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印关系-新型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5,23(8):31-36
中国与印度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新兴的大国.两国关系既有一般意义上大国关系的特点,又具有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国都希望利用现有的国际环境保证本国发展;两国都将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危害别国的利益.因此,中印关系不会对国际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印度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层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东盟关系以及东亚体系文化的转变这一问题出发,试图建立一个地区体系文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推动地区文化转型的过程有两个:一是地区大国的国内进程,尤其是国内观念和规范层面的变化;二是地区大国与地区其他国家的互动,包括互动内容和互动方式。本文假设,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的变化导致地区大国在对外交往中与他者的互动方式和互主身份发生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地区大国与地区制度主导行为体的关系变化,如果大国在上升过程中能够与该行为体进行不对称互动,让其主导互动过程,并使互动的物质和规范收益向其倾斜,就能与之实现相互认同,并进而在此过程中被地区制度社会化,从而推动建设和平与合作的地区体系文化。本文以中国、东盟与东亚合作为案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小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当前有关第三方国家干预的研究尚未充分关注这一现象。文章利用第三方国家干预研究中的机会意愿分析框架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有待验证的假设。文章对国际冲突数据进行两次统计分析,预测了这类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概率,得出影响其干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虽然中小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低于大国,但二者差距非常小;政体因素在此过程中并不起显著作用;中小国家的国家实力与毗邻性这两个因素的显著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机会意愿分析框架在解释中小国家干预行为上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3年第2期刊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阿·德·格莱特和助理研究员伊·谢弗里埃的文章,比较中国和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内容介绍如下:中国和匈牙利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和历史传统。在这两个国家中,改革发生的时间和所处的政治环境也有所不同。但是,两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5.
甲:近一、两年来,国内关心越南情况的人士,亦如国际社会一样,正以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注视着越南的改革事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渐呈加强趋势。从目前所接触到的探讨和译介文章来看,有三个问题较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越南改革的时间表问题:二是关于越南经济改革的评价问题;三是有关越南的政治改革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国内学术界在前两个问题上看法尚有分歧,而对后一问题则极少涉及。您看,我们是否就围绕这三个问题交换交换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美关系由普通大国与超级大国的关系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双边关系中竞争的一面在上升。与之相应,国际秩序已经成了两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国际秩序问题在中美两国的国际战略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然而,两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变革国际秩序的诉求又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两国在国际秩序变革上虽然有合作,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中美国际秩序竞争的核心内容是领导权问题,而领导权之争的本质是两国意识形态竞争,这种竞争目前表现为"两个秩序"之争,即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国内秩序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结构性矛盾,对两国战略关系走向发挥着重大影响。破解中美秩序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都需要用合作主义来指导双边关系发展,通过合作来管控在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确保两国不冲突不对抗。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与两个彼此敌对的国家同时结盟,这种情形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在古代东亚,高丽和朝鲜这两个朝鲜半岛国家却都曾与当时体系内相互对峙的头号和二号强国同时结盟。针对这一困惑,文章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给出了小国与两个彼此竞争的大国同时结盟的一般机制。首先,小国必须至少有两种不可或缺且仅靠自身无法满足的需求,而两个大国(主观或客观上)分别只能满足其中的一种。其次,两个大国之间必须处于一种互有顾忌、彼此均无必胜对方把握的僵持状态。作为古代东亚朝贡体系核心成员的高丽和朝鲜,除了生存需求有赖大国的保护外,其政权的合法性也完全来源于中原汉族王朝对其的承认和册封。当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成为体系强国后,为高丽和朝鲜提供生存安全和政权安全保障的大国就出现了分离。随着两个大国形成战略僵持,"两面结盟"就随之产生了。"两面结盟"现象的存在,体现了国家互动进程的多样性,为探究大国权力竞争更多可能的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南亚经济复苏步伐快于全球,政治稳定,经济与政治方面的调整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又起争端,东盟的团结与能力面临新的考验,但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力,围绕中美两个大国与东盟关系的演变,该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出现调整。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区一体化实现安全共同体: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其建设对实现权力与国际关系的和平变化也有着重要意义。走向安全共同体的道路有多种,但我们认为,只有地区一体化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为安全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制度基础。一方面,一体化可以从地区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国家间的相互反应和个人的社会学习三个层面逐渐培养出导向安全共同体的制度、规范、认同和信任;另一方面,一体化可以相继推动地区体系向地区社会、地区社会向地区安全共同体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地区大国的权力分享取向、地区主义和地区制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7,(2):9-13,43
