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哲学界有的同志认为,在真理的界限上可能隐藏着错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什么是真理的界限呢?客观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有一定界限,都有一定的度。宇宙是无限的,无边界的,但每一个具体事物从空间上说都是有限的,有边有界的;整个宇宙从时间上说没有起点和终点,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起点和终点的。客观上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矛盾的特殊性,都是互相区别的。客观规律都有一定起作用的范围,超出了一定界限就不起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都有一定的自身的界限,所以任何具体真理都有其自身的界限,没有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所固有的界限,就不叫真理,而叫错误。所谓真理和错误的区别也就在于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一 思维的确定性的涵义人的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 ,而客观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样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又怎么能做到有确定性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 ,任何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着。但是 ,客观事物又不是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 ,任何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或者叫做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决定了某一类事物成为这类事物 ,而区别于另一类事物。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反映在人类的思维中 ,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即一个思想反映了什么 ,就是反映了什…  相似文献   

3.
易经的精髓在于“易”字本身概括了宇宙的根本规律。按易的含义,大致可包容三个方面:(1)变易。众所周知,宇宙间的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而《易经》的首要内涵是“变易”。即所有宇宙万物包括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时时刻刻在变化,可以“变易”来概括。这点与唯物辩证哲理是一致的;(2)这变化不息的宇宙都具备一定的法则性,有一定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法则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变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故可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功能论张掖地委党校虎踞南在来稿中对特色理论的功能加以论述。1、原动力功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蕴含的源泉动力功能,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们正确思维及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不断升华到理性观念的前提条件;二是作风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在客观事物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客观事物发展过程,按照过程的发展变化,划分发展阶段,区别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必有过程,也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研究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科学地划分发展时期,也是研究台湾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1、宇宙有多大? 2、宇宙是怎样演化的? 3、黑洞在哪里? 4、反物质存在吗? 5、暗物质在哪里? 6、夸克能找到吗? 7、引力波可以探测到吗? 8、超光速存在吗?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包含着正确和错误,真理也就是正确的认识,谬误也就是错误的认识,它们二者是相对立的。谬误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而真理则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表明人们的意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一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是说,它是以认识、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的,而它包含的内容却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水是氢和氧最普遍的化合物”,“燃烧一般是指物质剧烈的氧化”,“人民群众是历史  相似文献   

8.
经验证明,在高二下学期政治课教学中,最容易为学生混淆的概念莫过于“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第六课)与“认识来源于实践”(第九课)了。对此,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它们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含义(内涵)不同。“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指的是,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指的是,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形成的、产生的、发展的。2.角度不同。从认识的对象、内容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而从认识的产生、形成、获得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即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把客观事物作为改造…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诚然,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两千多年间,诸多王朝兴亡交替,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似乎有一个循环周期。后有战国阴阳家谓之"五德终始说",即宇宙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这关系着王朝命运兴替。  相似文献   

10.
时间咏叹调     
一不管你信仰什么,崇拜什么,诸如:金钱、名位、美女、偶像、明星、皇上、圣贤、救世主……这些似乎永恒的东西,在有一尊主宰者面前,一个个都成了过眼云烟。那么,这位宇宙和人类的主宰者是何方神圣呢?是时间。这是一匹在宇宙间展翅翱翔绝不驯服的天马,人类只能尊重它,才有可能驾  相似文献   

11.
时间有开端吗?宇宙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人们对宇宙的神秘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而宇宙学又是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随着(时间简史)在国内的出版和传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读过或听说过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史蒂芬·霍金(SWHawking)。这本宇宙论科普著作1988年正  相似文献   

12.
一、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不同。一个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一个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倾向。前者说的是逻辑矛盾,即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造成的思维错误。后者说的是辩证矛盾,它是客观事物、系统、过程等本身所固有的本性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这是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叙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1999,(10)
宇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时空的总称。广阔的宇宙奥妙无穷,本世纪世界20个未解之谜中,有一半以上和宇宙有关:宇宙是怎样演化的?宇宙有多大?黑洞存在吗?反物质存在吗?混沌是否主宰宇宙?以及是否存在地外文明?等等。 在社会文明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追问。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在各种新闻媒体上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初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论断之后,人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肯定、否定告有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统战理论研究方向和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现将对此问题的几点认识提出来,与同仁们讨论。一、统一战线应该是一门科学1.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反映自然、社会、思想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揭示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知识体系。这也就是说,作为一门科学,它首先要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研究的客观事物。这个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其次.这个客观事物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客…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它是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方面(略)。思想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无神论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教学难点:思维,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具准备:放像机、投影仪、醋精、烧坏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上帝并不存在、可是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上帝的观念呢?叫世纪思想家安瑟伦解释说:这是因为有上帝存在,就#像有苹果的存在,才有苹果的观念一样。因此要把唯物论贯彻到底,就必须进一步解释」帝这观念是怎样跑进人们头脑中去的、意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沈潜 《求索》2013,(6):118-120
宋明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最重要的资源。宋明儒学强调宇宙生生不息之过程,重视思辨与形而上的本体建构。重视“道统”之传承与弘扬,重视“人心”、“道心”的辨析与心性修养及非政治化重建等。宋明儒学的这种哲学底蕴所内含的是在宇宙中看到一种主体间关系性的形式,它能帮助人们摆脱某些想象出的历史虚无的哲学图景。这种理性精神对其融入当代语境.实现范式转换和价值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宇宙学中绝大多数理论认为宇宙是有限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宇宙无限性观点是否矛盾?并不矛盾。首先,他们各自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目前所观测到的具体宇宙。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有限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尚未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哲学上研究的是包括目前观测到的具体宇宙在內的,整个无限宇宙。现代宇宙学对具体的宇宙所作的结论,无论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都不会否定哲学宇宙的无限性。其次,再从具体宇宙模型来看,也不矛盾。现代宇宙学中绝大多数理论认为,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例如,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提出的有限无界的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空间的体积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茫茫宇宙,浩瀚太空。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两颗人造卫星相撞的概率有多大?答案是低于亿分之一。打个比方,类似一场战争中两颗子弹相撞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运动?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这些基本形式间是什么关系?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对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总概括。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他又指出:“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所以,简单地说,运动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化,人们对运动及其形式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但总体上仍可把运动形式归结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