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济合同应当如何订立和履行?这是经济合同法必须明确作出规定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事人建立经济合同关系时必须了解并遵循的规则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二章中,就经济合同订立和履行的一般规则作了规定,并对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科技协作这十种重要的、常见的经济合同订立和履行的规则作了原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同的履行,指的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全面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一、经济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循哪些原则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和我国的司法实践,经济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循两个原则,即实物履行原则和全面履行原则。请看实例: 案例一:某毛巾厂与某加工厂签订了一  相似文献   

3.
实际履行,亦称实物履行,即当事人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标的物履行。经济合同实际履行原则是社会主义合同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合同制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共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我国经济合同法第四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要求。”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必须坚持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 一、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是指国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享有管理权限的机关,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运用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监督、检查经济合同当事人依法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经济合同,调解、仲裁经济合同纠纷,制止和处理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经济合同法贯彻实施的  相似文献   

5.
我因经济合同法第5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贯彻……等价有偿的原则”,许多学者也都主张“等价有偿”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笔者认为,“有偿”原则已经为“互利”原则所包含(我国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及技术合同法都无一例外地将“平等互利”作为一项原则而加以规定);而所渭“等价”则并不应成为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SEVERALPROBLEMSONECONOMICCONTRACTSADOPTINGGUARANTEEOFBARGAINMONEYANDPLEDGE一、经济合同采用定会担保的几个问题定金作为经济合同的一种担保措施,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为了证明经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经济合同的履行,在订立经济合同时,规定在经济合同签订后,履行前,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根据《经济合同法》第14条和《担保法》第六章的规定,经济合同履行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经济合同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经济合同的,应…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同担保运行中值得注意的法律问题邹杰华市场经济中,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合同当事人采用了经济合同的担保措施以监督、保证经济合同的全面履行。关于经济合同依法担保的问题,我国《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以及《...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同中欺诈、胁迫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张正华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经济合同的特征和性质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应当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经济合同,...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6,(3)
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订立经济合同有三个原则,即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笔者总结了经济合同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问题,认为应增加“履约能力与合同内容相适应”的原则,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法律上的履约能力,是指合同当事人能够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合同义务的一系列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部分,前者是指当事人现实存在的履约能力,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合同是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种重要法律手段.计划原则是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经济合同法《总则》中明确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违反国家计划的合同是无效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利用合同来破坏国家计划,损害国家利益.这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是确认经济合同是否  相似文献   

11.
概论定金罚则的适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定金,是指订立经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为证明经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经济合同的履行,规定由一方当事人先行交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定金是合同担保的方式。定金的担保作用是通过定金罚则体现出来的。根据《经济合同法》第14条第2...  相似文献   

12.
所谓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客观情况的异常变动,致使合同成立时的基础丧失,合同的基本目的因此不能实现,基于公平原则,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而免于承担责任的法律制度。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债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对契约必须严格履行原则的补充和发展,它适应了市场供求状况瞬息万变、政府干预不断增强的历史现实,较好地利用了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难题。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合同法都毫无例外地承认和规定了情势变更原则。我国的经济立法亦有所体现,如经济合同法第27条指出:“订立经济合同所依据的国家计划被修改或取消”,“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不履行经济合同的法律后果●赵洪生不履行经济合同,就是合同当事人不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义务。一、承担不履行经济合同法律后果的责任条件(一)主观上要有过错。过错是指违约方不履行经济合同的主观心理状态。根据我国《经济合同法》第29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每年有大量的经济合同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履行,其中,当事人一方借口因不可抗力或无法防止的外因而拒绝履行的占去了相当比重。不可抗力和无法防止的外因,是我国经济合同法上可以导致经济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法律事实。经济合同法第27条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时,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因不可抗力而变更或解除合同,在法律上和法学上都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际履行原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的论著认为,实际履行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例如黄欣同志在《关于经济合同的履行问题》一文中指出,实际履行原则是“我国经济合同履行的第一项基本原则”。王卫国同志在《论合同的强制实际履行》一文中断言:“债的实际履行原则,是贯串于我国社会主义合同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经济合同法确认违约责任的基本原则。所谓过错责任原则,就是违反经济合同法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经济合同法》第32条规定:“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由于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的过错,造成违约的,他们则应承担违约责任。显然,这里贯彻的是过错原则。《经济合同法》不仅在认定违约责任方面,而且在承担违约责任上也坚持了过错原则。如《经济合同法》第17条关于产品价格问题,立法上规定了在国家价格调整时,执行对违约方不利的价格,以惩罚违约者、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在审理、仲裁合同纠纷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合同法关于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违约责任等以及各个分则的内容,都是根据这些基本原则规定的。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正确理解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同法第一章对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作了规定,现分述如下:一、合同自由原则在我国新合同法总则中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自由原则以个人为本位,鼓励人们积极地…  相似文献   

18.
论海上保险法中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任何合同的签订,都应以合同当事人的诚信为基础。现代各国基本上都从法律上确认了诚信原则,并且把它视为民商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经济合同法》亦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为无效经济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巩固合同纪律,提高合同履约率,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我国在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中规定了经济合同的担保制度。经济合同的担保,是指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协议,以确保经济合同切实履行为目的的保证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不断地被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合同制度.由于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一些合同履行的救济原则,亟待从法律上予以完善,本文拟就情势变更原则作以下探讨。我国法律对情势变更原则的规定。目前,规范合同行为的基本法律仍是经济合同法,1982年7月1日起实施的《经济合同法》第27条在经济合同的变更与解除中列举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按照司法界学者的解释,该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