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6,(3):22-23,77,78
自2004年以来,由於劳动债权与以银行为代表的担保债权的优先顺位之争,中国新破产法的立法进程一直裹足不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种债权之间的冲突是新破产法的出台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别除权的特征加以分析以及对破产别除权的基础权利加以探讨后,讨论了别除权和职工债权的优先顺序问题,并结合我国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的有关条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 破产程序中管理人对必要工作人员的聘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人制度是我国新破产法的一项创新.它旨在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及专业人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特点,在公平维护债权人、债务人等当事人利益的同时,切实保障破产程序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称《企业破产法》)的出台对我国现有破产法制度作了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其中有关清偿顺序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破产法》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职工债权与已经设定担保物之债权在受偿中何者优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破产法》改变了旧法将破产债权的审查权赋予债权人会议、法院对实体争议一裁终局的不合理做法,规定债务人、债权人对管理人审核编制的债权表所记载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即创设了破产债权确认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是我国新破产法的最大创新和亮点之一,其意义和作用重大。但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比新、旧《企业破产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评析了新《企业破产法》在四个方面的新规定:(一)政策性破产“退市”,所有企业法人在破产面前“一律平等”;(二)重新界定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清偿顺序;(三)引入管理人制度,拒绝行政干预;(四)规定破产重整制度,使债务人“浴火重生”。正是这些新规定构成的相应制度使新《企业破产法》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破产法。  相似文献   

7.
对破产企业职工债权的清偿如何优先保障。一直是各国破产法与相关立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职工债权的保障对于维护职工权益、弘扬公平正义理念、保持良好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国已经普遍构建了较为成熟的由民法、破产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各部门法相互配合、体系化的职工债权优先保障制度.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立足我国国情,检视现实问题,参考国外先进经验,从职工债权优先权理论、各国职工债权优先权制度比较、职工债权优先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完善我国职工债权优先保障制度体系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优先权的立法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起草的《物权法》中,对于基于维护社会公益和社会正义的目的,需要赋予优先受偿效力的某些特种债权是否应当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定担保物权制度在《物权法》中加以规定,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法、日和德、瑞等国在此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和立法例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未来立法不应采用法、日的立法例,将特种债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看待,而应将之作为债权效力的例外来处理。因此在立法模式上,赋予特种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效力,不应通过在《物权法》中增设新的担保物权种类来达到,而应通过完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债权清偿程序、执行程序、破产偿债程序和《企业破产法》中的破产清算程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闻长智  李力 《中国审判》2010,(6):100-103
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破产法》)建立了重整制度,这是我国破产立法上的一大创新。但《破产法》规定的重整制度过于侧重债权调整的内容,即对达到破产界限而又有挽救可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各国立法都将劳动债权安排在无担保债权中优先受偿,体现了现代法律对弱者的保护和对实体正义、实质公平的追求.我国新《破产法》在保护劳动债权优先效力方面较以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对劳动债权优先效力的历史进程、法理基础的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债权的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河北法学》2005,23(5):92-94
商业银行是市场主体,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和收益并存,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将不可避免。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应从建立破产预防、存款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域外破产制度的效力及健全破产责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肖霄 《行政与法》2009,(7):110-113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确实存在破产的现实可能性,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有着很强的紧迫性.本文在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The bankruptcy law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eties with market economy. After many years of preparation, the draft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in China was submitted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wice and is waiting for the third approval to be enacte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the new bankruptcy law tries to carry out the concepts of market economy, eliminate the residual influences of planned economy that existed in the old law, protect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editors and debtors, and maintain the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major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the legislation, criteria of bankruptcy, preservation or abolishment of policy-related bankruptcy, protection of the employee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ankrupt enterprises, the creditors’ committee system, the trustee system, reorganization system to prevent bankruptcy, and the legal obligations of bankrupt, and so on. It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相似文献   

14.
破产法立法若干重大问题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新破产法的起草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在破产法起草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九方面:为什么要制定破产法、破产法的立法结构、适用范围、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制度、企业重整制度、破产财产清偿顺序、金融机构等特殊主体破产以及跨境破产等。就这些内容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破产法律制度以及中国目前的新破产法草案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对中国新破产法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应当赋予侵权债权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 《法学杂志》2012,33(2):137-141
"三鹿"奶粉事件凸显在企业大规模侵权下在破产程序中赋予侵权债权普通债权人的地位具有不合理性。赋予侵权之债债权以普通债权的地位是对私法概念的曲解,违背了民商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符合商法追求社会效益的价值诉求。基于此,应当赋予侵权之债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破产别除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除权行使的前提条件,除了要符合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法的一般规定外,还应符合破产法的特别规定。别除权应当按照物权法的具体规定来行使,而破产法所规定的破产债权行使的各项规则对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仇家明 《政法学刊》2005,22(5):59-60
破产法的宗旨是通过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宣告破产,从而使渍权人的债权从破产财产中得到清偿,最大限度地保 护债权人的利益。但目前在破产法实施中,滥用国家安置破产职工政策,不合理地扩大劳动债权的范围,从而侵犯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时有发生,因此,应从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及范围两方面完善我国破产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季境  田晓 《法学杂志》2012,33(4):32-37
在传统破产法上,有担保债权一直处于一种较为优越的地位,无论是破产清算程序还是破产和解程序,都较少对该种权利及其权利人产生实质的影响。重整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既有状态,为了实现债务人重建与复兴的目标,需要对有担保债权的内容及其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这种限制应具体反映在重整法律的制度设计中,如此既能够完成债务人重建与复兴的目标,也能同时兼顾相关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商事制度之完善不能偏囿于入口端的登记,还应关注出口端的终止。终止制度对市场风险出清、债权债务处置、要素资源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终止的面向大于破产,还有庭外解散和停止经营的进路,终止流程包括去除营业资格的清算和剥离主体资格的注销。现有商事主体终止制度面临双线困局:外线解散过罚不当、清算概念混用、注销虚化空转;内线破产类型狭窄、终端注销衔接不畅。近年来,作为改革突破口的简易注销和强制注销渐次推出,但面临法律正当性阙如之虞。破解困局当有结构化方案,以主体分类、繁简分流为主线,辅以歇业登记、注销回转的补充,通过公司法、破产法、登记法的联动修改,可助益于商事主体终止的理念更新和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20.
王勇 《行政与法》2013,(3):108-112
财政部救助问题银行是避免问题银行破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多年来,美国财政部救助问题银行逐渐形成了"保护纳税人权益"、"成本可回收"、"最后手段性"三项基本法律原则,并被严格恪守。相比之下,中国财政部救助问题银行的立法与实践匮乏,相关法律原则阙如,与救助相关的部分财政法律制度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