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社会中的至高地位,是一切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作为发端于西方社会的学术理念,后现代法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对后现代法学的影响具有层次性,既在源头上促成了后现代法学的诞生,也对后现代法学特点的形成、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不乏对后现代法学具体学派的影响。这其中有后现代法学对基督教及其衍生物的继承、吸收和发扬,更多的是对后者的批判、反思,进而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后现代视角下的法学与社会有了新的影响。后现代法学在基督教的变迁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股现代主义潮流被引入中国,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并在运用过程中发生归化和嬗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浅谈其主题和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对西方传统文化体系的挑战。在西方传统文学理论中,艺术是对客观的再现与摹仿。现代派作家对过分强调自然、社会和理性表示反对,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心理、思想以及习俗都有了改变,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文学上就应突破事物表象的描绘,着重揭示其内在的实质。后现代文学在继承了现代派“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  相似文献   

4.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13,39(1):113-117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相容性,体现在:后现代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念拓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空间;后现代增强了文化资本也增大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写作动力;后现代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新环境。看到这种相容性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实现合而不同、多元共通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后现代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逊的理论在西方后现代理论中独树一帜 :从意识形态分析入手 ,揭示了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扩张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坚持理解后现代文化的历史的和辩证的立场 ;反对对后现代文化进行道德上的评判。詹姆逊主要是在审美和文化、政治批判意义上来谈论后现代主义 ,由此导致了他对后现代文化的不恰当的理解和判断上的暧昧 ,具体的论证也出现了许多漏洞。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已经给我国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中国学界接受的情况看 ,介绍、翻译、照搬的较多 ,但缺乏价值判断和深入具体的分析 ,而且对其理论的局限性认识得也不够充分。我们应该结合特定历史、文化语境 ,清理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学 (文化 )的影响 ,强化问题意识 ,以促进我国文学 (文化 )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语族中,后现代性常与后现代主义混用。它源于西方文化与现代工业化语境中的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在电视领域,媚俗和克隆是电视文化后现代性的具体呈现,它消解了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目的艺术个性。另一方面,后现代性能给电视人“向导”作用,使节目能够满足人们多元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特殊文化思潮,它伴随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从现代主义思潮中裂变出来,并迅速崛起成为风靡西方世界的文化“显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西方当代“主流”文化思潮必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形态渗透传播到我国的精神文化领域,从而对我国现代文化精神的构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分析它对青年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后现代文化也称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美学的发展史上,现代西方美学以存在为核心,而后现代西方美学则以语言为核心。[1]海氏美学思想一方面确立了存在的本体地位,从而标志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另一方面又开拓了语言释义学的存在领域,从而又标志着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如果说康德美学问题(人的二重性问题)之解决标志着近代西方美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那么海氏思想工作的终结也标志着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2]海氏的存在本体论美学与语言释义学美学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美学的未来之路。一作为现代西方美学完成形态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近代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促成思潮起落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内在的、重要的:中国文学在用自己的探索,为中国人寻找新的文化支点。本文从这一角度先后描述了社会批判、人道主义、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逃离后现代的文学探索等从70年代至90年代的一第列思潮。展示了中国又学界在新时期为中华文华重构所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新时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和现实语境,从共名和无名、意识形态性、术语界定、西方话语殖民等与文学的关系上对其进行重估,指出了以往论述的一些迷误,认为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话语,不仅仅是方法论,还根本上是哲学本体论,它与“存在性”问题而非“生存性”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文学的普适化与无名时代和现代大众的出现密不可分,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主义文学是以现实主义为根本底色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徐张杰 《理论月刊》2007,1(11):67-69
现代新潮是哲学与社会融和文学之反映。它包含着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感,也体现着具有不同艺术品位的个人与流派自主鉴赏的现实意义。现代新潮自西方兴起,文学审美的价值取向就开始了向传统意识的反叛。中国现代新文学也随着受其影响,"五四"后,以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创作倾向为载体的现代新潮涌入中国,其效仿创作曾一度斐然。到30年代又逐渐消失,现代新潮与新文学契合,给人留下思之不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12.
张丛林  陈宇晴 《前沿》2013,(4):132-134
韩国文化植根于东亚文化圈,滋生于儒家文化的土壤,受西方文化影响,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产物。韩国人重视形象、强调独立,性格急躁、追求速度,身土不二、护短排外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性,对其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了韩国国家至上、追求荣誉,大国情怀、小国心态,高层定论、民意牵制,身在东亚、心系全球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惠玲 《求索》2013,(11):120-122
现代语境下,荒诞用来指示一些不合乎情理或明显有悖于情理的事或物,多数情况下荒诞表现出扭曲、变形或夸张的形态,用于对客观世界或人类生存状态的客观夸张写实或揭示。作为一种叙事形式,荒诞文学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得益于西方的荒诞文学理论和中国的本土文化因缘。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着现代转型,当时的中国文学几乎一盘散沙,文学纲领无从说起。此大背景下,西方现代思潮蜂拥而至,迅速瓦解的中国现代文学几乎融为西方文学范畴,荒诞叙事手法似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希望,并迅速整合西方强势的现代思想,筑为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文学因子,并为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社会政策环境的相对宽松,中国荒诞文学再次绽放迷人光彩。但是,囿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国荒诞文学终究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即便如此,荒诞叙事作为一种作家对文化精神追求的叙事方式并未消逝。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牛正兰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与此相应,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新的裂变,并推进到“后现代”时期,形成一种汇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后现代主义庞杂思潮。根本而言,后现...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语境与文学批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求索》2010,(1):177-179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本解读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传统理性主义进行了挑战。大卫·杰弗里等学者指出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批评道德观的忽视,不利于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文学研究的道德原则对于中国学者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晓华 《前沿》2005,(1):177-178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与融合服务于文学的功利性目的 ,是主动的、有意味的选择 ;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相结合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异。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是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 ,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方从以工业化生产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社会逐渐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后现代社会,作为人类基本整合形式的家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末美国现代核心家庭模式在人口统计上已完全失去了主导地位,家庭的变迁在美国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论战。女性主义批判了功能主义建构的现代家庭刻板模式,推崇后现代家庭模式,并在家庭多样性的研究中积极建构多元化的后现代家庭形象。后现代情境中家庭模式的深刻变化也吸引了主流社会理论家的关注。贝克提出"协商家庭"模式,吉登斯构想亲密关系转型、情感民主化,从反思现代性视角探讨社会从制度上超越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模式从现代向后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全球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是西方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现代掠夺性伦理的破灭也正是后现代生态伦理建设的开始,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的生态伦理观向现代机械论的世界观发出挑战,其首要武器是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直接影响着绿色革命、深层生态运动和生态女权主义的发展,包含着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是与“现代”对立的概念,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可籍此在更高起点上走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避免西方国家曾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