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纪念人民海军诞生50周年的时候,一位为新中国海防建设奋斗了一生的“老海军”曾深情地指出:“如果说1949年是毛泽东亲自领导创建了海军,那么,30年后的1979年,是邓小平同志把海军从10年动乱后的困厄中挽救出来,揭开了人民海军历史新的一页,指引海军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航程。” 邓小平这一揭开海军历史新一页的决策和实践,是从由交通部调叶飞到海军任职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1957年建军节前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云集青岛,共商国是,检阅海军。 1 毛主席说:“有海就要有海军。没有海军不行。”建设人民海军,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崭新而艰巨的课题。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桂永清曾经扬言:“共产党要想建设海军,无异是痴人说梦!” 当时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斗争形势是十分严峻的。1950年初,大陆上的解放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但东  相似文献   

3.
吴殿卿 《湘潮》2004,(4):18-24
1979年春天,刚刚开过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重新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在领导全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伟大战略决策的同时,又把锐利的目光转向饱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的海军建设。我国人民海军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活力 《党史文苑》2001,(6):46-4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军是军队中的“重灾户”。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年,海军仍然无声无息。海军现状引起了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副主席的密切关注和深思。怎样才能解决海军的问题,使海军尽快跟上全军全国的形势?邓小平和叶剑英及军委其他领导就此进行过多次交谈。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海军问题复杂,单靠他们自己很难解决问题了,要派有影响的“局外人”参加领导工作。经几次讨论,拟定了人员调整方案:鉴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年事已高(时年77岁)且身体不太好,免除其职务另行安排,调交通部叶飞到海军任司令员。始料…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1.首称“邓小平理论” 在中央文献中,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 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再到“邓小平理论”,表明我们党对这一理论、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的认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新的革命的伟大旗帜。要学习、研究和宣传好这个理论,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科学价值、历史地位和邓小平同志创立这一理论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四大郑重地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我们党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上,又写上了“邓小平同志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念念不忘“建设强大的海军”。从建国前夕直到逝世之前,他一直念念不忘海军建设,从他关于海军建设的每一句题词中,都能够感觉到他的迫切心情。毛主席深感帝国主义的侵略就是从海上来,旧中国有海无防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他强调“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它指引着人类不断地去认识未知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凭借创新思维,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历史伟人,邓小平的理论和魅力影响着整整一个时代。这不仅因为他传奇般的经历,更因为他的理论成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股巨大力量。特别是他的领导科学思想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理论与思想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犹如隆隆的惊雷影响着20世纪末的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的历史进程。邓小平领导科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湖北大学周振国副教授,他所主持的“邓小平领导理论研究”课题,从…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既是他一生行动准则和心声倾诉,也是他一生的实践总结和价值趋向。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大历史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当中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并做出卓越贡献的惟有邓小平。“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①在邓小平百年诞辰到来的时候,让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想,科学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在我国人民即将迈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重温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牢固树立起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意义十分深远。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精神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主体精神,当代中国的主体精神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邓小平把它称之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江泽民用“我们社会的主旋律”来表述,其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始终关心着党的建设。他要求全党同志从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高度来认识搞好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反复说明“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强调“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他站在历史和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宏大工程,根本的问题是要抓好“龙头工程”。 一、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中,核心的问题是抓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开卷第一篇里就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要“更加适合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总体思路,也就是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主题。在《党的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这一主题思想就更加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呼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称呼言简意赅而又准确深刻。这里,首先是“当代”,说的是时代性,即时间条件;其次是“中国”,说的是地域性,即空间条件;第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词,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性,而“当代中国”则是它的限制语。合起来说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这个特殊的时空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形态。阐明其中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理论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记得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凡是对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永世不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这个杰出贡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不同的参照系去论说。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春秋《左传》所讲的“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标准。按照这个标准,邓小平对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来说,是立了大功、大言和大德的。一邓小平对于中国人民立的大功,从党史角度作点概括,可以论列八点。一是邓小平在土地革命时期坚决地实践毛泽…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艰苦的探索中,不囿陈说旧规,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命题,并且,首先把“改革”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之一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提了出来。从此,以“改革”为先锋的治国战略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充分展示了他的不同寻常的理论勇气和坚定信念。十九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以他的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创立的改革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人民实现现实利益和长远目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邓小平改革思想的逻辑思维轨迹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对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上,应该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一是“另起炉灶”说;二是“早已有之”说。  相似文献   

20.
水新营 《世纪风采》2014,(10):31-35
在刘华清上将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占了三分之一。他为人民海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尤其是他的三进海军的经历更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一进海军很舒心 刘华清是湖北大悟人,出生在大别山区,参加红军后一直在平原或山区从事革命工作。没想到,36岁的他与大海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