地缘因素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度地处世界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具备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印度洋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与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地理上有一定距离,具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处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印度领导人也意识到地缘优势并加以利用.这一切都说明,印度具备崛起的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现状如何?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哪条路?对此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中国现行发展道路适合国情,虽然有弊端,但加以适当改革与调整,就能确保中国走向现代化。另一种认为,改革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者阻止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需要彻底改革,才能走出"转型陷阱"。两种看法都有各自依据,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中国下一步...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政府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得2002年俄罗斯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机;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了46项新法案。虽然目前俄罗斯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说俄经济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 ,大国安全关系基本上是在矛盾与合作共存、摩擦与协调并行的框架内运作。在经济领域 ,经济安全已成为大国安全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在地区安全问题上 ,大国关注安全关系的地区整合 ;在军事安全领域 ,大国在重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 ,加快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的同时 ,以武力干涉地区冲突的军事霸权却日趋猖獗 ,导致大国安全关系的紧张。但总体而言 ,协调与合作仍然是大国安全关系的主流 ,这是冷战后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也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美两国间的协调和合作既有有利因素,也面临严峻挑战。两国现处于战略竞争的相持阶段,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处理得当,这也将是中美合作的长期融合阶段。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努力,避免恶性竞争,保持良性竞争,推进中美两个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增进共同利益,有效管控分歧,建立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与各大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漆海霞 《欧洲研究》2012,(5):61-78,2,3
为了研究中国与各大国外交关系的变化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国际格局、权力转移、核武器、经济相互依赖以及双边关系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1960年至2009年的数据,本文建立了回归模型,并通过了检验。统计显示,1960-1989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双边贸易、核武器、意识形态这四个因素的影响。1990-2000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不受双边贸易与核武器情况的影响。2001-2009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和双边贸易的影响,而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上有何分歧以及如何解决分歧,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中国人和美国人具有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相对来说,中国人更擅长于辩证思维、关系思维、有机思维和内化思维,美国人则更擅长于逻辑思维、类属思维、机械思维和外化思维。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使中美成为两种非常不同的国际行为体。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既是两种行为方式的博弈,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较量,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着眼于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要学会换位思考,而且应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战略行为,不断提升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论东盟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上)云华在亚太地区,三个与东南亚相邻的大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引起了东盟各国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大国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东盟各国普遍认为,美国的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各种影响不断减弱,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大国经济外交,是大国以权势转移、塑造世界秩序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外交,其主要特征是拥有大国实力、大国意愿和大国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外交仍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因此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国经济外交。但中国具有实施大国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具备高效率运用经济实力的制度优势,以及义利并重的文明属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未来中国实施大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是逐步确立大国雄心和大国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和打造大国均势体系,因国施策实施精细外交,与金砖国家等协同实施"共同经济外交战略"。中国要稳健审慎使用实力资源,渐进推进大国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中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元宫 《俄罗斯研究》2004,(4):57-63,69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和各自所选择的转型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程度及其对各自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的不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俄两国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在考察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贫富分化加剧的一面,也要看到两国政府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正在发挥作用、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错误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和制度革新方面似显滞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具有三大突出特色:一是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三是强调了中国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路线。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一是和平崛起与大国战略之间的平衡;二是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平衡;三是合作安全与国家安全利益之间的平衡;四是内向与外向之间的平衡。中国外交应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