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理解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党国家的兴起、兴盛与走势。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党国家的兴起,是由于帝制中国内部很难生长出民族国家,需要先知先觉的建国者促成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从理论的角度讲,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必须借助于一种后发先至的国家建构方式,才足以解除国家建构的窘迫状态。在足以实现后发先至的国家建构方式上,只有政党国家具有优长之处。政党国家借助于高度组织化的力量,将分散的国家建构力量迅速聚集起来,以政党强大的政治意志形成国家的建构意志。在国家建设过程中,这样的国家形态也有促成国家发展奇迹的效用。但政党国家借助政治意志而非法律程序治理国家的定势,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有序。因此,它总是处在迅猛崛起和疾速衰颓的非正常状态,因此需要因势利导,进行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2.
略论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战略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国家未来目标和走向等所作出的以求取得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有利保障的一种总体规划和设计的科学与艺术。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生存战略和发展战略始终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国家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科学的国家战略会使国家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失误的国家战略则会将国家送上衰败灭亡之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国家理论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之中,其蕴含三个方面的伦理向度,即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虚假共同体"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正义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异化关系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自由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异化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民主的伦理向度。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包含这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当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是马克思国家理论最生动的实践,国家也要有道德,并履行好道德职责,这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国家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战略要求,并把"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作为总目标,这充分体现国家安全体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是指国家安全管理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确保国家拥有安全状态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撑。国家安全职能划分、国家安全机构管理制度、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责机制和法律保障等构成中国国家安全体制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国家安全体制进行历史追溯,可以明晰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国家安全体制发展的脉络。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国家安全体制研究严重不足、国家安全职能划分模糊、国家安全机构建设乏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中国国家安全体制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化解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科学合理界定中国现阶段国家安全职能、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安全队伍等举措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主性理论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相对独立性"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术流派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社会中心"研究范式;回归国家学派提出"国家中心"研究范式;新国家主义学派批判"国家中心"研究范式,提出"国家与社会共生互动"研究范式。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重视国家自主性问题,通过建设现代国家制度,防止陷入国家自主性不足和国家自主性过度的双重困境,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国家战略能力必须放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它是国家在开发、分配和运用战略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战略,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包含国家安全战略能力和发展战略能力两个方面。国家战略能力集中体现为一国集体行动的能力,即战略协同能力。国家战略能力的竞争不在于国家面积的大小,而在于集体行动能力的强弱。战略资源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来源和基础,国家战略能力运用产生的效果体现为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7.
行政任务民营化导致国家责任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不再承担公共任务的执行责任,转而承担国家担保责任。国家担保责任的主要内涵表现为国家对民间机构顺利进行公平竞争予以担保的义务,以及对公众持续获得高品质、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予以担保的义务。国家承担担保责任的理论依据是基本权保护义务理论、辅助性理论和国家与社会合作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责任,国家担保责任可以类型化为国家管制责任、国家监督责任和国家接管责任。国家担保责任在未来的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中必将占有理论基础的地位,未来的行政法也必将成为担保行政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说,国家能力是比较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从实然上说,国家能力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属性。国家能力就其内涵而言,可以界定为:国家实现其宏观愿景的能力。本文将国家置于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和国际体系三个维度,从实然的国家活动出发,梳理了国家能力在各自维度的具体表现,构建了国家能力体系这一分析框架,并认为国家能力体系具有系统性、动态发展性、难以穷举性和非均衡影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公共预算——一种财政国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公共预算置于现代国家构建框架中加以研究,财政国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财政国家分别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维度提供了现代国家构建的分析框架。从财政国家的视角来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确立与现代国家构建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公共预算促进现代国家的发育和成长,同样,现代国家也需要现代公共预算制度。随着当代中国日益从"自产国家"过渡到"税收国家",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将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学”既是一门学科的名称,也是一类学科的总称。作为一门学科,“国家安全学”是国家安全科学与国家安全哲学的统一;作为一类学科,“国家安全学”既包括多门国家安全科学,也至少包括一门国家安全哲学,其实也是国家安全科学与国家安全哲学的统一。就像系统思维应当成为当代国家安全科学的重要方法一样,民主理念应当成为当代国家安全哲学的最高原则。只有把科学与人性、系统思维与民主理念有机统一到国家安全学基本原理之中,确立一种系统的民主安全观,才能使国家安全理论对国家安全实务起到积极的服务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国家安全,在系统安全观的指导下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进而建立起科学的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本身的多方位性,是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的客观根据。它要求通过不同学科研究国家安全,要求通过不同选题研究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问题,要求通过不同角度研究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任何问题,要求形成一支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的队伍。  相似文献   

12.
