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种国际力量围绕着里海能源开发在中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得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中亚地缘政治关系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 ,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 ,已成为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舞台之一。 9·1 1事件后 ,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美、俄、中三大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在这一地区既存在着竞争但又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回顾中国在中亚地区历史变迁中的影响 ,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恕  后俊 《德国研究》2012,27(1):42-51,126,127
中亚大量德意志人的存在使德国在苏联解体后迅速积极地介入了中亚事务,而能源、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以及中亚战略地位的提高则使德国不断增加在中亚的投入并制定了中亚政策;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动欧盟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推动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德国在中亚的影响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1954年,为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在中亚、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乌拉尔等地发起垦荒运动。该运动是苏联、更是中亚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垦荒对中亚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进程、现代化进程乃至地缘政治方面都带来深刻后果。中亚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受益,现代化进程加快;同时,垦荒也提高了中亚各共和国在苏联的地位,在中苏关系从友好走向对抗的过程中,垦荒在客观上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作为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印度也不例外.其巨大的能源储备、战略性的地缘位置、有待开发的广阔商机都令印度在1998年后执行了明显倾向于积极的政策.尽管印度将中亚作为“扩展的邻国”,但印度和中亚并不直接接壤,于是,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阿富汗就成了印度“西北向”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印度对阿富汗展现出积极姿态,不仅恢复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全面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中.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日期逐渐临近,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前景也随之蒙上了一层阴影.确保阿富汗的稳定,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成为印度对阿富汗政策的优先战略目标.作为连接印度与中亚的通道,阿富汗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印度能否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印度近年来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希望能够在中亚地区的“新大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确保本国的国内安全、能源安全并拓展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分析和理解哪些因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使印度对作为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通道的阿富汗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以及印度在中亚地区有哪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进程、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建立区域安全体系,以及利用和开发中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期,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地位,中亚成为国际竞争中新的地缘战略资产。土耳其出于因应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大国雄心的国家夙愿以及对中亚丰富能源的巨大需求,将中亚视为其"外交战略的轴心"。土耳其正发党执政后,其中亚战略举措愈加务实和多元。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契合了中土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诉...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北界俄罗斯、西濒里海,南与伊朗、阿富汗毗邻,东和东南与我国接壤,东北端临蒙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解体后,在地缘政治巨变的冲击下,一向比较沉寂平稳的地区出现了复杂、动荡的局面。中亚地区各国均为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所困扰。各共和国内部、各共和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中国与中亚:共建地区安全与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学者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中亚地缘政治的新情况、中亚政局与颜色革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有中国学者认为,双方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经贸额的成倍增长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关于中亚地缘政治问题,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中…  相似文献   

12.
苏联剧变后,原苏联中西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凸现。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中亚地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欧亚大陆的心脏”谁控制中亚,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全世界。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勘探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历史性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世纪之交,地缘政治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多维的现实视角,开始勃现新的理论生机,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战略开始了历史性重组.本文在把握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世纪之交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析了地缘政治的新范式和新特征.本文认为,地缘政治战略的全球化、经济化、多元化、交错化与伙伴化,是地缘政治趋向新范式的构筑中显出来的新特征.新世纪地缘政治重组新特征的强化,将为21世纪初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的认知变化以及对安全威胁与现实挑战的新判断,美国提出了"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的概念,它既在客观上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趋势,更是美国政府在"后反恐时代"顺应全球战略规划转向需要的概念创设和阐述,为构建新的内外战略提供了政治效用.在大战略转向的背景下,美国对其核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转型的核战略以赢得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为 目标,其要点是加快核力量现代化,发展灵活、多样、实战性的核威慑力,强化对于其他大国的核优势.特朗普政府以"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和思维看待并谋划美国与中俄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安全和外交重心由"反恐"向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彻底转向,并启动核战略转型作为护持美国霸权的重要举措.拜登政府的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同样建立在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基础之上,其核战略或许会向"合作性"方向适度回调,但仍会将核力量作为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和巩固美国权力地位的重要依仗,这保证了基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核战略转型的延续性.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塑造了美国的核战略转型,以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为导向的核战略又反过来激化了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促使美国更加重视核武器在大国博弈中的作用,形成二者的相互强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利用美西战争从菲律宾到东南亚的扩张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在地缘政治上,它是美国国内外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关系形成合力的体现。美国进攻菲律宾与菲律宾所居地理环境、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政治动机和地缘政治格局等相关。美国从东南亚到亚太的地缘政治布局是从菲律宾到整个东南亚、亚太和中国三重纵横关系入手的,其运行是先布点后连线再占面,终使其地缘战略空间从东亚大陆广延到太平洋、印度洋并穿连大西洋甚或北冰洋。它对世界地缘政治型态、性质、价值和空间关系变化的深远影响至今犹然。现今,在应对美国不论是重返东南亚或亚太还是推行再平衡战略的挑战中,探溯美国利用美西战争从东南亚扩张到亚太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历程,不仅可填补国内对此研究之空白,而且可能有着重要的引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历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战结束以来 ,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9·11事件”的发生 ,使东南亚的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本文主要分析二战以来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9·11事件”给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给了中亚五国确立主权国家地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确定自己地缘政治方针的挑战。中亚独立来得太快,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苏联解体,中亚犹如失去父母的孤儿”,中亚地区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国家好象都心中无底。刚开始,它们把韩国和新加坡作为自己的发展模式,认为在政府控制条件下向市场经济过渡,迅速发展经  相似文献   

18.
对地缘政治三大常混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缘政治的研究中,存在着对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地理政治和政治地理学的混淆.地缘政治是现实政治的现象之一,地缘政治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地缘政治是围绕地理空间的控制权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地理是讲自然范畴的关系, 地理条件与地缘政治是或然关系,将地缘政治翻译成地理政治似乎欠妥;地缘政治论是政治学范畴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内容之一,两者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15,(2):32-51,5,6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亚太"轴辐"安全同盟体系扩大到印度洋区域,实行两洋联结,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此举试图以合作与制约双管齐下,将中印崛起规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框架内。从地缘经济角度而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印太地区转移是促使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太经济重心从美国向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东部转移也促使美国提升这些次区域的战略地位。印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演变,形成多个三角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不仅取决于两国国内因素,也受到印太地缘政治中其他行为者的影响。印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美"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战略态势更为复杂,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是"空间生物",所以人们已习惯于分析国际关系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的今天,国家利益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金融化趋向,金融与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变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研判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国际政治重大事件时,有必要把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的分析框架结合起来,以得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结论。(一)乌克兰事件的复杂背景乌克兰危机无疑是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乌克兰对欧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连接俄罗斯的主要能源通道。同时,乌克兰也是俄罗斯连接欧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