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楚人与苗族、楚文化与苗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这是近代多数专家学者从历史学、民族学、楚辞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所肯定了的。本文仅就一孔之见作一点补充,从宗教习俗——苗族的巫词巫歌与屈原的《九歌》等作一比较研究探讨,其密切关系也许更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
夏日新 《世纪行》2007,(10):12-13
周朝初年,楚国熊绎受封时,只是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小国,被中原人视之为“荆蛮”,连参加周朝盟会的资格都没有,只配为周王室看守烽燎。然而不过几百年时间,楚人发愤图强,到春秋时期,就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而到战国时期,更是占有半个中国,雄居于南方,把楚文化推向辉煌,与中原文化竞相媲美。楚人之所以后来居上。创造了独居特色的楚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4.
研究苗族史,首先就要遇到苗族的来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又得涉及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本文就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今天的苗族,居住在贵州的最多;贵州的苗族,又以黔东南的最多。在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也散居一定数量的苗族。这些苗族是怎样来的?在现代研究苗族史的中外学者中,有的认为苗族系源于马来人种,由印度支那迁来的。他们的依据是苗族的体貌习  相似文献   

5.
苗族分布很广,有三大支系。从语言上讲,有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和滇川黔方言区。各支系都有自己丰富的反映民族历史的古歌。属黔东方言的黔东南地区,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存许多古风古俗,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古歌。这里,只谈谈黔东南苗族古歌的几个问题。一、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诗的概念范围已公开出版的苗族古歌,有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马  相似文献   

6.
楚人与苗族的关系,数十年来一直为广大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工作者所关注。但见仁见智,至今学术界尚未有较为统一的看法,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表明,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疑难问题的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方法,才有可能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鉴于此,本文所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楚俗与苗俗作一些初步的比较,其旨在于为楚史、苗史研究者们提供一些佐证。不当之处,敬望方家学者不吝斧正。  相似文献   

7.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8.
贺先生是研究苗族史的老前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苗族学者。贺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文(以下简称贺文),拜读后,也受益匪浅。贺文虽然是解放以来唯一专论苗族奴隶社会的一篇文章,但不等于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就没有争论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此问题都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本人拜读贺文之后,除了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外,而对于苗族经过奴隶制的几点依据,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总觉得有些问题,现特提出来向贺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贺文共分四个部份:即前言,上古奴隶制王朝的苗族奴隶,封建制下的苗族奴婢,边疆割据政权的苗族奴隶。贺文的结论说:“苗族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本族的奴隶主,但他们长  相似文献   

9.
苗族巫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它以信鬼尚巫、多神崇拜为内容。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国语·楚语下》说:“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家为巫史……”《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祠”,元人《赠医氏汤伯高序》亦云:“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复十数不效,不悔。” “苗人崇信神巫,尤其于古”“婚丧建造,悉以巫言决之,甚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本院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七日關於各級人民委員會的全稱及省長稱謂等問題的指示,縣名前不冠省名。因此,自治县名稱可僅冠地名和主要民族名稱,即:鑪山苗族自治縣,丹寨苗族自治縣,台江苗族自治縣,雷山苗族自治縣,羅甸佈依族自治縣,惠水佈依族苗族自治縣,威寧彝族同族苗族自治縣。各自治縣下加「人反委員會」字樣,即為各該自治縣自治机關的名稱。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庄子》这一楚文学的重要文本的解读,可以了解以庄子为代表的楚人的智慧发生。庄子最充分地体现了楚人的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其思维方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其天人合一的自然人生哲学思想上。同时,《庄子》一书中折射出了楚文学的艺术精神,即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对现实的批判与否定精神和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及考古发现,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即苗族为“神州”之土著。神州,即中国。《史记》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发祥于中国长江、淮河流域,曾北渡黄河挺进中原腹部,并形成名曰“九黎”的部落联盟。“九黎”集团率先开发了“神州”本部。  相似文献   

14.
苗族人口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关系苗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又是一个关系苗族同胞同其它各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真正意义上平等的重大政治问题,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就提高文山苗族人口质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苗族人口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文山州苗族人口42058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47%,占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2.3%。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山苗族是明末清初乃至国民年间从贵州、湖南等地迁徙而来的,并非本地土著居民。由于迁来时间较晚,“好地方”基本上被本地土著民族居住,只有居…  相似文献   

15.
黄平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人口近30万,苗族人口162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6%。 黄平苗族自称“Dail Hmub”(“Hmub”汉音“蒙”,“蒙”者,花也,即绣花的“花”)。属于这支苗族,除黄平外,还聚居于凯里、施秉、镇远等县;散居于福泉、瓮安、关岭、镇宁、贞丰、安龙、兴仁等地。人口总数,约40余万。是苗族中一支较大的支系。其服饰艺术独具一格,是多姿多彩而著称于世的苗族服饰中的一枝绚丽奇葩。故对黄平苗族服饰的介绍与探析可窥见整个苗族服饰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12日至14日,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林带领民族事业科和民族工作队的相关人员,赴挂钩帮扶特困民族村寨彝良县洛旺乡怀来村狮子坪头自然村开展民情调研。本次民情调研共入户走访8户,召开了座谈会,与10多名苗族群众面对面座谈,与当地苗族群众一起研究怎样解决交通建设问题、怎样解决学前儿童就近入学问题、怎样发展经济、怎样在既定时间内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等,并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历来讲南越开发史者,往往只从秦始皇略取南越陆梁地讲起,很少甚至根本不讲楚人对南越的开发。这样做:是把开发南越的历史割断了。与楚人相比,秦对于南越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从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南越陆梁地”,到二世元年南海尉赵佗叛秦自王,是秦经营南越,总计不过七年。而楚人经营南越,若从楚共王“奄征南海”算起,已有三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即从吴起相楚悼王“南平百越”算起,也有一百六十余年之久。可见,研究楚越关系史远比研究秦越关系史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出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典故有300多条,而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占了几近1/3。作为历史故事一部分的成语典故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的折射。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反映出当时征伐频仍,楚人率性自为,楚风淳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是研究苗族古歌的基础,即将过去孤立的、平面的表层的纯作品研究,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去研究,把苗族古歌视为苗族的一个文化系统,一个有机体,将其创作者,传承者、受传者、传承渠道置于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去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从而揭示出苗族人民的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意识以及苗族古歌在苗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关于苗族的图腾崇拜,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槃瓠”(注:“槃”同“盘”,以下通用“盘”。)是苗族的图腾崇拜,或者是部分苗族的图腾崇拜;另一种意见认为,“盘瓠”与苗族无关,把“盘瓠”作为苗族的图腾,是别人栽在苗族头上的,是对苗族的侮辱。我个人认为,对于图腾崇拜的问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