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仪式是破解"传统"的"魔方",透过仪式我们能探究到他者的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核心。而作为傣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摆,则可称之为傣族文化的典型缩影。傣族人生不可或缺的摆傣族人从出生到葬礼都受宗教的影响。在德宏,每个传统傣寨都盖有奘房(即佛寺),既是供奉佛像、僧侣生活的场所,更是傣族乡民进行仪式活动的核心领域。傣族一年之中的各种大小仪式不断。当地人这么说自己:"我们傣族就是一天唱唱跳跳,爱赶摆。一年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赶摆。"生长在傣寨的人  相似文献   

2.
雨周 《今日民族》2013,(3):44-44
走在糯干古山寨中,就像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别具特色的山地傣族民居,浓郁的山地傣族传统风俗,美丽的傣族小卜少,淳朴的傣族老波涛和老咪涛——事事都让人开心,处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走进古茶山,在那一望无边的古茶林里,你会被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会被千年的赶马人的传奇故事所打动。生活在古茶林里的傣族、布朗族人民,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代一代地保护传承着古茶山和  相似文献   

3.
<正>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富集。傣剧植根于德宏这片民族文化热土,用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述家国情怀;傣族剪纸延续着几百年的民族传统,不断生长,传承着民族精神。奘房门前搭戏台,大青树下演傣剧10月,傣族迎来"出洼"节,德宏的干季到来。每年的干季(10月至次年3月)德宏州傣剧团都到村村寨寨演出。"出洼"节,在每年公历的10月上旬,汉语通俗叫"开门"节。此时可以解除"入洼"以来的禁忌,男女可以婚嫁,村寨可以举行大型庆  相似文献   

4.
奘房门前搭戏台, 大青树下演傣剧 10月,傣族迎来"出洼"节,德宏的干季到来.每年的干季(10月至次年3月)德宏州傣剧团都到村村寨寨演出. "出洼"节,在每年公历的10月上旬,汉语通俗叫"开门"节.  相似文献   

5.
正傣剧是德宏傣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形成于19世纪的盈江干崖,后广泛流传于德宏、临沧、保山及缅甸掸邦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傣剧说傣话、唱傣歌、反映傣族生活,表达傣族人民的情感和理想,是一个用本民族语言、音乐演绎故事的少数民族剧种,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傣剧以深厚的傣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丰富多彩的南亚、东南亚文化为依托,借鉴吸收中国京、滇戏曲表演的形式,融入本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戏剧形态中,使傣剧得到"东南  相似文献   

6.
赞哈的贡献     
在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生活中,若干世纪以来存在着专业的民间艺人“赞哈”。他们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傣族传统文学的继承者、传播者、创作者。他们的贡献值得称颂。第一,赞哈的歌声丰富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傣族文学。傣族一切喜庆婚丧大事、大小节日都需要赞哈的歌声增添光彩。盖新房是傣族人民生活中的大喜事。盖新房要请赞哈来唱贺歌,这是古远流传下来的习俗。《盖屋》正是赞哈们一直传唱下来的唱词,它是一幅傣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的素描画。它歌唱了盖房的整个过程,从计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糯干傣族古寨,知晓的人或许不多,但要提到云南普洱有一座神奇优美的千年万亩古茶山——景迈山,众人皆知,首先想到的就是景迈古树茶浓郁持久的茶香。却不知在景迈山中有一个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傣族村落——糯干傣族古寨。此次探访,是课题调研的需要。在前往古寨的途中,半睡半醒中的我,  相似文献   

8.
<正>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阔、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又充满智慧的民族。傣族人民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与自然的排列顺序是:林、水、田、山、人。在傣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有了青山才孕育了河水,有了河水才有了土地,有  相似文献   

