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主要收集了陈云同志1956年9月至1962年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重要文稿。从1956年秋季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2年全面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首次经历了由成功到失败,再由失败到成功的反复。为什么会有这个反复呢?这是因为:我们党在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2.
蒋盛云 《理论月刊》2010,(10):18-20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紧紧围绕和实现三大基本任务展开,即由认知到共同思想基础,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由共同思想基础到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由价值追求到实践运用,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三大基本任务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理论层次和心理发展过程。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这三大基本任务在时空上是相互交叉、在内容上却是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作为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着伟大的历史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探求遵义会议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认真实践遵义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民主集中制建设述略毛黎娟·研究资料·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也是民主集中制从战争和革命环境向和平建设环境的转变时期。这个阶段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从总体上讲比较健康,其...  相似文献   

5.
《大连干部学刊》2014,(12):62-62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前后历经十年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进一步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为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七大党章,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对我国走出二元经济结构设计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2004-2010):逐次局部遏止二元结构扩张到整体初步改善。第二阶段(2011-2020):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共产国际和党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党具有独立自主的悠久渊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精神的产生做出了决定性贡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讯联系的中断等。遵义会议从酝酿、筹备到正式召开都是我党独立自主完成的;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军事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纠正过来的;重建党中央的领导机构问题是我党独立自主地完成的。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完成,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8.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9.
1935年,陈云参加遵义会议后,受中共中央的重托,到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随即留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向代表团发来一份紧急电报,告知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受重兵阻击,并指示速设法从新疆接济。这  相似文献   

10.
董遂强 《前沿》2011,(12):28-3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优良作风是与生俱来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萌芽阶段。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可以按照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思想斗争三个领域考察中共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并与党的作风建设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对该时期党风建设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1.
李东朗 《人民论坛》2013,(25):24-25
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虽然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考察和评判,但首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却是领导核心的成熟邓小平在回顾党的领导集体时曾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  相似文献   

12.
一、支持毛泽东,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张闻天由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到坚决站在毛泽东革命路线一边,是有一个过程的。长征出发前,他就开始了和毛泽东的合作,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有张闻天、王稼祥参加的反对李德、博古错误领导的“中央三人集团”。长征开始后,张闻天与毛泽东、王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由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主办的“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于9月10日上午10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开幕式。中央有关部门、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贵州省的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开幕式的一些主题活动。此次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共展出14天。本刊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整个展览分“伟大的转折、黔山红迹、多彩贵州气象新”三大部分,由11个单元组成“。伟大的转折”部分,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中央红军转兵贵州、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4.
遵义思考     
鲍锋 《今日海南》2013,(8):30-30
近日记者到川藏黔走了一圈。到了贵州,必去红色遵义。78年前的那次著名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国命运。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大门临街,正中高悬巨匾,刻有毛泽东于1964年亲自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子尹路是遵义城一条主干道,而到了遵义会议会址这一段,全部铺上了青石板。这个特殊处理是否提示人们到了这一段路,应当步行,肃静,沉思?  相似文献   

15.
一、由混融到分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 随着人类社会从"民族历史"阶段向"世界历史"阶段的转化,越来越多的学者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研究社会发展和运作的规律,并通常将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文明形态:原始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6.
吴琳 《学习与实践》2009,(11):156-163
我国城市从改革开放前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今天“以人为本”、“宜居城市”建设为主导,其间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发展工业主导城市;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发展经济主导城市;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即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发展工业的城市”到“发展经济的城市”再到“和谐发展的城市”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对产生于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数字视角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这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三大历史时代背景、三大历史阶段及三大思想来源;同时还有三大基本内函、三大理论创新和三大中国特色;它解决了三大时代课题,具有三大重要意义;通过考察这一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得到三大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持续上百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探索时期;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到21世纪中叶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或中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熊芳 《理论月刊》2010,(9):21-23
本文以时间为序,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第二阶段,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第三阶段,文化批判与文化建设。试图揭示其中的变化与内在逻辑,以期对我们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汪小宁 《求索》2012,(3):62-64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一旦转入现代化的轨道,便面临着制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第二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十四大"前,由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全面现代化目标;第三个阶段从"十四大"至"十六大"之前,确定以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现代化目标。第四个阶段从"十六大"至今,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链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