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香凝是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着重论述何香凝对国共合作所起的积极作用,请史学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在大革命时期,何香凝就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明确的认识,并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事业。首先,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吸取过去屡次失败的教训,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派廖仲恺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一起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何香凝成为廖仲恺的得力助手。何香凝认为,国民党改组,主要在于实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针对一些人反对执行三大政策,何香凝指出:“‘联俄’,最为一般不懂政治动向,不知国际形势的人所反对。‘容共’呢,他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后,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北和南剿”的政策,使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国共合作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在这过程中,福建红军游击队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以其独有的心理承受力,经受了种种考验,渡过了重重难关,以斗争求民族团结,促成了福建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的建军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建军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以毛泽东建军思想为代表,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八七”会议中央提出了建军基本设想,但没有解决建军的道路问题我们党的建军实践,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那时,我们党帮助国民党建军,促使国民党在国民革命军连以上各级实行特别党部制和党代表制,在师以上各级建立政治部;并  相似文献   

5.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中国政治形势陡然逆转:国共合作破裂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实行斩尽杀绝的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1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中国大地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  相似文献   

6.
徐光寿 《党史纵览》2003,(11):40-43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內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反对,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坚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使之成为中国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组织。党内合作建立前后,虽然也曾出现过右派分子的分裂图谋,  相似文献   

7.
《湘潮》1990,(6)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他积极协助孙中山先生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担任工人  相似文献   

8.
程晋富 《党史文苑》2005,55(6):10-12,20
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少陵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青少年时,他深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热爱祖国。在大革命时期,他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感召和国共合作的推动下,投身台山县农民运动。在中共台山县组织和农会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农民团结起来建农会、闹革命。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台山县国民党当局对该县农民领导和骨干分子实行大搜捕,下令通缉陈少陵。在此严峻形势下,陈少陵不得不离开家乡,几经周折辗转到马来亚。在那里,他为了生活先后为庄园主种蕉、垦植橡胶,也替场主挖金砂、淘金。在国外期间,他经常在华侨工人和当地青年中间串连,广交朋友,结识进步人士,从中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9)
以国民党重组为标志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实现,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合作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主导下进行的,经历了初期的被动参与到后来的积极参与这一转变。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态度也经历了如此过程。本文通过论述毛泽东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的演变和原因,探讨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难。  相似文献   

11.
政协章程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按全国政协“全面把握政协章程精神实质”的要求,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政协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政协的性质、职能内容和实质,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张闻天对党史、革命史的研究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同志在长期领导及参加中国苹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和编写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并提出和运用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高效务实的人才政策与人才战略是美国能虎踞世界的原因。由国家学术机构专家担纲的科学论证型的人才政策与注重培育精英人才,并保持世界一流的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后 ,众多的失业人群及不良社会现象 ,在解放区同样持续存在 ,且在一定时间之内 ,还有上升趋势 ,给新政权造成巨大压力。但在共产党政权下 ,对庞大失业群体处理得当 ,对社会不良现象取缔坚决 ,灵活巧妙地化解了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矛盾 ,有效抑制了工潮的产生 ,实现了标本兼治 ,显示出共产党办事讲求实效的作风。中共在解决失业问题、消除社会不良现象中积累的经验 ,对今天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 ,消除社会不良现象 ,净化社会风气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不无借鉴意义。一、社会问题的严峻挑战1 94 9年前后 ,军事频繁 ,金融混乱 ,工商企业…  相似文献   

17.
切实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坚决防止权力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权力监督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思想,从而使之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时期通常难以避免的社会震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策略思想,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重视与国营工商业大体相同,给以关怀、帮助、引导,首先在心理上争取私营工商业主对党的向心力 建国后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央各部只管国营工商业,结果导致私营工商业盲目发展。到…  相似文献   

19.
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可靠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是我党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开始组织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争取民主的伟大革命斗争。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 2 8年的浴血奋斗 ,终于建立起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 50年来 ,党始终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 ,确…  相似文献   

20.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7,23(11):19-23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根植于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功实践和党成立以来对巡视制度的理论探索。从价值上看,党内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纯洁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机制。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制度,使这一制度的内在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