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岭 《当代亚太》2004,(7):62-63
2004年6月2日至5日,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冷战以后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外交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暨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执行会长庄国土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8~30日,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鲁东大学承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从事美国问题及中美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共提交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3.
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西安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于4月16至18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9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共40余篇.  相似文献   

4.
王巧荣 《美国研究》2002,16(1):150-154
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18-1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研讨会",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奥巴马百日新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防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亚太所等国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奥巴马执政百日以来美同国内政治、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8~9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民主政治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波士顿学院、丹佛大学、田纳西大学、大西洋理事会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民主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推进民主战略与对华政策、民主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状况与前景、中美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合作潜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谢莉娇  张仕荣 《美国研究》2006,20(2):157-158
2006年4月14~15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本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6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中美关系的特点与会者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具有稳定性、脆弱性、复杂性等特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认为,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稳定,突发事件影…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国际合作局主办,美中政策基金会协办的"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近百位中国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22日,"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美国乔治敦大学共同举办.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康绍邦研究员、乔治敦大学校长约翰·德吉奥亚(John DeGioia)博士等中美学者约40多人与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27日,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在举办的"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人权政策视角"的学术研讨会上,对外发布了<奥巴马新政府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的大型政策研究报告,供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美日三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这三国的综合国力均在世界前列,在东北亚更具显著优势。全球化时代,中美日三国在本地区凝聚着更多利益交汇,同时,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核心是抓住中美日三个主要行为体,并以东北亚存在的两大冷战遗迹为线索,通过分析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两对分裂与统一的矛盾,构建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在矛盾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增进三国间战略互信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共荣。  相似文献   

12.
中印关系-新型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5,23(8):31-36
中国与印度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新兴的大国.两国关系既有一般意义上大国关系的特点,又具有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国都希望利用现有的国际环境保证本国发展;两国都将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危害别国的利益.因此,中印关系不会对国际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印度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层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中俄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是中俄关系有史以来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搞好对俄关系对中国具有特殊战略价值。俄罗斯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俄中关系,也会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今后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将影响未来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建构,影响两国及两国人民的重大利益,这需要中俄双方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谋划。  相似文献   

15.
《German politics》2013,22(2):19-36
Traditionally, Germany has had a segmented elite with little interchange between economic, cultural, political and military elites. Although borderlines have become somewhat more permeable (except for military elites), 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politics as a career has led to a political class in a static sense, that is, when it comes to securing common privileges. Political decisions, however, are not controlled by a unified political class but are the result of a complex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elites extending beyond the political class.  相似文献   

16.
印日关系:从平淡到全球性伙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当代亚太》2003,(9):17-21
印日两国从冷战时期的平淡关系到进入新千年时建立全球性伙伴关系 ,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促使印日双方互相靠拢的最根本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印日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正是两国关系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