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财政职能转变为建立地方公共财政创立前提条件,以有利于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为准则,重新界定地方财政职能,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法律与生活》2011,(8):2-3
4月初,“公共财政”、“三公消费”、“公车改革”等关键词成为热点话题。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家部委陆续晒出了自己的2011年部门预算,而北京率先公布了公车数量,从推进阳光财政的意义上看,无疑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肇始于1994年分税制和1995年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改革,至今已届10年。纵观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可谓有得有失。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税体制的平稳运行;但另一方面,财政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弊端,与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转移支付制度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是构建财税法律制度的基石。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之需要,其本质是纳税人有权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推进和完善财税法律制度建设,应当重视财政民主、财政法定、财政平等、财政健全等原则,从而实现财税法律制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学》2014,(4):71-84
财政民主是人民主权原则在财政领域的具体体现。尽管财政利益存在着多重性和复杂性而使财政民主理念转化为具体制度异常艰难,但以公民财政权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将财政民主制度化,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财政民主的权利构造并不能完全置身于国家公权力的运行轨道之外,因此,在财政民主的权利构造的动态过程中,还要围绕国家财政权的行使实现公民的财政利益和公共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6.
财政法治和财政透明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二者的有机结合贯穿于公共财政过程的始终。财政透明与财政法治有机结合的基础在于公共性和民主性。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国家强制性、规范性、程序性和可诉性优势,保障财政透明机制功能作用的发挥和宗旨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财政法治与财政透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预算公开原则的立法嵌入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律位阶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表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本文从财政收支、政府间财政关系、公共财政管理等构成公共财政体系的主要框架入手,概括了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面,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全国财政系统要进一步联系财政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构筑财政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9.
温州20年产权房续租事件反映了我国土地政策还不完善的境况,过渡性办法虽暂时化解风险,却也使具有普遍性的70年城市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是否需要续租的问题彰显了出来,并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目前,地方可支配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由土地出让金构成的土地财政。基于此,论文运用单案例研究法,以保障财政的可持续为前提,具体分析非常态期限和常态期限两种情形的法律与现实,并对续租与否进行财政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发现,续租政策与财政可持续性有着互为影响的关系。续租政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作用短期内更为显著,财政可持续性对续租政策的影响尽管不大,但在长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论文强调土地财政的结构性调整应是一个渐进过程,这有利于地方政府形成健康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朱毅 《法制与社会》2010,(20):157-158
财政转移支付是一个国家为了消除地区间财政不均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实施的一项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制度。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结合西南民族地区当前出现的严重旱灾等热点问题,以专项转移支付为视角,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进行了思考,从而为完善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或运行模式。同时,它又是保证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顺利运行的根本条件。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形式,编制部门预算是财政公共化趋势不断增强的集中反映,是我国今年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最近,广州市首次在网上公开年度财政支出“账本”,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其网站一度因为不到半天访问者超过4万而瘫痪。与此同时,上海却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其财政预算。这也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财政公开的强烈呼吁:政府何时才能走向阳光财政?  相似文献   

13.
“率先实行‘两免一补’,完成村村通油路、通电话工程,创建文明生态村,建立乡镇公教人员工资保障机制,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建立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安排200万元培训农民,‘村官’工资补贴由县财政发放,垫付家电下乡补贴……”这是河北省邢台县认真落实人代会决议和代表建议,致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资金投入向改善民生倾斜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与宪政制度有关。公共财政,是指在宪政制度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给付行为或财政运行制度.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法治性等特性.并以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依归。防止公共财政的滥用,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而所有这些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法治的保障。只有建立宪政体制,才能有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日前召开的池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进行审议,开创了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新途径。为进一步监督政府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打造阳光政府、阳光财政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是政府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其基本的价值目标是通过公共财政的物质资源配置实现政府管理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财政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规范和创新,实现从部门财政到公共财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政,公共财政着眼于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的,满足公共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宪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但要使公共财政真正服务于人民,体现宪政的精神,必须建立法制化的监督体制,确保公共财政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的土地财政危及了国家经济安全,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依照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原则,清晰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公民、企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各种应然关系,加速土地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立法监督、民主监督、人大监督,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绩评价体系,才能够从根本校正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土地财政利益的行为,才能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政困难和财政风险有着本质的不同,财政困难是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县乡财政困难中隐含着财政风险。不完善的财政体制不仅造成县乡财政目前的困难,也在运行中隐匿着财政风险。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不应仅着眼于财政解困,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角度来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层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不断增加,给基层财政投资评审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加大财政支出与效益监管力度,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用专业技术手段把好财政投资关,将有利于防止资金浪费,预防腐败滋生,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