国家伦理是国家身为存在实体一定要具备伦理规范的论断,即所有的现代国家并非是由于特定个体或团体取得了统治社会上其他人的强力而被称之为国家,如同一只学会了说人话的鹦鹉如何也不能称为"人"一样,缺少国家伦理的"血肉"的任何系统也不能称之为国家。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其统治内容是履行公共职能,国家的阶级、社会二重性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国家伦理的全部内容,并保证国家发展历史的最终方向,国家伦理也在矛盾运动中回归到"客观善",这就构成了国家运动的全部过程。在国家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警察制度是和平年代国家运动中最活跃的部分,鲜明体现了矛盾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因此,研究国家伦理视域下警察制度的性质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警察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形态,国家职能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反映和引领着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政治统治职能,通过运用暴力、法制和强制力来维护政治秩序、社会秩序,控制和镇压敌对势力,是国家权力及其警察权形成的前提。警察权源于国家的政治职能,为履行国家职能而设置,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权的确立和形成,是根据国家职能的分工和需要,从国家权力体系中分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给国家下定义无疑是政治学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这种复杂性背后是对国家作用的理解差异。经典的国家理论将国家定义为暴力机器,现代国家只是这种暴力的进一步组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国家本身也面临朝治理的转型,使国家日益成为治理的主体,在国家作用的理解上,相应地也应赋予国家更多的治理意涵。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责任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履行国家责任必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法治观念的引领、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从不同层面促进国家责任的贯彻和执行,进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国家失效问题的研究。但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专家学者研究多集中在国家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无效方面,至于国家失效背后的原因,则多语焉不详。现代国家的本质特点在于形成了具有权威的强制性组织,因此其成功和失效与国家的组织力量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过于广泛的国家职能和弱小的国家力量之间的失衡以及国家制度力量和非制度力量的此消彼长,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效能。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第一共和国时期两次不同形式的国家失效表明,当代表国家正式制度的国家力量不仅无法有效地统治社会中与正式制度背道而驰的势力时,就需要争取和借助后者的力量,而这种“国家制度力量”与“国家非制度力量”之间的对抗和妥协,以及国家根本权力持有者的政治失控,正是造成国家力量削弱乃至国家失效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软权力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晓娟 《理论前沿》2004,(19):19-21
国家形象是软权力中的重要因素。同时,软权力是国家形象得以塑造和能够塑造的基础。国家形象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选择与国际关系的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权力或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是国家的本源性,同时,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传播手段也决定着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作用。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凝聚共识、荟萃人才、联系广泛、维护稳定等独特优势。统一战线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和国家治理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当前,统一战线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作用于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健全统一战线融入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完善统一战线适于国家治理的方针政策,创新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国家发展和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历来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中,国家的文化利益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存在形态和运动样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和威胁。为此,必须以国家利益的视角来审视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进行战争和准备进行战争的历史,国家形态从传统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转型与战争交织在一起。战争对近代中国传统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国内学术界明确关注。本文试图从战争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聚散、国家对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国家汲取能力消长、民族主义兴起、国家领土边疆的边界化几个方面,勾勒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近代中国国家,缺乏提取资源、配置和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难以赢得频繁的近代工业化战争。一系列的战争使传统帝国的财政、军事、人事权力下移,国家最终分裂。只有重建中央集权,集中一切资源,是赢得战争,是重建国家的基本逻辑;频繁激烈且日益工业化的近代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兴起,为建构新形民族国家提供了集体文化认同基础;战争胜负使传统帝国边陲向民族国家边界转化。总之,战争摧毁了中国传统国家,也是塑造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力量,不过,其具体逻辑与结果西欧从传统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