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要立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保障机制,探讨立法中的基本问题十分必要,从立法目的出发,公共文化服务法律应属于社会法范畴,并遵循契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反映社会法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适应现实需要宜采取“促进型”立法模式,在该模式下应用立法技术,建构主要法律制度,构造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1,(20)
目前教科文卫方面的法律已有24件,本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起草和审议的教科文卫方面的法律草案就达15件之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草案近期有望交付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关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明年有望出台年有望出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教科文卫领域立法研讨会上透出的信息表明,适应改革发展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最高权力机关将进一步加强教科文卫领域的立法工作。据透露,本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起草和审议的教科文卫领域的法律草案将达15件之多。有关专家分析说,目前涉及经济领域的立法项目仍然…  相似文献   

3.
王莉英  赵殿川  温泉 《民主》2012,(5):22-23
文化立法广东再开先河,全国第一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之后,广东文化领域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广东民进提案催生法律法规的又一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劳务的系统。完善与发展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对湖南典型乡村与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发现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供需不对等与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统筹设计,加快文化立法步伐;二是以城镇化为导向,完善布局和供给,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三是贴近实际接地气,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四是政府应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营。  相似文献   

5.
刘武俊 《团结》2013,(1):45-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笔者认为,社会立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重心。在我国,相对于日趋完善的经济立法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立法而言,社会立法严重滞后,社会管理法律体系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相当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林志升 《团结》2000,(4):21-23
立法法的出台背景“赞成2560票,反对89票,弃权129票。”随着李鹏委员长一声“通过”,历经七年起草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诞生了。以法律规范立法,用立法促进法治。制定成文的立法制度,是中国立法走向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是与国际立法制度接轨的要求,是我国  相似文献   

7.
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一是科学合理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避免出现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违背《宪法》或彼此矛盾;明确立法主体的立法范围,划定立法的界限,避免出现一些混乱;立法主体内部职责分工要明确,避免同一立法主体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8.
张波 《行政与法制》2002,(6):9-10,8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补充和延伸,是连接国家立法与法律实施的关键一环。我国加入WTO以后,WTO规则已成为地方立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地方立法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在充分反映本地实际需要的同时,信守我国政府承诺,符合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因此,WTO规则框架下的地方立法将是一种开放式的立法,立法者必须认真研究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生活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亦稳步增加。但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公共文化供给体系逐渐呈现出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需求。为打破供给局限,政府开始采取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以提高服务水平,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引进社会资本和创新先进理念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将其应用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能够有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由于相关法律、监管机制不健全及模式本身缺点等问题,该模式的应用面临一定阻碍。本文尝试从制度、监管、项目运行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提出PPP模式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高质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亚娟 《学理论》2010,(16):125-12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权观念的发展,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变得愈加复杂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民法领域对胎儿的民事权利的立法忽视,导致现如今许多涉及胎儿合法权利的案件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这一现状与我国追求现代法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完善对胎儿民事权利的有效立法保护应是我国目前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商谈法律理论与我国的立法商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商谈法律理论认为:公平立法乃是具有"自主性"的公民间达成的共识,公平立法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商谈程序和论证规则的基础上,公平立法有赖于公共领域的形成.哈贝马斯商谈法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立法商谈机制存在如下诸多缺陷:立法商谈参与主体的有限性,立法商谈对象的局限性,立法商谈缺乏辩论性,立法商谈重视实用性,立法商谈能力参差不齐.走向更为规范的立法商谈需把握好以下几点:确立主体际的立法理念,保障公民平等的立法参与权,建立合理的立法商谈程序.  相似文献   

12.
张波 《理论探讨》2015,(2):150-153
中国共产党将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推进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政治意蕴价值既包含也超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保护国家文化主权、重建公民文化认同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政治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既要均等化又要多样性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意义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的原则和方式提出了内在要求,概括来说,要保障和实现平等的公民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促进国家的文化战略中所包含的其它政治目标,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5)
<正>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加速度"之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走向现代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之下,如何让三地在公共文化领域也形成良性循  相似文献   

14.
立法协商作为我国立法过程的基本程序和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应通过制定立法规划、提出立法建议、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的立法协商得以充分展现,通过人民政协、人民团体参与立法协商的形式得以有效彰显。立法协商还需要在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突出人民政协参与优势、推进立法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万其刚 《民主》2005,(11):20-21
一、在立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立法工作中比较注重实行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实际上是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早在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宪法草案时就指出:“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必须以立法为基本保障。法律保障的相对滞后,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受到了制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积极构建并完善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基本思路就是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基本法的进度;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电子政务立法的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李焕龙 《慈善》2019,(1):29-29
开展盲人阅览业务及服务特殊人群阅读,是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盲人朋友文化需求'维权'行为。由于房屋紧张,本馆过去一直将盲人阅览设施及书刊放在综合阅览室的一角,因为不独立,故有许多不便。从2018年9月份起,我们下定决心,合并办公室,挤出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做了'盲人阅览室'。因为...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9):45-45
熊文钊、张伟撰文指出:所谓国家政策部门化.主要是指个别行政部门利用法定职权和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时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而弱化相应的责任;制定部门规章、编制行业规划、实施宏观政策时,偏离了整体的国家政策方针和公共利益,力图通过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9.
刘健  朱毅 《瞭望》2007,(30)
立法起草回避制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从执法领域扩展到立法层面,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郭琳 《学理论》2012,(5):60-61
近年来,各地校车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使乘车难的问题成为了阻碍义务教育进程的一大障碍,从中反映出我国校车立法、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外校车安全立法,提出立法建议:一是从法律层面上来管理;二是对校车统一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