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结合《平黔纪略》所载史料,分析了黔东南苗族起义的原因、战绩和失败的原因。指出黔东南苗族起义在贵州成同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中人数最多、地域最广、实力最强,在贵州近代史、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苗族古代社会的鼓社、议榔起源问题,李廷贵、酒素同志在《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略论》)、《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概论》)中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苗族人口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关系苗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又是一个关系苗族同胞同其它各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真正意义上平等的重大政治问题,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就提高文山苗族人口质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苗族人口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文山州苗族人口42058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47%,占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2.3%。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山苗族是明末清初乃至国民年间从贵州、湖南等地迁徙而来的,并非本地土著居民。由于迁来时间较晚,“好地方”基本上被本地土著民族居住,只有居…  相似文献   

4.
四川的苗族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四川南、川西南的沪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川苗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且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其中的多数为汉族地主的佃户。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仅在清代,四川和贵州的苗族就举行过多次起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苗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贺先生是研究苗族史的老前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苗族学者。贺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文(以下简称贺文),拜读后,也受益匪浅。贺文虽然是解放以来唯一专论苗族奴隶社会的一篇文章,但不等于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就没有争论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此问题都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本人拜读贺文之后,除了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外,而对于苗族经过奴隶制的几点依据,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总觉得有些问题,现特提出来向贺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贺文共分四个部份:即前言,上古奴隶制王朝的苗族奴隶,封建制下的苗族奴婢,边疆割据政权的苗族奴隶。贺文的结论说:“苗族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本族的奴隶主,但他们长  相似文献   

7.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8.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2,(10):22-23
远在“神州”这个词出现之前,苗族先民们就开始由北至南的渐进式迁徙了。苗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至今已没人怀疑这一点。不管迁徙出自什么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丢掉的是“坛坛罐罐”,珍藏着带走的是本民族最本质的东西。在湾子,我就“听”到和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湾子的老祖屋极具苗族民居特色。其特色不仅体现在主体建筑的风格和细部构造上,也体现在那道凹进又凸出的城堡式石墙上。正因为如此,它被城里人称为“城堡式建筑”;出于同样的原因,它又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残阳如血》摄制组定为外景拍摄地——故事…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苗族妇女服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00多万,其中分布在贵州省的有27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一半以上;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他民族文化渗透交融的因素,有鉴于此,研究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10.
苗族的古代文学艺术,类型多样,异彩缤纷,其中的理词便是独具特色的样式作品。理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容大量的古理古规和古代民俗,而且还形象地体现了苗族古代先民的道德观念等。苗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理词中留下了折光的投影。探讨理词,是苗族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其历史、民俗、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又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苗族历史上迁徙的原因,一般主要归结于政治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因为落后的耕作技术造成苗族人民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而引起迁徙,这种经济方面的因素,是苗族历史上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第 一第 j二第三第 四集 试论濮僚与仡佬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 贵州苗族人民在反清斗争中跃进。集明代贵州彝族历史资料选编 ‘集贵州史料目录集关于国外对苗族研究情况第 五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第十集第十一集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五集第十六集第十七集第十八集第十九集第二十集第二十一集第二十二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第二十六集元代贵州少数民族分布明代贵州少数民族分布《清史稿》贵州少数民族资料索引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僚族研究》“僚”的研究与我国西南民族若干历史问题。古夜郎史料汇编生活在雷公…  相似文献   

13.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故贵州高原素有“苗岭”之称。苗族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三苗”和“蚩尤”的记载,有人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祖先。苗族人民至今还流传着“从黄河迁来”的传说,现在也有“跋  相似文献   

15.
贵州苗族"飞歌"是苗族音乐的精华,是广大苗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以音乐和苗语结合的演绎形式,属于抒咏性山歌的类别,有很强的代表性。苗族"飞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曲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演形式,孕育了贵州苗族群众的精神内涵,洋溢着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艺术魅力。因此,研究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苗族历史上的五次迁徙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人类的迁徙,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漫长的原始社会,迁徙是人类谋求生存的手段之一。那时候人类的始祖,一直以野果及植物的根茎果腹,或靠鱼猎充饥,几乎是居无定处。当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的居处开始有所稳定,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仍进行着长时期、大幅度、远距离的迁徙,其足迹遍及我国中原,中南、西南诸省,并跨出国界,进入东南亚半岛,甚至时至今日仍在一些国家中继续迁徙不止。国教苗族迁徙自不待说,国内苗族迁徙,有史料记载可查的,至少就进行了五次大迁徙。第一次迁徙波史籍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很早的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广大的领土上。他们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在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其中,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95—1797)的苗族农民大起义,是湖南、贵州、四川等地苗族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一次大暴动,其规模在苗族古代史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贵州民间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贵州不仅搜集和出版了大量民间文学资料,相关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形式体现为各民族的"文学史"或"民间文学概况"、民间文学论文集、单篇研究文章、科研项目等,所涉及的体裁包括神话(舍史诗或古歌)、传说、故事、民歌、谚语、戏剧等.其中有关神话的研究文章数量最多,又以苗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居首位.总体来看,贵州民间文学文本的研究相当薄弱.研究方法陈旧,理论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9.
苗族情歌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苗族文学篇什中,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而情歌又占绝对优势。它是苗族民间采用得最多而又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情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具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谢冕说:“事实也许是:在未有文学之前,便有爱情的讴吟。”这种讴吟爱情的语言形式就是情歌。苗族人民在古代社会里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人们有了情绪,有了爱情,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是直说的话,不但没有韵味,而且也达不到目的,所以选用了“诗歌”的语言方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贵州民族调查 2 0年之成果 ,着重论述了民族调查与苗族研究的关系 ,认为贵州民族调查为苗族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促进了苗族研究的深层发展 ,为苗族研究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