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犯罪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国家干预经济,运用刑法介入经济生活,是经济犯罪产生的法律上的原因。经济犯罪的本质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经济犯罪的真正含义是市场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1.经济犯罪发案较猛,涉案价值日益巨大。今年1—8月全国立案33000余起,比去年同期增长23.4%,涉案金额840多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2.经济犯罪种类繁多,侵犯社会客体范围广。3.团伙犯罪突出,单位犯罪严重。4.犯罪主体层次高,职业化、智能化特点突出。5.侦办中普遍存在取证难、提人难、追赃难、查处难,且阻力大。迅速蔓延和日趋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打击经济犯罪的对策: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侦队伍,是搞好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重要保证。3.建立完善经济法规体系,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4.坚持严打方针,加强预防工作,对经济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是打击经济犯罪的根本途径。5.加强公安经侦基础业务工作,增大科技含量,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强有力的后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侦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溯其根源,在于执法思想的偏差、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主体素质不高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要正确处理打击经济犯罪与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经济犯罪与保护合法经济、平等执法与重点打击等六个方面的关系,切实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要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管辖、初查、立案、办案协作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进行规范和指引,严密执法程亭,确保经侦部门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案件办理的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4.
黄宝玲 《前沿》2010,(9):12-16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泄愤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了有序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利的力量。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必须通过推进科学发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培养和切实加快民生建设步伐,以消除政治不稳定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连续不断暴露出的以权谋私、失职读职、贪污受贿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腐败案,已给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腐败案的主要特征从宁波的调查来看,腐败案主要特征为:1.腐败案主要集中在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这两种类型的经济犯罪案上。宁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近30%属上述案件;检察机关立案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96%属于经济犯罪,其中贪污贿赂案件就占了81%。该市银行系统仅1997年初到1998年年底,就查出经济案件39件,涉及金额1472.45万元。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  相似文献   

6.
刘丹 《前沿》2012,(23)
经济犯罪预警是对经济犯罪的超前防控,是减轻和避免经济犯罪严重危害的有效途径.当前,其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作为经济犯罪预警理论基础的建构理论的渊源、演化过程,精述了建构理论的观念与意义、知识、国际关系、社会问题、建构理论本质等基本观点.以建构理论为指导,提出经济犯罪预警观念应实现三个转变,即防患已然向防患未然转变、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教育向刑罚转变;阐述了经济犯罪预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理经济犯罪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发生的概率与经济犯罪的成本成反比 ,与经济犯罪的收益成正比。经济犯罪的成本和收益受法律的设定、执法水平、犯罪机会、就业机会及收入、犯罪主体的条件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经济学的观点治理经济犯罪 ,就是通过提高犯罪成本、降低犯罪收益 ,从而达到降低经济犯罪发生概率的目的。具体对策是 :1 科学地设定经济犯罪的成本。 2 提高执法水平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提高经济犯罪的受罚率。 3 尽可能地消除经济犯罪的机会。 4 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社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侦查学是一门新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某种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多元交叉学科。经济犯罪侦查行为是经济犯罪侦查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法学、犯罪学、经济学、经济犯罪学和侦查学是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学科基础。经济犯罪侦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等。经济犯罪侦查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共同知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但是侵犯著作权犯罪还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根源,并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发案领域广泛化,作案手段智能化等特点。针对此类案件的难点,全面分析了侦查对策,为侦查人员有效的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经济犯罪总量不断攀升、体系化、组织化等特点日趋明显的经济犯罪形势,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有效防控和准确预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地对经济犯罪进行打击,更需要防患于未然,建立由情报主导犯罪防控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新机制。具体到运行流程中,在情报信息收集上报中需实现“专群”联动,针对需要的情报信息类型,拓展情报收集的来源;在分析研判中要实现“动静”兼顾,既分析个案特点和地区经济犯罪形势,又做好专项内容分析;在结果转化中要坚持“内外”结合,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无直接利益冲突"对政治稳定的挑战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直接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力的因素.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需要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除政治不稳定的经济根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消除政治不稳定的政治根源;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培养,消除政治不稳定的文化根源;切实加快民生政府建设步伐,消除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是国家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国家?这是民主理论中首先必须解决的历史观问题。纵观政治发展史,不管是古希腊民主,还是资产阶级民主,其实质都是坚持国家决定社会的思想路线。 为什么国家决定社会的历史观能够长期支配政治发展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考察这种历史观赖以形成的阶级根源、思想根源、认识方法上的根源和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政治情绪意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消极的政治体验和感受。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情绪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个体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政治情绪的表现所导致的消极影响是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难题。社会转型是政治情绪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转型所引发的人类心理、经济利益、政府过程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化"则是政治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些方面又相互联结、交错融合共同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情绪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4.
童继伟 《公安学刊》2000,12(4):13-17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业经济活动中 ,主观上为谋取不法经济利益 ,客观上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实施非法经济活动 ,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 ,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经济关系 ,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当前经济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形势十分严峻 ,后果极其严重。经济犯罪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国家控制力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 ,是国家控制力下降的突出表现。为有效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 ,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对经济犯罪的控制模式 ,并从法治、德治、行政控制、司法改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等不同层面上进行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犯罪类型的不断发展变化给经济犯罪立法模式转型提出了挑战。两大法系立法模式的差异,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以及社会物质条件的不同决定的,并由既定的法律制度体系及其立法路径依赖所制约。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主权国家立法模式和经济刑法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犯罪立法模式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传统国家工具模式向主体权益保障模式转型,从分散封闭立法模式向统一开放模式转型,从单一主体利益保护模式向多元主体利益综合保护模式转型,从无限扩张报复性惩罚模式向惩防与恢复性司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欧阳爱辉 《公安研究》2007,152(6):29-32
NGO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但对其如何规制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中尚无定论。我国刑法典中应设立有关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从犯罪构成要件上将其与公司、企业等赢利组织工作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经济犯罪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直接侵害的虽然是国家、集体或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但也严重地危害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防治经济犯罪必须从整体战略上考虑,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建立严密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二、构筑灵敏的经济犯罪预警系统;三、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7,(1):110-11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2006年12月底,据公安部介绍,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金额巨大、涉及面广。手法多样、不断翻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揭示出,卢格的政治哲学是局限于政治范围的政治理智,它掩盖工人贫困的社会根源,模糊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马克思通过发现工人起义中的社会理智因素,阐明社会理智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对贫困根源及其克服贫困途径的揭示,是要求变革私有制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整体的观点.他由此提出了超越旧政治哲学、构建新的社会政治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原因可归纳为社会结构要素失衡,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要因及立法滞后、打击不力等。治理涉众型经济犯罪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结构;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增强公民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完善刑事法律,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