实施了考虑被害人感觉的教育,请被害人到少年院进行讲演,让有问题青年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制定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法制等等,无疑对日本青少年的不法行为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因此,家庭对教育子女上的特殊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父母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去年,我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人犯中,14至17岁的少年、占人犯总数的9.6%,18至25岁的青年占人犯总数的55.5%。两项合计,青少年犯共占批准逮捕人犯总数的65.1%。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已占社会犯罪的半数以上,成为犯罪群中的主体力量。因此,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密切关注青少年犯罪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但青少年犯罪态势依然较为严峻,成为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及原因实证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尤为重要。以新疆南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法和实证调研法研究发现:影响南疆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为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南疆地区的扶贫力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鼓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重及加强司法机构与社区监督机制,以防控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首先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背景。要正确地分析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量的观点上观察少年犯的动向;二是从质的观点上对少年犯的资质、家庭关系的变化和安置困难等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分析日本市民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分析对青少年犯罪的报告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问题凸现,逐渐成为日本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一方面分析了日本青少年犯罪严重的原因,以此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警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借鉴日本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领域的成功经验,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以日为鉴,警示和借鉴并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梦的实现者,而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行为已然危及到中国梦的行进,惩治与预防刻不容缓。1997~2013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近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洞见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作出积极应对:具体而言,我国青少年犯罪应着力建立健全18岁至25岁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同时采取"抓早抓小、教育为主、刑罚为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社会问题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形成一阵阵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青年就业,青年教育,青年婚姻,青年学潮,青少年犯罪,直至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的那场政治动乱,无不引起政府与社会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不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的家庭模式有 :父母认知水平较低型、父母粗暴争吵型、感情失衡型、单亲家庭型、其他亲属代养型。这些家庭模式易形成溺爱、保护过度、要求过严、放任不管等教养方式 ,从而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要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 ,必须从“家庭”这一源头着手。家庭心理治疗是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27日至9月18日,记者参加中国青年考察团赴日本进行了访问。日本青少年工作的特色和面临的矛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整个民族的教育,特别是对公民的日常规范教育一直抓得很紧。日本在整体上对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文明的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司法实践中接触到大量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从中探索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的文化背景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青年论坛》2004,(2):26-27
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青年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环境缺乏全面的分析与了解。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即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观念、行为构成影响,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监控角度。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从而积极改善其负面成份,是限制青少年犯罪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防止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至30%;而1974年以来,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已占到70%至80%。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还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低龄化的趋势。据几个城市的抽样调查证明,六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7至21岁,从1979年开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前移到14至17岁,其中犯罪的高峰年龄男性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过节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枪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  相似文献   

17.
陈亚丽 《警察与体育》2001,(6):42-43,37
近些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女性青年犯罪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较之80年代及90年代初,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性质、年龄特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在于犯罪本身,而且在于它是诱发其他治安案件和恶性案件的诱因。许多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女性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英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成果较丰。[加]曼克尔·普莱克先生的《比较青年文化》一书,对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作了简单概述,对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曼克尔·普莱克先生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概述的:一、社会生态学与工人聚居区的青少年犯罪;二、反学校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集群性;三、道德恐慌与青少年行为异常;四、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特点郭翔在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了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还包括这...  相似文献   

20.
刑法通过刑罚手段介入对青少年犯罪规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而不是要惩罚犯罪的青少年.这一主要目的必然决定了刑罚对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将占主要地位.死刑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刑法不应当完全废止死刑对青少年犯罪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