9.
傣族的"干栏"式竹楼西双版纳各民族的住宅,除了拉枯族、瑶族、苗族住平房以外,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住"干栏"式的竹楼,只是结构不同而已。傣族人民居住的竹楼,傣语通称为"很"。"很"这个名词是由"烘哼"一语演变而来的,烘哼是傣语,凤凰展翅的意思。传说,在远古时代,傣家人并没有房子居住,他们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有一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看到树叶能遮挡雨滴,从中受到启发,便开始试着用树叶、山草建盖住室。起初,他用树叶盖了一间平顶草房,可是一下雨这房子就漏得无法住人。后来,帕雅桑目蒂看到一条狗前腿立地,坐在地上淋雨,雨水顺着陡坡形的狗身流到地上,狗身上面滴雨不漏。他  相似文献   

10.
傣族人体绘画艺术──纹身胡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地方,被人们誉为“孔雀之乡”,这就是傣族人民的家乡。傣族地区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勤劳、勇敢的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丰腴肥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彝族、白族有过火把节的传统,其实傣族人也兴过火把节,只不过其形式、内容更具有傣家人的特色罢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这天,保山一带的傣族寨子里牛羊叫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村里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这天是傣族人的火把节,傣语称“摆怀达亮”,意为“螺蛳姑娘节”。清晨太阳刚露面,男人们就把肥壮的牛羊拉到房子边的山坡草地上宰杀,他们把第一刀刀口血用竹筒接下来浸染鱼网。据说,这天被羊血浸染过的鱼网,能捕到更多的鱼。浸染的程序是这样,先把牛羊血倒在一个大水缸里,再把鱼网放进去浸泡十多分钟后,捞起来铺在沙滩上晒干,再放进缸…  相似文献   

12.
李益年 《乡音》2011,(5):37-38
几十年以前的文安县古洼,十年九涝,常年积水。虽然大水将庄稼淹没,灾民们缺吃少烧,但是水也给古洼人带来了"鲤鱼美、螃蟹肥、鸭雁满洼飞"的一幅水乡景色。久经与水斗争的古洼人民,学会了"靠水吃水"的一整套本领,捕鱼、捉蟹、打鸭雁,有许多绝招。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彝州"楚雄,除了人口较多的汉族、彝族外,还有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等20多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的多样性,因为地处"滇中"板块,而相对被外界忽略。这期由摄影家陈维寿拍摄的傣族,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为我们了解大姚县,乃至楚雄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和多元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素材。需要补充的是,据2017年的调查统计,楚雄州273.90万常住人口中,傣族人口总数有23560人,占比0.86%;而具体到大姚县,傣族人口有3992人,占大姚县总人口的1.4%。  相似文献   

14.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德宏地区。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诗歌,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几部傣族古代叙事长诗,仿佛从这里看到在傣族古老的艺术长河中,几朵雪白透亮的浪花在  相似文献   

15.
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异同作探讨,从中了解傣族宗...  相似文献   

16.
正傣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景谷、孟连、耿马、元江、新平、双江、金平等县。傣族人民热爱艺术、能歌善舞,傣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散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傣族叙事诗又是傣族韵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后者的作品不但极为丰富,而且独具一格,是傣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高峰,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之花。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一种样式,是最古老的艺术品,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傣族先民萌芽状态的文学。傣族神话把原始社会里的历史、哲学、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如果说原始社会所产生的诗歌“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8.
陈岩西 《今日民族》2012,(12):47-48
傣族语言(口语)由来已久,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傣语文是傣族人民思想表达、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傣语文承载着丰富的傣族文化,本身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在延安的短暂学习中,我进一步领会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回答了"干什么"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答了"怎么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基石;"为人民服务"回答了"为谁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这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这一伟大精神,带领军队,带领人民,历经艰辛,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直至1950年代的德宏傣族土司是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史不可缺少的内容,德宏傣族土司宗法文化从一开始就对社会生活的总体产生影响,波及土司、官族、平民等社会的所有成员,是德宏傣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宗法文化在德宏傣族社会中的存在使得傣族土司承继有序,使得人民生活张弛有度,使得傣族土司所管辖的边疆地区稳定安宁.正确评鉴德宏傣族土司的宗法文化,发掘和利用这个文化传统为傣族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